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移动互联网产品要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更关注那些正在跑着的新选手们,从他们的过程分析出经验教训。请注意:腾讯队又推出了一名新选手:微群组。
该选手4月上线测试,6月正式发布。
昨晚我用了大半个晚上体验了一下,得到如下结论:
微群组是什么?
同城、与地理位置相关、主打兴趣爱好、同步、陌生交友、移动、社交工具。
微群组具有2个核心定位:
1、主打兴趣爱好的陌生社交工具。
2、地理位置捆绑、可以发起活动的本地O2O同步客服工具。
为何归纳为这两个关键点?我来描述并分析一下试用体验。
首先,根据腾讯微群组官方的产品介绍,该产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创建微群:创建兴趣群,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时光
2、发现微群:探索附近的微群
3、管理微群:方便有效的管理功能
4、微群活动:聚会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5、语音直播间:向群友们秀出你最美的声音
6、多人碰一碰:邀请朋友入群的快速模式
功能5语音、功能6碰一碰属于移动特色功能;功能2发现微群体现了陌生社交定位;功能4微群活动体现了本地化服务特征。
更关键的点隐藏在功能1创建微群和功能3管理微群之中:创建微群强制要求绑定一个具体地址;微群信息公开(主要是位置信息)必须经过认证;如果你用一个兴趣爱好的微群介绍提交,很容易通过;如果你绑定的地理位置是腾讯地图标定的商业服务机构,审核很难通过!
进群租使用,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像QQ群的工具,也就是陌生、同步社交工具。
分析出这两大特色,我们来看一组关键词:目的、定位、优势、劣势、商业模式、胜算。
从战略布局上,我们看到,腾讯将微群组当作社交工具的一个环节——陌生同步社交。腾讯虽然已经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并且逐步进行移动生态链布局,但是他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与探索绝不会停止。手机群组,在移动社交生态链中处于熟人社交(微信朋友圈与QQ空间)与生人异步社交(微社区)的中间地带,属于生人同步社交工具。
腾讯何以如此重视这种同步(也可以理解为即时的)陌生社交工具呢,并且将至开发为一个独立的APP呢?我是这样理解的,从即时通信工具微信-QQ 到非即时(或成为异步)通信工具 QQ空间-微信朋友圈 ,在社交工具体系上还存在好几个节点才构成完整的一个社交关系工具的链。这对于腾讯而言是一种“经验”,就像QQ群的存在,凡是在PC端从事过社交网站运营的人都一定非常深刻地体验过QQ群的冲击力。因此目前腾讯的微群组、微社区就是来补充这些环节的。需要关注:未来这两个产品如何与QQ和微信融合。前一段有文章说微群组是腾讯内部部门竞争的产物,大家只好一笑了之。因为这是企业战略,这就是目的、定位。
环顾陌生同步的移动社交工具,我们看到这些产品:陌陌、贴吧、豆瓣同城、YY语音、来往等。从本质上说,微群组与这些产品存在着很大差异:陌陌、YY语音很垂直;来往自娱自乐;豆瓣同城平台化较弱;贴吧缺乏定位和商业模式。
有人问:陌陌、YY也是主打陌生同步社交,在功能上与微群组非常雷同,它们与微群组有何差异?我认为,陌陌起步于暧昧,YY起步于主播,这是根本点,所以我说它们很垂直。而微群组定位于兴趣爱好,定位、功能绝对是天壤之别的事情!这种定位,相对健康,但是也带来推广运营的难度。或许有人说:Facebook不是也起步于“泡与被泡”?——请注意,那是电影,一个网站如果第一批用户的定位出了问题,想洗白是不可能的!
与这些工具相比,依靠QQ和微信两大核心资源,腾讯自然看到了机会。但是目前仍存在着2个疑问:
1、微群组的杀手级突破点在哪里?显而易见,微群组在尝试LBS,同时我们从一个ID只能建一个群组和初始群组人数限制在20名这些迹象来看,微群组运营团队目前非常小心。
2、腾讯如何通过产品解决运营问题。要知道,采用大量的人员来维护一个产品,对于腾讯这样的技术驱动型公司是万万不能的事情。而目前的微群组,从建群到信息审核、用户活跃度,都存在较强的人工干涉痕迹。我非常好奇,腾讯利用大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技术,最终将如何将人工干预降至最低,其中的路径是怎样的。
这便是微群组的优势、劣势、胜算。
严格绑定地理位置并提供位置搜索,同步交流,陌生社交,群组活动功能——这些属性叠加已经透露出微群组团队的意图:本地O2O客户服务工具。一个商户结合腾讯地图的LBS与微群组的群组功能,已经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客户的交流圈;群组活动则可以承载部分商业推广功能。这些,透露了商业模式,但是仍处于尝试阶段。
在过去5年之内,几乎每一个产品都提供了一次机会。微博如此,微信也是如此。微群组会给中小创业者带来机会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