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始人张志东:腾讯的未来在大数据服务和连接

  6月20日,由腾讯云、腾讯大学与《创业家》杂志联合举办的黑马-腾讯特训营在深圳如期开营,4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黑马—创业者们齐聚">腾讯大厦。本次活动的重磅嘉宾—张志东Tony(腾讯创始人之一,CTO),应邀给黑马们做了一次精彩的分享。分享之中,Tony之真、之朴、之平等、之淡定,经典的爬山理论和用户笑容是团队源动力等通俗而又精辟的观点,给所有在场的创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从Tony的演讲中精选了五个观点,和大家分享:

  1、关于腾讯创业初期目标,Tony表示“活下去”和“少挨点骂和不要让用户掉线”是头三年的主要目标。这也奠定了腾讯做云服务的基因,为了不要让用户失望,技术能力的提升必须要追赶上用户增长的速度。

  2、关于企业人才结构,Tony认为纺锤型是比较理想的人才结构模型,上面有比较多资深的人,腰部是主要力量,底部的新人有很好的传帮带。Tony还认为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成长,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产品,Tony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在PC时代,产品和服务可能做到70、80分还是有机会生存的,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

  4、关于腾讯的转型,Tony认为能不能回到小团队的创业精神,能不能有舍弃既得利益的决心是关键。

  5、关于腾讯的未来,Tony认为经过转型之后,腾讯可能会逐步定位为做大数据服务、连接的公司。

  以下为Tony演讲原文:

  我将腾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PC时代,头6年(1998-2004)是PC上网的大潮,腾讯在这个大潮里面赶上了好时机。第二个 6年(2004-2010)是PC的红利期,每年用户规模都在增长,先行者获得一个好的成长机会。第三个6年(2010-2016)是目前正在急剧变化中的移动时代;

  1998年-2004年这6年可以说是腾讯的第一次创业,这6年腾讯从一个不足10人的团队,到了1000人左右的团队,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我们很幸运遇到了即时通讯大发展的时机。腾讯头3年的目标是什么?现实一点,第一个是希望能活下去不至于倒闭,第二个目标,是少点挨骂不要让用户掉线。这个目标现在看起来很朴素,但在当年其实也不容易。当时腾讯的团队也很简单,大家天天趴在网上盯着我们的服务,如果我们的服务不稳定,用户就会在BBS上骂。所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目标就是少挨骂,不要让用户掉线。我们小小的技术团队就是这样被用户用脚踢着成长,如果你做不到,用户就会用脚投票,离你而去。这也奠定了腾讯做云服务的基因,为了不要让用户失望,我们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必须要追赶上用户增长的速度。网上有一个传言,说我在98年就设计一个技术框架,支持很多年,沿用到IM到亿级在线。这是百分百的虚假传言,腾讯的海量通信的技术体系,是经历了几代特别优秀的技术同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经过无数次技术重构发展过来的。

  2004年,我们通过移动梦网和增值服务,在2004年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再往后的几年,2004-2010年可以看作是是腾讯的第二次创业。在这几年,我们的同事从千人发展到了万人,公司选择了好几条产品线组合布局的发展路径。

  在2004年成为公众公司之后,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条路我们只专注于做通讯和娱乐,就做沟通和娱乐,当时宽带娱乐也在兴起,这条路是腾讯比较擅长的,也是符合我们团队的能力模型的。这条路应该比较好走,估计也能有较强的盈收能力。第二条路是比较长的一条路,我们当时是叫“在线生活”。经过了内部很多讨论PK,我们最后还是选了第二条路。这条路就比较难走,就逼着腾讯有很多艰苦的过程。很快我们就碰到了组织阵痛,原来只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几个创始人各管垂直的一块,靠着创始人的专注和勤奋,就能够驱动公司往前走。但是到2005年、2006年,这样的模式已经遇到很大的瓶颈,于是腾讯经历了第一次很大的组织变革。在这个变革里面,我们从垂直部门,创始人各管一块的结构变成了事业部单元为主的组织结构。创始人就从垂直管一大块变成横向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组织调整。这种转变,从一个公司发展的过程来看,不是那么容易过的坎,这样的战略选择,对应人才有没有准备好?因为每个BU必须要有一个小CEO,要有威望的同事放在那里才能被信任。这样的人才原来有没有培养好?还有文化的挑战,各事业部的目标不同,事业部之间的信任合作和资源共享都存在很多问题,能否相互包容?在这个阶段需要有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人的融合方面也是很大挑战。

