刚进入北京大学读研的李少文在武汉大学本科就读期间,就曾给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写过立法建议并被采纳。两个多月前,他的一篇《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及政策建议》又登在了《人民日报·内部参阅》上。立法建议和“内参”都出自李少文参加“挑战杯”的研究项目——长达16万字的《微博问政的规范化研究》。李少文可以自豪的是,他的学术成果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2010年9月,李少文注意到“宜黄事件”的新闻报道。政府强拆引发的悲剧给这个法学院学生带来很大触动;同时,他也注意到一种由微博所带来的强大力量,“大批民众微博问政,通过微博进行声援,矛头直指出现问题的地方政府,其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由此转化成的促进民众参与的现实压力,迫使政府必须紧急应对和谨慎处理”。 李少文整理了2010年和2011年初“微博问政”典型案例的大量资料和证据,并对一些案例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了访谈。在大连“挑战杯”决赛的参赛现场,深夜12点,李海文还在跟“政法类官员微博第一名”——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通着电话。 四川开织“两会”政府微博,
网友赞很“给力”;武汉代表委员“织围脖”议“两会”,网上聚民意;张春贤成为微博史上最高级别的官员,网络问政再度进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警方微博成热潮……李少文把党政机关和官员主动开微博归纳为主流型的“体制认可的微博问政”,“可以促使政府和官员听取民意,注重与民众交流,提高立法、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公众除了利用“微博问政”监督政府官员,讨论和反思政府的政策,还容易在网络上“围观”社会公共事件,甚至会形成“网络群体事件”。李少文认为,“群体事件”在微博时代有了新形式。事件虽源于现实,但在网上发酵,其影响力从网络再扩展到现实,对政府公信力和形象造成了严重伤害,并可能引发现实中民众的行动。 微博问政既有可能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23岁的李少文写了一篇《微博问政给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及建议》登在了《人民日报》的“内参”上,鲜明地提出他的政策建议: “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微博问政的特点和优势,正面迎接它带来的挑战。” “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要注意把握微博上民意的变化。” “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实现透明运作,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建设‘开放型政府’。” “党政机关和各级官员要主动利用、善于利用、切实有效利用网络新技术。” “在促进微博问政发展、鼓励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要明确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责任。” “重视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和规制公众微博问政的行为。” 李少文强调,让“‘微博问政’不成为可怕的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利用它来听取民意,增加党政机关执政行为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如何应对“微博问政”存在的不足和难题呢?法学专业的李少文开出的“方子”是将“微博问政”规范化和法治化。 不满足于坐而论道,李少文进一步拿出了实际行动。今年初,李少文拟了一份《武汉市促进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办法》立法建议,送给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不久,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给了他回复:“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有关工作机构将在适当的时候开展调研,届时邀请你参加。” 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提出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不易,能写立法建议更难。李少文在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论分析和调研,在这份《武汉市促进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办法》立法建议中试图明确政府和官员“推动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和规范、评价与考核以及公众应遵守的原则。 比如,他在立法建议中明确写到“禁止打压、报复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市、区人民政府以及部门应当通过网站、博客、网络
意见版、微博等网络平台,就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和需要公众参与的立法、决策、规划和治理,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市、区人民政府以及部门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及时展开调查和调研。” 涉及到如何评价和考核,立法建议里也明确应“公布本机关推动公众利用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工作年度报告”。 当初只是凭着兴趣想做一项学术研究,没想到有一天论文不仅会放在“挑战杯”决赛的展台上,而且还能摆在政府机关高层领导人的办公桌上,为他们的决策提供镜鉴,李少文觉得自己曾经四个月来的“足不出户”、甚至“废寝忘食”都是值得的。 本报大连10月17日电分享到:
参赛学生为微博问政提供建设性意见
时间: 2024-10-27 02:20:25
参赛学生为微博问政提供建设性意见的相关文章
我国微博问政面临的新风险有哪些
