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中心的选址:混合跨城域网络

像亚马逊,戴尔,谷歌,微软和雅虎这些企业都将他们的大型内容数据中心设在华盛顿州。其中许多设施都位于一个名叫昆西的乡村小镇,因为该地区有水坝优势,能够提供低成本的绿色电力资源。同样,亚马逊在华盛顿的Umtilla建立了一处数据中心,以获得低成本水力发电。距离这些农村地区最近的城市西雅图和波特兰也有300公里,像其他远程数据中心一样,选址在这些地方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包括:

浅谈数据中心的选址:混合跨城域网络

1、增加了跨区域带宽需求

随着数据内容的快速增长,正推动许多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必须实现跨城域,区域界限提供较高的互连能力,持续的带宽需求高达10G,40G甚至100G以太网服务。如果采用传统的城域网部署模式,提供相应的横跨区域高容量是非常昂贵且执行缓慢的。随着企业逐渐转移到更远程的数据中心,来自传统网络外部的业务流量需求正日渐占据主导。此外,企业需要提供按需连接,以满足客户按需消费云的需求。

2、围绕跨网络边界的挑战

当企业数据中心建立在专门中心城区时,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跨越仅仅50公里,其还处在传统的网络边界范围内。而远程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显示了一个区域网络是通过骨干网连接的。现在,连接必须跨越三种不同的网络(城域网络,区域网络和终端城域网络)。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忽视的小细节,其结果是网络效率的大提升,由于有多个网络的切换,增加了对新服务的配置和供应,以及一个复杂的过程,以管理企业客户的端到端服务性能。

3、过时的、低效的数据中心连接模型

许多服务供应商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他们建立网络连接以提供终端用户与数据中心链接的方式,向“用户—内容”模式演变。通过使用此“用户—内容”的方法来模糊城域网络的边界,服务提供商可以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支持多个预期的10G和100G服务,并根据预期流量的增长建设新的基础设施,改变带宽业务。

4、发展到用户—内容模型

尽管数据中心转移到更偏远的地方都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共同挑战,但目前并没有一套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企业数据中心流量需求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当然,与之伴随的也有不同的建议方法,以实现最高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a、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需要高的静态需求以实现跨区域界限的高性能互联的能力,其流量比40G或100G波长要大50%以上。

许多大型企业数据中心需要实现跨区域界限的互联,保持非常高的容量和带宽的要求,始终要求多个10G,40G乃至100G的服务。使用传统的部署模型,跨区域界限提供高容量的成本是非常昂贵且执行缓慢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跨区域界限连接两处数据中心,创造一个“快速”的波长,这事实上是在光层模糊了区域界限。

b、低静态需求用于为每个个体客户的需求设计快速波长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其流量仅为不到40G或100G波长的50%。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数据中心站点都需要上文所提到的多个10G的静态需求。对于低需求的站点,为每个个体客户的需求设计快速波长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对于多个低需求的站点来说,一个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是合并使用一个hub集线器,在区域骨干采用一个单一的高容量的40/100G链接模型。

c、企业在短期的时间间隔内根据排期计划会有可变的流量需求。

这种需求类型的一个例子是在IT企业在周末执行的常规的数据备份。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企业每周六的晚上都将需要购买一个三个小时10G的服务。利用静态的服务产品,企业通常会根据每一天的实际操作需求购买即时的服务,比如1G的服务能力。这样的结果是,使用静态服务备份操作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他应用程序可能包括分发媒体内容的需求高峰;例如,他们可能需要10G的服务从活动现场到制作工作室分发高清试,未压缩的视频流量。按需服务是通过在OTN/分组交换网络架构上增加软件定义网络型(SDN型)交付能力。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时间: 2024-09-13 11:25:49

浅谈数据中心的选址:混合跨城域网络的相关文章

选址攻略:浅谈数据中心选址 混合跨城域网络

像亚马逊,戴尔,谷 歌,微软和雅虎这些企业都将他们的大型内容数据中心设在华盛顿州.其中许多设施都位于一个名叫昆西的乡村小镇,因为该地区有水坝优势,能够提供低成本的绿色电力资源.同样,亚马逊在华盛顿的Umtilla建立了一处数据中心,以获得低成本水力发电.距离这些农村地区最近的城市西雅图和波特兰也有300公里,像其他远程数据中心一样,选址在这些地方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包括: 1.增加了跨区域带宽需求 随着数据内容的快速增长,正推动许多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必须实现跨城域,区域界限提供较

