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1.3 深层学习

1.3 深层学习

如果先前经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的行为,那么学习就不能只依靠或者主要依靠积累经验、在学习中寻找规律以及用这些规律预测未来。为了能够成功应对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需要超越先前经验的能力,除了早期经验预测给出的行动之外,还应思考在当下情形中其他的行动方式。鉴于现实有混乱的特点,人类进化的方式主要依靠学习,而并非天生的行为,这使人类进化出能够超越先前经验的认知机制。此为本书主题,因此,应对它进行标注,并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深层学习假说:

人们基础行为的改变(从先天结构到对知识、技能的获取)过程中,人类进化出了认知过程和机制,这使他们能抑制经验并超越经验给出的动作指令。

深层学习假说并不否认认知机制在经验的基础上起作用。归纳学习在严格的条件下才有用,人们可以明显支配如下过程:将情景信息编码到记忆中、归纳推理、形成预期和计划等,这在认知心理学书本中有所介绍。这些过程引发的学习产生了与原有知识一致的新知识。借用一个有用的逻辑术语,我将这类添加性的知识增长称为单调性学习。[52]

深层学习假说认为单调性学习最多是学习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如何放弃、否决、拒绝或者抑制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我们先前已经接受了,并认为它们能够有效预测不断变化实际上却无法预知的环境。我们也因此间接创造了一个心理空间,去接纳变化甚至矛盾的概念、信念、想法和策略。完整的人类学习理论必须补充第二种非单调性的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机制允许超越先前经验。

深层学习假说认为我们可以支配认知机制,超越过去经验的支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轻松为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在计划和超越过去经验之间找到平衡点——哲学家Thomas S. Kuhn称之为“基本张力”——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进化能让我们完美解决该平衡问题。[53]解释认知变化就是解释非单调变化的可能性和难度。

如果环境是变化的源头,且人们不得不去适应,那么这样的情形可以作为非单调性学习的有趣例子,而人们也是变化的另一因素。大约12?000年之前,人类文明刚刚兴起,艺术、商业、科学和技术发展惊人,这彰显了人类改变和创新的能力。人们创新有时是为了满足所需,有时是因为他们设想事情应该是怎样,有时没有其他什么理由,仅仅就是想要改变。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引起的变化常常需要他人去适应。

适应环境强加的变化(通常认为是学习)和主动发起的变化(通常认为是创造)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而且大家也认可,但是,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内部的相似性。当人们通过不同的表现引起变化时,他们内心的想法一定有所改变。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改变了绘画艺术——他画了《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创立了立体主义绘画流派。[54]为了创作《亚维农的少女》,毕加索必须有一个新的构想——绘画该是什么、能是什么,或者该怎么完成、能怎么完成。我们不需要相信,在提笔作画前,毕加索就已经想好了整幅作品;也不需要假定,在开始绘画之前,他就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会用新颖的方式画画了。但是,毕加索内心的想法一定有所改变,否则,该幅作品不会与以往的作品截然不同。

深层学习假说认为,个体为了适应环境所产生的认知变化和个体为了创新所产生的认知变化终究是相同的过程。创造和学习从最开始就被剥离开来,它们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专业术语都不尽相同,这不利于二者的发展。深层学习假说认为两种情况最终将归入同一理论,这有利于两个领域的统合。

深层学习假说属高阶原则,是关于认知变化的愿景。它本身不能用来解释任何行为和心理现象,正如原子构成物质这一原则不能解释任何特殊的化学反应一样。本书的目的是将深层学习假说细化到具体的理论,描述三种类型的认知变化——创造、调适和转变。三种理论假设三种类型的变化有不同的认知机制,但是具有共同的核心,即认知的非单调性变化。

在正式开始之前,有必要预演一下相关的基本假设,回顾该理论成立的标准。解释认知变化意味着什么?确切地说,解释每种类型的变化有何意义?

 

 

时间: 2024-10-30 12:08:39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1.3 深层学习的相关文章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3.2 新颖产品理论

3.2 新颖产品理论 创造性问题已经吸引了大量关注,但仍然无法解答,所以创造研究领域是不切实际答案的坟墓.本章剩余部分的目的是用墓志铭给那些失败者以荣耀,来承认他们的贡献.在看起来多种多样的创造性文献中我辨别了三个原则,以此来回答创造的可能性的问题.每一个原则都只涉及真理的一个方面,没有哪个能抓住全部真理.每一个都生成了一系列概念和假设,这些概念和假设在清晰度和解释力上也与日俱增,而且这些进步需要追溯其原始文本并且进一步告知新一代创造性理论.本节中将节选一些理论并合理地进行重构,有些按年代顺序,