  在多元业务之后,我们内部建立了职业发展通道,很多规模大一些的企业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是建一个规则和通道,而是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成长,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一些风口的时机上, 一家公司或许可以融到很多钱,或许有机会业务快速增长,但核心人才的成长是不能这样速成的。我们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人才结构到2012年的时候也只是像一个细口花瓶的形状,距离优雅的纺锤型还有很大的距离。( 比较理想的人才结构模型是一个纺锤型,上面有比较多资深的人,腰部是主要力量,底部的新人有很好的传帮带。)

  2011年,我们就遇到了自我革命还是被革命的问题。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如果2008/2009 年我们能反应过来就能非常从容,但我们是2011年才反应,这就很痛苦了。腾讯在2012/2013 年做了一个很大的组织变动, 拆掉了原来的无线事业部群,改以业务为单位,把手机、PC 聚在一起,PC上大团队转身投入到手机上来。这里有很多内部的文化和组织挑战。无线的团队是2004年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贡献者,它是一个历史上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业部。转型期间要把它的业务拆掉,老同事的情感,也是不太容易割舍的。在这时候,组织的既得利益和舒适惯性会碰到挑战。

  现在回头来看,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我们在PC上面的历史成绩,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容易会成为一个负担。看到一个业务在PC上还有不小体量,也有用户喜欢,也有收入,既得的惯性容易使得我们转型的决心不够早不够坚决,如果我们再留恋舒适区的话,我们就会错过未来。

  腾讯的未来是什么?经过这些转型之后,可能会逐步定位为做大数据服务、连接的公司。我这里用一个连接进度条来尝试比喻一下。腾讯做了十几年人和人连接,进度条也许就做了20~30%,还有很多东西是连接不好的,还有大量的空间。连接人和服务,我们有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其他的探索,包括我们跟滴滴、点评合作都是尝试人和服务之间的连接,但这还是非常早期的尝试,进度条也许也就只推进到 2~3%。 而连接人和物体(人体穿戴设备+物联网等虽然概念炒得很热),整个业界的进度条也许推进还不到 0.1%。 我想在连接上能够让腾讯折腾很多年。

  转型的过程中组织文化上面临的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从封闭走向开放。原来是自给自足的做法比较多,启动一摊业务,一个团队在那里勤勤恳恳地开垦的农耕模式,这是我们原来最熟悉的生产方式,我们是否有勇气和力量,向开放平台和支持生态的方向转变?第二个难题是这个组织的活力,怎么避免大公司病。多业务线的大型团队,在转型期间如何保持小团队的活力,也是很大的挑战。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移动时代会变化得如此猛烈?我个人的看法是在PC年代,你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做70、80分还是有机会生存的,特别是你做得早的话。像几大门户就享受了PC惯性的红利,即使这些门户的一些产品体验没有做到90分,但是用户还能容忍。但在移动年代就不是这样了,用户轻松选择的力量使得移动服务要做到90分才能生存,变革会非常激烈。在PC年代很容易犯一些错误,比如产品越来越重,无机地把产品串在一起,各家门户都有这个问题。组织变大之后就容易失去小团队的灵敏。这些在移动时代都是很致命的。这种转型对任何一个体量较大的公司来讲都不容易,可能要取决于企业的决心。腾讯的转型如果能够转早两年,那会从容很多,转迟两年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阵痛。能不能回到小团队的创业精神,能不能有舍弃既得利益的决心是关键,这就是我个人对转型的观点。

  无论腾讯也好,别的公司也好,都不会有完美的公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一定会有不同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作为老人,能够跟很多喜欢这个事情的人一起共事,一起努力找解决之道,也算是挺开心的事。企业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些地方会犯错,有些地方会出现毛病,对于从业者来说,和小伙伴们一起积极 Debug(寻找解决问题之道),帮助团队也就是帮助自己。

时间: 2024-10-26 03:31:10

腾讯创始人张志东:腾讯的未来在大数据服务和连接的相关文章

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独家口述:何以内部创新出微信

为什么腾讯能抓住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变迁的趋势,而且它还是一个老牌互联网巨头? 这原因可以追溯到基因上.中国人历来缺少与他人沟通信息的工具和场所,互联网提供了场地后,腾讯推出了QQ.移动互联网崛起后,人们需要优化自己的沟通工具,从概率上讲,腾讯推出"微信"的可能性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注定推出"微信". 当然,腾讯内部有一定的试错环境也很重要,孕育出微信需要更细微的种子和支撑环境.腾讯联合创始人.CTO张志东认为,"微信团队的信念非常强烈,这是(微信成功)

腾讯CTO张志东减持100万股份套现近8000万元(图)

