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终于出炉了,得奖三人分别是美国人和日本人没有中国人,但是无独有偶其中一位化学得奖者却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这下可是火爆了所有的网络媒体和纸媒,都把“美籍华人钱学森堂侄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放在了头版头条,报道的大部分都是关于钱永健的身份而并没有把他的得奖内容进行详细报道,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情节确实很重,因为他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最高标准,虽然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和华人,算上钱永健,进入了双位数,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位是真正的在中国教育的背景下获得者呢?这酸味的背后最值得我们思索的还是中国的教育啊!!!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也有30多年的时间了,所有高校招生近几年也在不停的扩招,但是随着中国的高材生越来越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每年7月份从大学里涌出的几十万大学毕业生一次又一次涌向了人才招聘会,但是基本上进去多少失业者还是多少,能够在毕业一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也就是百分之几的比例,就业的大部分还不是很对口,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已经和社会需求脱节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不断涌现出的职业培训学校和技能培训学校如此火爆的根本原因了,因为他们填补了社会需求的空缺。
当中国教育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时,虽然把英语当成了学习和考试的主要科目,但是中国的高分考核制度和英语等级制度把中国的学生培养成了高分的英语哑巴,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等海归人士意识这点时就开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基地”,十多年过去了,新东方成了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出国英语培训等需求的培训基地,有的甚至都过了英语8级还要到那里培训口语。另外当下社会大量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也遇到了同样尴尬的境况,很多计算机系毕业高才生,计算机都过了三级但是在毕业之后还是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呢企业急需的相关技术人员却招不到。在这两个断层中间出来搭桥的又是计算机技术培训机构,近几年比较火的青鸟、达内、中软等这些机构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在这样的断层下达内等很多培训机构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放到了首位,所以达内出了很多对学生有利的政策如“达内院校合作”项目,让很多在学校里想学习专长的学生学到了相关技能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先就业,后付款”项目,解决了家庭负担重,培训费用高的问题,让学生在学到技能找到工作之后在分期支付培训费用,这一项一项的政策背后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应届生的就业难问题和社会所需问题,所以达内等相关培训机构不仅仅得到院校的认可、学生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更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我们并不希望更多的学生毕了业之后或者在校期间参加了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之后才能够就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一毕业就能被社会所用,就能解社会所需,培训机构解决了当前的社会问题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需要的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彻底改革,我们为什么不把培训机构和院校中和一下呢?我们大学的教授制度也别再以职撑、论文来衡量了,我们需要的是他们培训出社会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一批批拿着一摞证书找不工作的大学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