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和游戏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可以加入游戏之中,而面对电影,你只能是观众。
文/张书乐
刊载于7月18日《人民邮电报》应用版乐游记专栏
许久没去电影院“看望”阿汤哥(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了。似乎自从他和妮可·基德曼离婚后,“星路”一直不畅。前几天,闲来无事的我走到市中心的电影院,看到了《明日边缘》里阿汤哥的大幅剧照,立刻决定和他来一场“偶遇”。
整部电影延续了美国大片的节奏,炮火纷飞、爱情至上,一贯“耍酷”的汤姆·克鲁斯,此刻也放下了架子,时不时幽默一番。但上述一切都是“浮云”,真正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个游戏。
片子开始十来分钟,阿汤哥就壮烈“牺牲”了,我不由得琢磨:男主角没了,还怎么继续下去?难道如他早年电影《大地雄心》结尾时,明明阿汤哥已经死了,镜头也慢慢拉升,一如电影以悲剧告终那样……突然,镜头又急速拉回,定格在他脸上,奇迹发生,他复活了。
显然,《明日边缘》并非如此,阿汤哥牺牲的时候脸都烧烂了。但镜头闪回,他复活了,而且是回到了片子的开头场景。接着在重复的任务中死亡,再次闪回到开头。如此反反复复的死亡、穿越、复活,最终拯救地球。抛开所谓的“外星人”因素,其实,这完全就是一款“可回档”、“无限命”的">单机游戏啊!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每个人都想获得再选择一次的机会。游戏中的“再玩一遍”功能,让“孜孜不倦”的玩家,无论水平高低、财富多寡,都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成功。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和游戏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可以加入游戏之中,而面对电影,你只能是观众。
或许由于电影在实现人类的愿望上有缺憾,就诞生了类似《明日边缘》这类向游戏致敬的影片。其实类似的“致敬”还有许多,在我的印象中,最经典的似乎是1998年的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影片里的罗拉有满头爆炸式的红发,在我眼中,有些像世嘉经典游戏形象——刺猬索尼克。整部电影像是罗拉尝试拯救男友的跑酷游戏:一次次的努力,在20分钟内筹集10万马克,并一路狂奔营救男友;失败,回归到起点,再重启……说白了,《明日边缘》就是红头发罗拉的科幻版。而游戏,则是此类电影的观众互动版。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动态的,因此人没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或许是赫拉克利特真正要向人们揭示的道理。而人类永远都是贪婪且不愿意错过一切美好事物的,总想再次踏进那条河流,因此会不断尝试回到同一个时间点,重新选择一次。当然,前提是对后面将要发生的事已经了然于胸,并有所准备,提前知道该如何“趋利避害”了。
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一切,电影、游戏给了人们再来一次的机会,其实虚拟的这种真实,也都是在向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致敬”,让人们可以N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管是否有现实的投射),并可以到更多的“河流”中去畅游,而不用担心会溺毙。反正,还可以再来一次。【作者: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