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无名人士做产品为何会成功?

  

  在特殊行业,如果你已经有了像褚时健、柳传志、潘石屹、甚至苍井空的人气,那么,你完全可以将个性向匹配的产品转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但往往你是不存在有这样的名气的,当你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时,你是否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深耕产品?“电商男神”陈欧、把性用品卖出“逼格”的90后马佳佳和火得不能再火的黄太吉掌门赫畅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他们的成功下,他们做了什么?他们的玩法是一种商业模式吗?

  把产品做成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产品已经越来越像媒体。你不仅仅是在消费产品的功能,还是在消费产品提供的信息,甚至是在产品提供的文化导向中寻找归属和认同。

  那么,产品为什么会“媒体化”呢?

  当企业经营重产品时,技术空间较大,如因特尔这类高科技元件,或苹果这类高科技终端,凭借技术创新可以脱颖而出。但是,当重产品经过技术成熟,开始变轻时,或者当企业直接经营轻产品时,如聚美优品和马佳佳这类垂直销售平台,或黄太吉这类简单的餐饮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只有附加的个性因素才是突围的关键。此时,就需要产品开始“说话”。

  其实,产品也一直在说话,但说的内容不同。传统媒体时代,正统媒体是产品释放信息的唯一渠道。产品大可以塑造道貌岸然的形象,“端着”卖东西,只谈产品。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林立,消费者们已经置换到新的信息环境中。仍然“端着”的态度,就像春晚一样,只会引来吐槽而不讨喜了。

  这个时候,产品要说的“话”,不仅仅是要拉来眼球,还要让消费者喜欢。说的内容,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要能够发散开去,用谈天说地的轻松方式,展示你产品后面的价值观。也只有当产品的价值观和消费者的价值观形成匹配时,才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于是,企业开始走上微博与消费者交流。但是,大家逐渐发现,“蓝V”并不好使,除了杜蕾斯官方微博这类奇葩(它家的产品,太有爱了),一般企业的官方微博粉丝量低得惊人。道理很简单,谁愿意和一个非人格化的存在对话呢?于是,企业开始将官微拟人化,XX姐、XX哥的昵称满天飞,效果有,但难说满意。

  相反,一些个性老总的个人微博却开始走红,在消费者的眼中,马云就是淘宝、刘强东就是京东,李国庆就是当当……与此同时,新媒体环境也是一个倒逼的机制,以前老总们可以不说,或者由别人来说,但现在你是产品,你就必须承担媒体义务,必须说(别拿任正非举反例,一方面他是做的重产品,另一方面,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江湖)!所以,产品就变成了老总的自媒体!

  用价值观筛选用户

  一边,陈欧走“偶像派屌丝”路线,赫畅走“温情派屌丝”路线。前者竭力告诉大家,自己以前多不受待见,是如何完成屌丝逆袭的,而后者却一直在讲诉一个创业者白手起家的“中国梦”。事实上,相对众多的屌丝,他们在成名之前也是社会中的精英,难道企业创始人非要自残吗?

  另一边,马佳佳走非主流路线,力图打造大胆、毒舌、犀利、性感的90后形象,除此之外,还有“自嘲自黑的幽默感”和“贱贱的讨喜感”(马佳佳语)。比较经典的一个对话是,一个媒体人问她:“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去做一份‘特别正’的工作呀?”马佳佳回答:“因为不想和你这样的傻逼做同事呀!” 真是让正经人们咋舌,如此剑走偏锋,不怕吓走消费者吗?

  事实上,这样的玩法也是有智慧的。

  第一,消费者们需要有代入感。当今中国两极分化的阶层结构压抑了众多希望逆袭的屌丝,他们太需要一些代言人,他们也太需要一些代言人的成功事迹来补充正能量。换句话说,当前的中国,“屌丝逆袭”或“二货乐活”的故事是大家的最大公约数。想想,要是陈欧和赫畅走高富帅路线,马佳佳当乖乖的白富美,大家会认同他们吗?