腾讯执行董事.CTO张志东 6月17日消息,据港交所资料显示,腾讯执行董事.CTO张志东,于6月15日以每股平均价89.282港元,减持100万股腾讯股份,涉资逾89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850万元),持股量由4.1%降至4.05%. 5月20日,公司总裁刘炽平于18日以每股平均价79.582元,减持20万股,套现1591.6万元,持股量降至0.62%. 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从08年5月26日到09年的1月5日止,半年内多次减持腾讯股票套现超过6亿港元.马化腾回应个人减持公司股票

腾讯云平台陈磊:对硬件开放 免费提供大数据服务

腾讯云平台总经理 陈磊第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日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腾讯云平台总经理陈磊在大会上发表了"云端连接未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互联网已经从移动时代发展到连接时代,的方式和对象都在发生 新的变革,这一变化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的同时,也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多的机会.陈磊 认为,连接的未来在云端.为了帮助传统企业更好应对新的商业时代,腾讯云推出了微信云,通过支持和帮助微信公众帐号产业链的服务商,为传统企业提供服务,未来,腾讯云还会跟这些服务商一起去竞标,共同努力帮助传统企业推动互联

当年创业的年轻人:张志东16年挥洒激情

腾讯公司核心创始人张志东腾讯公司核心创始人之一张志东20日宣布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并将于6个月后卸任首席技术官,转而以腾讯学院专职讲师.公司终身荣誉顾问和腾讯学院荣誉院长的身份出现."我怀着感恩和愉快的心情",在谈及离任的感受时,张志东带着他一向谦和地笑容如是说.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眼里,张志东是最值得依赖的一线技术专家和技术主心骨,也是腾讯公司用户价值观最坚持的践行人,始终保持着他的低调.当 腾讯科技进行专访时,他谈的最多的,是对自己不足的反省,对公司和员工的感恩,同样,

张志东:腾讯三次自我革命 组织变大易失去小团队灵敏

6月20日,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在深圳举办的腾讯特训营中,分享了腾讯从诞生到目前经历过的3个阶段和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他表示,组织变大之后就容易失去小团队的灵敏.这些在移动时代都是致命的.能不能回到小团队的创业精神,能不能有舍弃既得利益的决心是关键. 以下为Tony的分享摘要: 我将腾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PC时代,头6年(1998-2004)是PC上网的大潮,腾讯在这个大潮里面赶上了好时机.第二个6年(2004-2010)是PC的红利期,每年用户规模都在增长,先行者获得一个好的成长

张志东在谈及腾讯发展阶段的时候说道

"现在是最困难的阶段,是一道坎儿."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在谈及腾讯发展阶段的时候这样说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腾讯在2011年的亮眼财报:全年总收入为284.9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5%. 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和网络广告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8.8%.20.4%和45.2%."微信"自2011年1月推出后,到今年3月用户数已经过亿;在苹果的APP Store上架仅仅一年半,便成为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应用,仅次于腾讯QQ. 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 作

[独家干]再说降维攻击:从张志东自曝看QQ经历的3个大坎

互联网战场的本质就是升维和降维.为什么腾讯能从一个非主流的IM到一个1400亿美元的帝国,最核心的武器就是腾讯是一个"升维"的高手.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昨天讲"降维攻击",好多人留言说,希望继续展开一点. 我想说,互联网战场的本质就是升维和降维.为什么腾讯能从一个非主流的IM到一个1400亿美元的帝国,最核心的武器就是腾讯是一个"升维"的高手. 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是我在腾讯打交道最多的一个人,还一块出过差,务实而低调

腾讯3虎出走:曾李青陈一丹张志东为何离开?

曾李青.陈一丹.张志东,他们为何离开腾讯?2014年3月19日,腾讯5个联合创始人之一的张志东正式宣布离职并宣布不再担任执行董事,并将于6个月后卸任首席技术官,转而以公司终身荣誉顾问.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和专职讲师的身份出现.随着张志东的离职,腾讯的5位创始人(5虎将)中已经有三位先后宣布离开了腾讯,他们为何离去,他们现在和未来会干什么?张扬曾李青:刘炽平上,他退!最早离开的是现在正在专注于投资的曾李青.2007年,曾李青辞去腾讯COO一职,成为"终身荣誉顾问".如果我们注意到曾离开的时间

腾讯张志东即将离职

导读:2014年3月19日腾讯方面宣布核心创始人.CTO的张志东将在六个月后正式卸任,下文是他和马化腾在腾讯内部关于张志东卸任的邮件. 张志东邮件: 各位同事, 我怀着非常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写下了这封信,在六个月以后我将辞任腾讯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不知不觉,在公司永不停息的发展和努力奋斗中,我已经从27岁到43岁,匆匆走过了十六个年头,这十六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日子,在这十六年里我和腾讯的所有人一起,见证并一齐参与了中国互联网的大潮,伴随着团队一起成长,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