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国TMT国际商会在北京华彬中心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大数据 大影响”的论坛,会上知名IT评论人谢文就当前热炒的大数据话题,做了精彩演讲,引起全场热烈反应。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对此现场点评到,“这是我半年来听到最好的关于大数据的演讲”。中云网特将演讲整理,全文如下:
知名IT评论人谢文
我从大概过去半年左右时间写了十篇关于大数据的文章,杂志上也发表了,这只是出于我的嗜好,关于互联网,关于大数据的发展,没想到这次的反响远远高于以往的经历。应该说大数据这个概念刚开始出来,但是从我最近这一段常常被各种机构、各种部门、企业叫去参会,做演讲,最重要的困惑就是大家对大数据都有兴趣。一张嘴,南辕北辙,完全不在一个兴趣点上。所以我想站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投资的角度向各位介绍一下我想理解的真的大数据,或者半真半假,或者是大数据的环节,或者是假的大数据。
在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初期,1999年到2010年我管它叫做互联网争论,1999年参加券商和投资领域的会,当时有人能一口数出中国有80个是互联网概念股,非常吓人,其结果不言自明。2003年到2005年是互联网真正见真钱的时候,靠电信公司的宽大政策,我们大家都活下来了。但是当时ISP这个概念下,鱼龙混杂,最终混乱了这个行当,也是概念上的混乱。2007年到2009年是WEB2.0,最后尘埃落定,中国竟然没有一家像Facebook的公司能够脱颖而出,我早期做的校内,现在流量排第12。其实后面还有关于真假新媒体,真假团购,现在余震未平,大概上万个团购投了前后二三十亿,现在一地鸡毛,所以我觉得今年,包括下面两三年大数据会卷入一种混战。
因为我们无论从投资者、创业者、经营者还是媒体推波助澜,大家喜欢看宏观、微观、局部,这是好事,怕的是你摸着石头过河,一路摸下去,越摸越惨。讨论大数据用的“时态”还是不一样的,易观的朋友用的是现代时、更在进行时。过去时,大数据古已有之,在物理学、生物学、医药业等领域已经搞了几十年了。这个概念本身听着就悬乎,大数据,形容词,不是严格的定义,喜欢说过去时的多数是学术界的人,知识界、学术界,他们有纯粹的讨论数据大的怎么办?
完成时的,“我们能够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方法的完整大数据解决方案”他说随便来,我早准备好了,你提供钱就是,我不是说这个路就错了。或者我讨论问题也是这么讨论,我从来不把创新和技术障碍作为前提放在前面,我假定技术条件是具备的,我们回想几次互联网大创新,技术条件都在那。那么多互联网公司只有你有好主意,他们一定能跟上。
进行时:我们正在加大投入,在数据获取、存储、整合、挖掘等方面发奋努力。说这种话的都是互联网公司,或者电信公司,他的意思是这点事尽在囊中。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的,但是这三种我个人都是不同意的,我使用的是将来时,大数据不仅是网络业的未来,而且是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现在应该开始讨论、研究、尝试这个方向的问题了。
我就把它作为未知,作为努力的方向,作为未来来讨论的。我不敢绝对的说我是对的其他三种是错的,但是相互之间有关系,我个人认为至少过去是完成时肯定是错的。我们TMT商会不会以考古为兴趣,不是以研究历史为兴趣,我们是研究未来的。还有一个观察点是讨论大数据的时点,这是我们在第三篇文章里面讲过的,非常巧合,1996年雅虎上市,2004年谷歌上市,2012年Facebook上市,间隔都是八年。雅虎在我看来解决的网页聚合问题,漫山遍野的网页,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门户解决方案可以分门别类,你就不用去找了,靠我们的专家队伍把它编辑成为一种分门别类的,无所不包的门户,这个时代回过头去,我把它叫做Weo1.0时代,到谷歌,他说我管你什么网页,我把它细分一个层次,直接抓主题词,把主题词按照一种算法,聚合起来,让人们高效的获取,这个比网页聚合的方式高效得多,但是从本质上是和网页是一样,从内容方面找路子。所以叫做WEB1.5。FaceBook就换了一个角度,叫使用者聚合,从获取者角度搞联系,搞关系,按照信息真实的传播渠道找出路,这是就是我称之为WEB2.0,它又代表了一个时代。再过八年,我现在基本肯定,我们将进入下一个阶段:数据聚合,我从数据入手就可以把已经在网上的东西,包括比如物质的东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数据化,我们把它弄起来,我认为下一个大创新应该是这样。另外,2008年的经济大危机,现在回想起来正好是FackBook创造了平台分离,应用平台。是不是预示着现在大家做常规性的小动作肯定不是好时机了?而想办法参与目前一次大创新才是生路,所以我觉得最近讨论大数据很热,各行各业的人都来了,甚至政府高官都很关注。