  第二,主流文化的压抑必须要利刃才能撕破。几十年的集体主义的教育早就告诉了消费者们主流的价值标准。但这些标准是否是大家心底的标准?近十年来,社会已经出现了价值多元化的蓬勃之势,而这种趋势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更被推向一个高潮。君不见,苍井空老师在国内备受追捧?你可以找到苍老师美艳动人、彬彬有礼、气质绝佳的种种例证,但核心逃不过一个“文化反抗”。厌倦了主流价值观的新一代,愿意通过这种“安全”的方式来诉说他们隐晦的个性和诉求!

  第三,消费者需要重口味才能被锁定。丰饶经济时代,产品满天飞;新媒体时代,信息满天飞。现实情况是,消费者面临太多的选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听你洗洗诉说;消费者也变化无常、没有常性,一个来自其他产品的媚眼就可以让他们离开。所以,陈欧、赫畅、马佳佳们才会将自身的个性夸张化。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为消费者洗脑,让消费者大爱大恨,爱的,就留下来,恨的,滚粗!当个性成为一匹野马,就不会被征服,而永远征服不了的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第四,锁定死忠粉丝具有战略意义。现代营销已经走过了做市场辐射的时代,来到了打击极度细分市场的时代。消费者各异的需求已经不再可能被权威“统合”,如果不信,请参看不受待见的春晚。一方面,死忠的粉丝最具有消费能力和意愿;另一方面,死忠的消费者是重要的种子用户(lead user),可以影响更多的同类消费者变成新的粉丝。

  偶像+粉丝的价值群落

  于是,以产品为logo,以个性为内容,马佳佳们一呼百应,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价值群落(粉丝团)。这里要说说,为什们要叫群落,因为这种组织太具有封闭的特征。

  拼爹不过的屌丝们需要认同,宅在家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在这样一个群落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就像苦逼的谷子地找到了组织。

  这就好比,四大天王最红的90年代,刚刚坐到一起的同桌小伙伴悄悄滴问,你喜欢华仔吗?你眼神炯炯,喜欢呀!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于是,两双小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华仔的演唱会谈到了人生和理想。

  于是,产品成为了一个社交的平台。

  一方面,是偶像与粉丝之间的社交。这个时代的娱乐偶像们也有粉丝团,不少粉丝们也进化为脑残粉。脑残粉们无条件拥护偶像,偶像们在微博上随便发个“哎”就能引来几万转发.这是一种上下级关系,不需要太多互动,偶像甚至要保持神秘和高傲。但是,马佳佳们的价值群落却并非如此,粉丝们阅读偶像言行之后的价值观,更多是把他们看作另一个成功后的自己。这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需要直接的互动。所以,马佳佳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向粉丝们诉说自己的人生态度,赫畅才会亲自回复每一条微博,而找到归属的粉丝们自然是甘之如饴。

  另一方面,是粉丝之间的社交。这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来,当粉丝进入群落后,群落变成家,与其他粉丝之间建立的社交联系成为其离开群落的沉没成本。好比房子住久了舍不得搬,学校读久了舍不得转,工作做久了舍不得走。二来,让粉丝之间相互影响,也可以强化这一群体对产品和偶像的认同。一个人认同可能还会心虚,但当众多人认同时,观念就被牢牢锁定。赫畅是做粉丝社交的好手,尽管是本人亲自回复微博,但其转发的内容仍然占绝大多数,他将粉丝分享在黄太吉的愉悦经历转到官方微博上,不仅避免了自卖自夸,还帮助粉丝之间进行了互动。

  社交的结果是什么?消费者开始用购买产品的方式对这个价值群落点“赞”,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点“赞”!

  价值群落的未来?