张鸫 我国微博问政联系着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一头是人民群众.对于党和政府来说,要拜人民为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和汇聚民智: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要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甚至问责任,更便利地了解信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和舆论监督.面对微博问政的大趋势和新力量,这两头不论是哪一头出现问题,都可能适得其反,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 能否有效运用微博问政的风险 微博问政打开了信息公开的一扇窗,增加了透明度,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言行完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南京开“微博问政”制度化之先
媒体报道,近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 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 自微博问世以来,微博问政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此,政府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可以清晰发现,一段时间,微博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速度进入行政领域.这既表现在不少政府官员成为微博的参与者,还表现在政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微博培训班,更表现在政府利用微博平台,发布公告信息,直面公民问政.近日有 网友爆料称,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
政协委员张征宇:百度两会报告为网络问政提供科学参考
2011年3月5日.3月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今年两会现 场,两会代表们所翻阅的资料中,除了厚厚的经济报告和党政媒体,还多了一份来自4.57亿中国网民的集体心声,这便是来自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2011两 会专题研究数据报告>. 报告中网民最关注的五大民生热点--住房.社会保障.物价/通胀.食品安全.环保等问题引发众多代表的关注和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向记者表示,百度的<2011两会专题>为系
本报继续邀请网友微博问政
"两会"既是代表.委员们议政的场合,也是媒体和公众建言献策的平台.本报将在会议期间邀请 网友们一起来"微博问政".网友们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将自己的建议和 意见传达给代表和委员,让本次"两会"多些"给力"的提案和建议.网友们可通过"关注"本报官方微博,或"关注"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们的微博对"两会"议题建言献策.本报记者将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quo
微博问政会走博息
刘福利 年两会已过去将近一个月了.在热点早已趋于平静之时,再回过头来观察两会期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似乎别有一番体会.其中一个热点,就是微博问政. 许多代表委员都在微博上"开户",说要取智于民:大批 网友加入代表委员的微博粉丝团,说要反映民意:媒体也不甘示弱,高调开设微博专栏,发动读者通过微博与代表委员互动.用一句很俗的比喻,微博问政是今年两会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然而,现在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我登录了十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新浪网开设的微博,结果如下:有的在两会结束后就不再更新:
你想换掉旧iPhone?苹果以及富士康或许可以提供点意见
如果你有一部老掉牙的iPhone4,想换一台iPhone6Plus,你会怎么办?苹果以及"背后的合作伙伴"富士康或许可以提供点意见. 昨日,苹果正式在中国启动"重复使用及循环利用计划",首批包括iPhone4及以上机型和全线iPad,这意味着,只要你手捧在大中华地区(内地和港澳台)购买的苹果产品,就可以在中国的苹果零售店评估折价.获得一定金额的代金券,用来购买新品. 而对于回收后的苹果手机"去处",富士康方面昨日晚间在给<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问政已成燎原之势
微博技术起辅助作用,政府官员听取民意仍要注重调查研究 从明星微博到官员微博再到政府微博,"微生活"的覆盖面似乎正越来越广.日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通了微博.院长张立勇表示,既然开通微博,就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我们开通微博,就是把各项工作全方位对外公开.这个公开的过程,就是把我们法院.法官逼到墙角,把自己推到最广大 网友的面前.通过网友监督,让法官不敢违反法律规定,必须公平.公正地作出审判和判决." 微博问政已成燎原之势 2011年以来,微博舆论对社会舆论的
参宴“微博问政”应有其声
本报评论员 杨蓥晖 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集结辖区内公安.交警.旅游等近20家部门,以"北京微博发布厅"之名,抱团入驻新浪微博,这样的官方微博阵容算是足够庞大,<人民日报>干脆以"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报道之,对其创新精神,不掩饰赞美之词. 超过2亿用户"参宴"的新浪微博平台,对有着如此力度的官方举动,没有理由表示不欢迎,但其中网民可能更在乎的,还是"北京微博发布厅"开宗明义般的首发微博--"绝对不会允
微博问政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22日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其中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4月24日<南方日报>). 一条细细的网线,可串联与并联起官方与民间的广泛互动交流,亦可视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体现之一."微博问政"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意义非凡.相比面对面的现实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