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请参加廊坊师范学院米新江老师信息技术提高班2015年年会。要办出好教育,要有好老师。个别交流中,大家说说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清华的郑老师深情地回顾,在她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里,甚至上过的课程中,都以找出一位讲得特别好的老师,能让她跟着学知识。她的标准,好老师学识渊博,表达清楚。她说:“总有一些老师,让我到现在都觉得他好牛。”
米新江老师的标准,好老师的关键不是能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能给学生燃起一把学习之火来,于是,学知识的事,由学生自己来好了。他深情地回顾起,他上学的各阶段,遇到的一些老师,第一是能给他最大的鼓励(我听着他的话中,也有对他的纵容),第二是能放手让他自己把握学习。
一位老师现在的状态,一定与他的成长过程有密切关系。郑老师的课程建设是全国一流的,她在其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成果也得到了公认。米老师搞信息技术提高班,从改变大学生的学习入手,培养行业精英,学生一出师门,人均工资1.5W,这不是吹牛。当年有幸遇到好老师的郑和米,也是现在的好老师。
然而这些,这些又是和他们当年的求学的条件相关的。郑老师的求学中所遇到的条件,应该是不差的。所以,她有不少“牛”老师。她当年也应该是那种很听话的女生,不会浪费老师的教导,所以,她受益于知识渊博、表达一流的老师。而米老师出生在农村,他的求学条件,却并不好。他描述他是让老师们又爱又恨的,爱在一考就是第一,让做啥能做啥,但就是不按老师教的节奏学。于是,纵容他的老师,成了他的好老师。或许,他所遇到的不少老师,单知识渊博就做不到。
这两位好老师现在做的工作,也是适合他们所在的工作场所的。郑老师说她的学生,学习能力没有问题,学习态度没有问题。她在努力地去解决清华学生学习的问题。米老师的生源,没有那样的光鲜,他在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狼”一样的学生。廊师的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米老师做到了让他们活得很好。
贺老师我本人,没有插进话去,边听边想。我曾经的求学过程和条件,和米老师更相仿,但我自高中进入县中学之后,再没有当过“优等生”,而现在的工作环境,如果按大家的通行标准,处境比米老师略强。于是我想我的老师,特佩服的有那么几位,但没有如郑老师描述的那般牛的老师,也许是我的愚钝和懒惰,让我没有机会看到我的老师的优秀,也没有米老师所描述的,能给他燃起一把火的老师,我没有做到逢考第一,老师没有那样纵容我。
凭着对教育一往情深的爱,我不谦虚,坚持自称我也是好老师,且无视有人的质疑(要坚持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的职业热情,需要这样的厚脸皮)。我曾经思考过我这样的好老师是如何炼成的,思考的结果与看过的一篇博文不谋而合。
首先,我这样的好老师,不能是一直成绩优秀者。凭此,能体会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境况,做好这部分的学生的工作。我认可米老师的论述,科学的教育,不应该看最好的学生,而应该盯最差的学生。
其次,我这样的好老师,求学、工作的过程不该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经过的波折越多越好,但要求是,他能不断地从逆境中走出。年轻人由于其成长的阶段性,未来面貌也存在很多变数,他们的迷茫需要有人理解,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走出。而帮助他的人,应该是对这样的情境有亲身感受的人。
于是,有了我这样“与学生并肩,和不良学风作斗争”的,帮助学生解迷茫,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的老师。
好老师究竟该是什么样?读者中不乏有资格对我之厚脸皮批评的老师,也有一些本就是好老师而不知,甚至还有困惑的同行。其实,我的观点是,好老师不该是一个样。
正如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中推广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成功者。每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条件,用自己的独特,找中自己特别关注的领域(或者称问题也行),形成自己的风格,保持对理想教育的持续追求并付诸于实践。借此,都可以成为好老师。
我们的学生,尽管他们仍然在被分数线这一把刀子切割着,但无疑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了多样化特征的好老师群体,所有的学生才能成为好学生。
我们都可以是好老师。
PS:
学校的各种政策,让老师群体有趋同的嫌疑。据说,这是为了“管理方便”。于是,不少老师不敢和不能让自己独特。针对老师们一直抱怨的“大环境”和一直纠结的“教学愿望科研压力”,我想补充一点对好老师的要求,那就是,我们知道现在的教育有病,于是,要有能力(心的能力和行的能力)与不利于教育的制度打太极,以草根的立场和胸怀,立足并推动教育的改变。郑老师在清华钟情于教学,她有压力;米老师开创提高班,夹缝中求生存。贺老师现在的压力,则在顶着不事科研的帽子,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没有精力写八股的项目申报书和论文而已,他只是明知投入不足,而拒绝去做表面的科研而已。用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做教学,这是对我而言最合适和最有价值的事情。为此,我愿意放弃,制度内可以给我的一切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