  说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我认同他们的商业模式。但你错了,我甚至并不认为他们的这种玩法是一种商业模式。我对商业模式的简单定义是——恒定的盈利逻辑,马佳佳们的玩法太依赖个人魅力,难说恒定。

  从商业模式上比较,聚美优品>黄太吉>马佳佳。三个企业都在往前做,即面向消费者做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聚美优品一直知道要向后做,即做供应链整合,黄太吉也有这个意识(餐饮行业有实体的生产),但是,马佳佳的模式中,这一方向是缺失的。事实上,当前不少舆论看衰黄太吉和马佳佳,也正是因为诟病其不在产品上发力。

  第一,尽管是轻产品,但仍然有“变重”的空间。黄太吉当前产品较少,但是,肯德基、毕胜客可是有一套超级产品创新系统,他们会在全世界寻找不同的食材,并将食材快速生成特色化产品。在看看雷军,为了让有爱的小米一直拴住粉丝,他们拉了一只多大的研发队伍?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现在大家买赫畅的中国梦,以后呢?

  第二,尽管马佳佳们都有超级个性,但粉丝也有厌倦的一天。当马佳佳们横空出世的时候,消费者们一见钟情,但是,当若干年之后,消费者们习惯了他们的重口味,而市场上出现了牛佳佳、驴佳佳,粉丝们还会生死相随吗?粉丝们固然会因为社交的沉没成本而不会单独离开,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一个热点事件之后的“群体转移”有没有可能发生呢?

  平台永生的模式永远是开放,因此,引入研发、制造上的合作者,甚至引入先进的大数据云平台服务,都是应有之义。只有将产品做“重”,才能增加产品功能本身的粘性,留住消费者,这才是商业模式!而劣质的产品甚至不能支撑马佳佳们主张的价值观。

  这可能恰恰是马佳佳们纠结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个性搭建了平台,坐拥个性变现的轻快盈利模式,是否有勇气变革自我?一旦决定变革,就涉及深度的供应链整合,就不得不面临与人分享的抉择,而越是强悍的合作者,就越有可能分走他们的蛋糕。

  但是,互联网经济时代需要“共赢”思维,而随着消费者的快速迭代,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马佳佳们能保证自己像华仔一样永远红下去吗?

  来源:云中漫步三人行(微信:yuno2o) 作者:穆胜

时间: 2024-10-27 16:54:28

那些无名人士做产品为何会成功?的相关文章

给创业者的6个善意提醒:别以为模仿苹果做产品就能成功

苹果的产品几乎已和成功"划上等号,许多新创公司在生产硬件产品时,无不以苹果为目标,期许自己能一战成名,成为下一个硅谷新贵.然而事实上来看,真的只要循着苹果的做法生产产品,就能平步青云吗?那可不一定.专精在硬件产品的投资公司 Bolt 创办人 Ben Einstein 特别撰文分享,提醒创业者为什么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做出跟苹果一样的产品.Einstein 也指出,许多在草创初期的公司,在财务艰钜的前提下,只要在设计.工具的使用或是品管上出了一丝丝问题,一切都会化成泡影.Einstein 提到,几乎每

林夕阁采访:秦剑谈个人SEO如何转型做产品

  秦剑,毕业于广东医学院,2007年开始接触网站. 实践派SEO,通过实践去分析现象,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SEO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获09年站长网(ADMIN5)举办的SEO大赛(谷百优)百度第一名.GOOGLE第二名,擅长优化企业网站的百度排名,同时对百度竞价.Google Adwords和网站转换率有着实战经验.08年开始接单做SEO,09年底在某公司就职工作至10年10月,而后辞职一直在家一边负责企业SEO与个人网赚,10年接触淘宝客-- 采访记录如下:(此文字版本有所省略

尚雯婕也要做电商,做艺人用做产品思路

冠军光环转瞬即逝,接下来是长达几年的焦虑期:市场定位不准,出唱片不赚钱.高额投资收益惨淡,尚雯婕几乎要被华谊放弃.最惨时,尚雯婕给华谊负责商务.后来成为8年合伙人的聂心远打电话,两个人边聊边哭. 早期围绕尚雯婕的全是过于夸张的造型带来的质疑.但是几年过去,尚雯婕不一样了,不仅通过<我是歌手>逆袭,还贴上鲜明电子乐及个性时尚标签,她以女王姿态重回主流公众视野. 帮尚雯婕重新赢回市场的,除了证明自己的强烈意愿,更重要的是背后团队运营:用做产品的思路去包装一个艺人. 所以你看到的尚雯婕频繁上时尚杂志