《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导读

前 言 Deep Learning: How the Mind Overrides Experience 本书的主题是,人类拥有一些能够使他们超越过去经验的束缚并以新颖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的认知加工过程,它们与学习心理学理论中常常设想的那些认知加工过程并不相同.这种被我称为深层学习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非单调认知变化的能力构成了心智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具有自己的规则,因此需要自己的理论.本书通过总结和扩展我和他人的先前研究发展了这一理论,主要涉及三类特殊的非单调变化:新颖事物的创造.对变化环境的认知技能的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1.1 混乱的时钟

摘要 Deep Learning: How the Mind Overrides Experience 超越经验之需求 对于踏入同一条溪流的人来说,不同的水在流淌. --Heraclitus[1] 没有什么会像鸡蛋那样,因为外表相似就期望它们都拥有相同的口感和味道,没有. --David Hume[2] 生活即变化.自然的力量在不断地"揉搓"着我们的物质环境,就像宇宙面包房中的生面团,同样我们的社会环境也很少有一成不变的特征,哪怕是对于同一代人.人类如何生存于这无处不在的变化之中?我们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3.1 创造性问题

摘要 Deep Learning: How the Mind Overrides Experience 新颖事物产生 事实上,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发明还是发现,都来源于观点的组合. --Jacques Hadamard[1] 西方文化认为有三个专业领域格外注重原创性的培养.艺术家旨在创作原创作品,科学家力图发现前人未知的现象,技术专家则努力发明新的设备和技术.创造.发现和发明这三个动词共同构成了心智在新颖事物产生中的应用. 新颖事物有多种不同的特点与结果.1935年,欧洲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国家物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2.3 解释变化

2.3 解释变化 如果心智是一个服务于行动和言语的知识的加工系统,那么它是怎样随时间而变化的呢?认知变化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解释呢?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的标准是什么?在构建这样一个解释时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对成功的解释进行思考有利于解释其他类型的变化.认知心理学家们无须模仿其他科学,也无须假设自己的理论最终看起来和其他科学一样,但是假设从其他科学处无可借鉴也是不明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家已经努力克服了变化的概念,他们的成功为心理学思考提供了能量. 2.3.1 成分解释 为提取关于变化的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2.4 前景

2.4 前景 本书中所提及的调查的研究策略是研究非单调变化的特定类型,并提出微观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微理论一旦得以清晰阐述,便可对其挖掘以获得更深层原理.在这种方法下,理论建构并不是以归纳的.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关注非单调变化的事先决策指导着拟研究现象的选择,非单调变化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概念.另一方面,理论建构也不是通过将单一概念或原理应用于认知理论的各个角落来完成的.相反,每个微理论的原理设计都是为了解释启发这些原理的案例,而不考虑它们在其他地方的应用.如果更深层理论存在的话,那么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1.2 在混乱的世界中学习

1.2 在混乱的世界中学习 在原始人类进化的某个时刻,我们人类(更准确地讲,最终进化成智人的原始人类)开始采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存策略.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逐渐更多地依赖习得技能,而不是先天本能.尽管人类行为的某些方面需要遗传基因作为基础,但是我们每天的行为却主要由那些必须事先练习的动作构成,比如开车.打电话和发电子邮件,只有极少的行为无须学习,比如微笑.眨眼等.[37]虽然其他动物也会学习,但目前为止我们是更有效率的学习者.即使是通常被认为动物当中最为聪明的海豚和黑猩猩,它们吸取新知识.获取新技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2.1 杜绝回避

摘要 Deep Learning: How the Mind Overrides Experience 项目的性质 心理学中,我们忙于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多或少会对用以解释的说辞感到乏味. --Robert Cummins[1] 在理论化[信息加工]水平,对可观测行为的解释--是由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始信息加工的程序所提供的. --Allen Newell.J. S. Shaw和Herbert A. Simon[2] 理论变革必须根植于变化中事物的原始概念,根植于有效的假设,尽管假设可能是不完整的.初

深层学习:心智如何超越经验3.3 观点表单

3.3 观点表单 进步是一件残酷的事.如果环境不在大量生命体繁殖之前杀死它们的话,就不会有生物进化.如果每一个生命体都传递了基因,那么就没有变化和新物种.在思想史上,观点的摧毁也同样必要.让每一个理论都繁荣,那么我们就永远被困于相同的差的旧理论.进步需要以批判思维为形式的选择性压力. 伴随达尔文.Poincaré.Thorndike和Wertheimer的工作,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概念体系并没有产生一个能为创造性问题提供满意答案的理论,他们的工作所引发的多余理论就应该被抛弃.然而,这些理论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