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大潮正在一浪接一浪地袭来,它在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与国企改革所需要要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不谋而合。所以,一些传统大国企也开始从试探进入到实践阶段。
近日,徐工集团和阿里云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搭建“徐工工业云”(XCMG-Cloud),这是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据悉,在“基础云平台”之上,徐工集团与阿里云在中间件平台上协同建设共享服务中心,包括用户中心、算法中心、交易中心、评价中心、物流中心等,实现模块化开发管理;在软件平台上实现协同设计云、电子商务、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智能工厂、社会化服务、众包众创等。最终,产业链上的各个群体都可以通过开放的APP享受“徐工工业云”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对于此次与徐工集团共建“徐工工业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给出的书面贺辞是“阿里云+徐工=中国的Predix”,希冀双方合作建设的工业互联网能够尽快成为集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能效管理、智能服务运维、柔性生产等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
对于工业企业与云计算企业的合作,大家还比较陌生,马云所说的“Predix”又是什么呢?
Predix原本是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为连接人、数据和机器而专门开发的全新软件平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为谷歌的安卓系统或苹果的iOS系统平台,大家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发新的应用软件。Predix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安装在手机上的,而是被搬上云端,方便我们分析大数据、远程监控机器,并为机器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
打个比方,很多年前如果你想打电话,你需要找到一台连接进墙壁的电话机;现在,在很多工厂,如果你想检查一台机器,你必须走到它所在的位置去观察。但有了Predix,就不再需要这根“电话线”,不需要走到机器旁按个检查,通过系统就能够轻松地随时监测机器内部发生了什么,是否出了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
徐工集团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长付思敏说,“利用‘云’资源,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按需选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平台’就是要建立安全、可靠的‘水井’,用户拧开水龙头就能取到水。”预计到2016年底,徐工集团与阿里巴巴可完成“工业云”平台整体部署,并逐步向社会开放企业资源,力争2017年底向社会全面开放平台资源。
其实,不只徐工集团,作为国内“第一桶油”,中国石化是最早试行“互联网+”改革的石油央企,早在2014年12月,中国石化便与阿里云展开了云平台建设合作,并在2015年2月份开通搭建在阿里云上的石化专有云,同时开始承载电商等业务系统。今年4月18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首个中国石化工业品电子商务平台——“易派客”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一大量采用云计算、企业级互联网架构的平台代表着中石化与阿里云合作结出成果,成为“互联网+”的典型案例。
力太科技是国内最大的工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久前,力太科技同阿里云达成合作,计划借助阿里云在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让智能工厂变得更聪明一些。力太科技+阿里云的模式,以一种轻量级的、非侵入性的手段实现对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同时推翻了不同设备品牌间的数据“柏林墙”。借助双方的技术,即使是老旧的工厂也可以轻松装上云端“大脑”。力太科技只需为设备加装传感器、摄像机等,同时利用阿里云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加工,便可实现远超国外品牌的效果。作为国内第一家承诺永不碰用户数据的云计算厂商,阿里云还将为力太提供严格的数据隔离与加密技术,数据安全性堪比淘宝天猫,远超传统数据中心。
简单一点说吧,阿里云与工业企业的合作不但能够预测设备什么时候出故障,还能根据产能对工人进行排班,还可以帮助一个品牌对全国的工厂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产能落后的原因。政府也可以基于数据制定行业生产标准,精准淘汰小产能。甚至,当你在聚划算上刚完成下单,工厂便开始自动生产,库存不再是工厂与卖家的困扰。
听起来很神奇是吧?没错,这就是阿里云正在干的事情。不久前,阿里集团正式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云就是支撑它快速成长的基础。2016财年,阿里云营收已达30.1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8%,年度净收入预估超过Google云计算全球体量,进入全球前三,成为继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形成“3A格局”(AWS、Azure、Alibaba Cloud)”。
在“3A”阵营中,亚马逊早在10年前就开始发展云计算业务,阿里云于2009年商用,是中国最早布局云计算领域的科技公司。近几个季度来,阿里云增速大幅领先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不断缩小差距。
阿里云也被马云寄予厚望,今年2月份,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几年来,阿里的第一大板块电商做得还不错;2017-2019年将轮到互联网金融上舞台;到了2019-2021年阿里云将扮演主角,阿里云的目标是和水、电一起,成为21世纪商业三大要素。
目前看来,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型央企,越来越广泛的企业群体选择云计算作为商业创新的基础设施。阿里云的客户群体中,除了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出现中石化、中石油、徐工集团、12306、海关、国家电网、北京国税、新浪微博、芒果TV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国气象局、华大基因,则利用阿里云的计算和数据能力,在气象应用、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
就在5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和日本软银公司联合宣布在日本成立合资云计算公司,并在日本设立数据中心,以便为日本企业提供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也是继亚马逊、微软在日本布局数据中心后,另一个云计算巨头进入日本市场。4月,阿里云宣布了与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达成合作,正式进军韩国云计算市场。此前,阿里云已经在美国、香港、新加坡设立了数据中心,大疆创新、飞利浦、施耐德、大拿科技等企业正在使用阿里云遍布全球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未来,阿里云表示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在欧洲、中东、印度等地设立新的数据中心。
德意志银行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中,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玩家,云计算业务规模是第二名腾讯的10倍。德意志银行还预计,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会有149%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8亿美元的规模。
有分析师认为,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阿里云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第二位领军者,改变“3A”阵营的排序。届时,阿里云和徐工、中石化们打造的就不只是中国的“Predix”,而是世界的“predix”。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