尚雯婕跨界电商背后:用做产品的思路做艺人

新浪科技 崔西 谁也不会想到,尚雯婕会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冠军光环转瞬即逝,接下来是长达几年的焦虑期:市场定位不准,出唱片不赚钱.高额投资收益惨淡,尚雯婕几乎要被华谊放弃.最惨时,尚雯婕给华谊负责商务.后来成为8年合伙人的聂心远打电话,两个人边聊边哭. 早期围绕尚雯婕的全是过于夸张的造型带来的质疑.但是几年过去,尚雯婕不一样了,不仅通过<我是歌手>逆袭,还贴上鲜明电子乐及个性时尚标签,她以女王姿态重回主流公众视野. 帮尚雯婕重新赢回市场的,除了证明自己的强烈意愿,更重要的是背后团队运营:用做产

用做产品的思路去包装一个艺人

摘要: 尚雯婕跨界电商 谁也不会想到,尚雯婕会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冠军光环转瞬即逝,接下来是长达几年的焦虑期:市场定位不准,出唱片不赚钱.高额投资收益惨淡,尚雯婕几乎要被华 尚雯婕跨界电商 谁也不会想到,尚雯婕会成为一个励志故事. 冠军光环转瞬即逝,接下来是长达几年的焦虑期:市场定位不准,出唱片不赚钱.高额投资收益惨淡,尚雯婕几乎要被华谊放弃.最惨时,尚雯婕给华谊负责商务.后来成为8年合伙人的聂心远打电话,两个人边聊边哭. 早期围绕尚雯婕的全是过于夸张的造型带来的质疑.但是几年过去,尚雯婕不一样

互联网产品设计思想:给别人做产品

上周五的5G白话上,阿北说,工程师必须从给自己做产品的惯性中走出来,变成给别人做产品.阿北自己完成这个转变,用了大约两年时间.也就是说,到 2007年,阿北清醒地意识到,豆瓣不是给自己做的,用户怎么使用豆瓣也不再是工程师能够决定的. 给自己做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尤其对工程师来说,你自己的需要,你自己的不满,你自己的渴望,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满足了自己,很可能就会同时满足一批跟自己类似的人的需要.这让一个新产品,很容易聚拢第一批用户.很多成功的产品,从iPhone到Twitter,都是这么开始的

史玉柱自述:我是这么来做产品与营销的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这两天拿到一本书的手稿<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算是史玉柱唯一公开的著作,离公开出版还有一段距离,提前给大家曝点干货. 史玉柱是一个产品和营销的高手,可能是中国这些产品家里最接地气的,有的方法很土,却很管用.对史玉柱,我不仅关心他的产品方法,更关注他真刀实枪的工具. 从产品角度,史玉柱是一个深耕用户的人性大师,而且被认为是&q

做产品需要做的几个假设

我们在做产品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做新产品的时候,往往都会有一系列的假设,基于做出的这些假设,做出设想当中的产品,然后用产品去验证这些假设.此时,如果发现当初的假设不对,就会开始修正,或者也可能就此放弃这个产品.若是修复,则假设-验证-修复的循环会继续下去,若是放弃,则该产品就此终结.这种方式在日常工作当中也会用到,我们都会假设需求转化后的某个功能点能满足用户或者业务人员的实际需求,最后又提交给用户或业务人员去验证. 不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出现后,这样的现象已经好了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已有的数据

产品经理做产品前问问自己

最近做产品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做的产品到底干嘛的,有时做到一半时或者遇到难题时才反过来思考自己做的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的,哪类用户会去用,用户会喜欢吗--当这一切问题烦绕着自己时,才发现迷失在产品怪圈里了.当然不排除很多产品的需求来自市场.来自于BOSS敲板定的,但你是产品经理,当你都没办法说服自己时,这产品是否还值得继续做下去呢? 做产品前六问自己: 第一问:你的产品定位是什么? 1.产品是什么? 你要做的产品是被用户使用还是消费,能够满足用户哪些需求?怎么满足用户的需求?做为一个产品经理需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