1996年雅虎上市的时候,谷歌还没成立,谷歌上市的时候FaceBook还没有成立,所以我们可以推测FaceBook今年上市了,带领大数据创新的公司还没有成立。
演讲PPT大数据的创新难点
什么不是大数据?我可以斩钉截铁的说,数据大不等于大数据,大多数人把数据大称之为大数据,过去多少K,后来多少兆,现在用T了。人家早等着呢,后面还有20多个名字呢,这种简单的数量的增长真的是量变和质变吗?量本身有差距吗?现有的设备、技术方法所能处理的多数是数据大,不是大数据。数据挖掘、精细化运营、精准广告、个性化服务、推广这些不是未来大数据服务商业模式的主要部分。你可以想像他做的精细化运营的成本,大概能够抵消精细化营销的收入,基本上是零。不会产生推倒重来,重新玩的效果。这是现在最常见的大数据定义,三V定义,多样性、体量、速度。我按照那个逻辑先给一个操作化定义,比如说多样性,什么叫做多样性,姓名、身高,这是不断描述一个人的精细化而已,“多”不是多样,所以我说第一个数据来源多样,刚才我们领导也专门讲过这个问题。大数据必然是开放式的,必然是公共的。一家公司不管多大,我们腾讯算中国最大的,你还得知道,他的数据有相当的同质性。有相当的局限性,有相当一个角度下的介入,如果跨出去会好很多,比如说腾讯和百度,现在两大公司,你们两家公司数据百分之百兑换、共享,那就有意思了。
现在美国政府搞的数据开放政策,40几个国家了,美国和英国非常有意思,都反映了只有我们在现实世界打不破的界限,在数据层面我们打破了。大的数据来源才可能多样性,我后面会仔细讲这件事情,数据种类的多样性,数据形式在变,有文字、语音、图表、图片、视频,信息和数据是有差别的,有定义的信息是数据,但是有相当我们现在不可解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数据,只是信息而已。数据对象的多样性,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商业服务数据,社会公共数据,还有自然界的,物质世界的数据,只有考察多样性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而不是自己一家一户的事越捣越细,这个数据才有生命性。大数据的多样性越高,潜在的价值就越大。
体量很简单,我们现在讨论大数据,起码是以TB为基本计量单位,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打工、吃饭做数据分析,那个时候基本上一个G就束手无策了,现在TB是一个可以做的,成本也不是那么高,现有很多厂商都有解决方案了,是不是再过一段要PB,说不定。现在你看FaceBook一张嘴就说每天500T的数据,谷歌说我是三个P的数据,就是体量的概念。还有一个概念我是很看重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复杂性,这种极其复杂的做建模的,做数据挖掘的应该有体会,有一阵子谷歌找我希望我去,当时2008年底,他们的模型是模型群了,大模型矩阵,62000个,之间可以任意联系,张三、李四建无数的模,这个概念应该放在体量的概念上,关系复杂性这个也放在体量之下。大数据体量越大,潜在的价值越大。
还有一个速度,我写的两篇都用到摩尔定律,其实摩尔定律在大数据上仍然有效,一个方向是数据种类每年翻番,数据体量每年翻番。后面基本上就是摩尔定律的变种了,单位数据获取的成本每年减半,单位数据每年存储的成本每年减半,单位数据利用的成本每年减半,如果那边也翻番,成本也翻番,那个是不可能的。大数据增长速度越高,潜在价值就越大。
大数据认识有几个误区,第一个只是从量上说,你看数据增长了,这样说你是没法划线的,没法说清楚普通数据和大数据的区别哪,一个T和一个P数据本质有什么差别?仅仅因为大?惠普说没有问题,我这出了一个P和一个T一样,解决了。
脱离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背景,讨论大数据无法说明其重要性。只要你干这件事,技术可以作为已知,总有人给你找到办法,隐私权啊,算法啊,一定有办法。把大数据这个事情作为技术问题来探讨,很难证明它有投资价值。我们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波的明星,即使现在活着的公司,也比不上真正挖金子的。所以不能脱离产业发展,不能脱离社会进步,尤其是这次大数据有点像互联网刚开始,互联网很多年了,互联真正启动是美国戈尔带头。去年美国政府出了大数据国家战略,美国政府带头先搞,凡是用了联邦政府一分钱的,单位必须公布数据,推广到所有的发达国家,现在推广到相当一部分不发达国家,肯尼亚、菲律宾这样的国家都开始搞这一套,所以我们必须开始考虑大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更加广泛的利益。
(责任编辑:施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