浅谈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 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w

浅谈数据中心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网关方式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出现,新网络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技术,急需做出改变.这样关于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谈论也逐渐火热起来,热点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新的数据中心网络网关应该放在哪里?懂网络技术的人当然知道,网关其实就是多个服务器的集合,相同网段的服务器共用一个网关,通过网关服务器实现跨VLAN的三层互通.那么这个网关设备在数据中心里放在哪里,这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集中式网关和分布式网关.在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下,网关的位置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架构理念,了解不同网

浅谈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发展历程

传统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计算网络主要由大量的二层接入设备与少量的三层设备组成的网络结构,是传统上标准的三层结构: 1.接入层,用于连接所有的计算节点,在目前的数据中心中,通常以机柜交换机的形式存在; 2.汇聚层,用于接入层的互联,并作为该汇聚区域二三层的边界,同时各种防火墙.负载均衡等业务也部署于此; 3.核心层,用于汇聚层的的互联,并实现整个数据中心与外部网络的三层通信. 传统的网络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了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心,但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应用

【阿里云资讯】世纪互联牵手阿里云 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混合云部署

[9月22日]9月22日,在"ICT中国 2016高层论坛"上,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与阿里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建企业混合IT(混合云)生态,在政府.公共事业.金融.电商.游戏.教育.农业.娱乐.医疗.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共同打造有行业特色的混合IT解决方案. 在双方的合作中,阿里云将公共云具备的弹性伸缩.海量扩展的优势延伸至世纪互联专有云,满足金融.政府等机构对数据安全隐私的合规性要求,帮助客户实现数据中心+云的混合部署. 通过这一合作,世纪互联旗下的多个

世纪互联牵手阿里云 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混合云部署

9月22日,在"ICT中国 2016高层论坛"上,中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与阿里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建企业混合IT(混合云)生态,在政府.公共事业.金融.电商.游戏.教育.农业.娱乐.医疗.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共同打造有行业特色的混合IT解决方案. 在双方的合作中,阿里云将公共云具备的弹性伸缩.海量扩展的优势延伸至世纪互联专有云,满足金融.政府等机构对数据安全隐私的合规性要求,帮助客户实现数据中心+云的混合部署. 通过这一合作,世纪互联旗下的多个数据中心也迅速

零距离:施耐德谢卫刚谈数据中心能效管理

2011年1月10日,第六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在京举行,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大中华区战略市场总监谢卫刚代表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会上作了有关云计算数据中心规划的想法和思路方面的精彩演讲,并在会后接受天极网服务器频道记者的专访,解析数据中心概念.分析施耐德提升数据中心能效的策略.云数据中心规划和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等等.服务器频道为网友献上本期<零距离>,施耐德电气谢卫刚总监为网友解读数据中心能效管理专场.                            [施耐德电气IT事业

数据中心如何选址

拥有一个有效运作的数据中心,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记住,为了获得高可靠性,数据中心选址很重要的第一个步骤.集中的数据中心可以让企业更好运营业务,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如果这些数据中心可靠性高,就可以满足其业务的需求.可用性是数据中心设计的三大重点之一,另外两个重点是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而数据中心的故障将会影响整个企业的业务运营,因此确保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在任何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正常运营是十分必要的.实施分布式数据中心将解决这个问题,并可以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选址面临的问题 当

谈数据中心的最优化节能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现有数据中心达55万个,大部分耗电严重,急需改造. 中国云产业发展国家规划指出,三年后"云计算"年产值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IaaS市场规模占150亿元.云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主要划分为:大型SaaS系统支撑;民营公有云数据机房;高校计算与数据中心;政府机关政务云建设;物联网应用的数据存储(感知与监控). 数据中心机房多年来一直处于使用机房专用精密空调做为主要制冷设备.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IT设备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机房面积越来越大,机房的数量越来越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