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从小需求切入做大市场

李天放,典型的80后,于2012年8月创立大学生课程社交应用课程格子,它从课程表这个小需求出发集合社交元素将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串联起来,已经成为了国内目前最流行的课程表应用。本篇访谈主要是讲一讲他怎样将一张小小的课程表做成了千万级的大格局。进入课程格子团队位于东直门的办公室,清澈明亮的极简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人文与科技的气息打脸而来。而这浓浓硅谷风的源头,就来自课程格子的创始人——李天放。李天放 6 岁就去了美国读书,读完大学后加入微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而后又参与了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早期创业。三年后他离开硅谷,回国创业。继计划FM之后,课程格子是其回国创业后的第三个产品,也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产品。不给自己贴标签的课程格子「你认为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自从上周国内科技媒体圈和创业者圈因一个煎饼而引发论战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有点尖锐了。课程格子应用的上架属性是工具、校园、社交,但是实际上李天放并不会给自己的团队贴上这样的标签——像国内的一些创业团队那样从头至尾的高呼「我们要做XX领域的百度」或「我要做XX领域的58同城」——如果一定要贴标签的话,李天放希望给自己的团队贴上 Geek、Hacker、Scientist (极客、黑客、科学家)这样的标签。这样贴标签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为团队找到更合适的新鲜血液,而不是为了限定自己的产品方向。事实上,课程格子的开发过程并不像一些创业团队那样是一个从上而下(从创业者角度)的诞生过程。课程格子本身就是一个「被用户牵着走」所产生的项目。李天放的团队之前的一个产品是计划 FM,这是一个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分享活动与计划的应用。在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团队发现这个产品上的优秀活动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互联网另外一个是高校。后来,计划 FM 就响应用户需求做了一个校园版计划 FM,增加了课程表的功能,很快这个校园版的用户量超过了正常版,李天放就知道他们的团队需要转换方向了。回到互联网思维的话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持续改进,与用户交互的开发。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 Idea 也和很多其他创业者一样,我们没有明确的思路所以只能用已有的元素拼凑, 比如拿一个移动,再拿一个社交,再借鉴一下豆瓣同城,就拼凑了这样一个产品。但是这种产品是不靠谱 的……这种模式拼凑出来的产品听上去很美好,看起来也很美好,但是一般做出来的结果就是没人用。在课程格子的开发过程中,团队放弃了给自己贴标签、定位、选战略,就从简单的一个需求出发先把产品做出 来,然后去和用户要功能。在课程格子的团队中,产品经理和
客服是一个人。课程格子中管用户要来的功能——考试倒计时和树洞如果用户需求强烈,有数据支持,就把功能给他。如果实际证明这个功能没用,就砍掉。让产品经理去真正的接触用户,找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在配合一些数据上的导向构成了课程格子这个产品。课程格子在过去一年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用户和后台运营数据,包括校园活动、课程信息等等,未来课程格子的主要也会从渠道和数据这两个方向去拓展自己的产品。课程格子是一款用户需求驱动的产品,目前在一点点的尝试创新,不轻易的将自己定死在某一个模式上。浮躁的环境与创业者当被问及中国与硅谷创业最大区别的时候,李天放毫不犹豫的说出两个字:心态在硅谷创业,创业者大多将自己当作一个科学家。在硅谷创业,并不需要如张小龙一般的明星产品经理,也不需要有大公司背景。事实上很多千万级用户的硅谷创新产品都是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带着浓浓的学术气氛。产品的设计,功能的改进的背后都是算法与数据分析的支撑,很少见到像国内的一些大公司中多个产品经理不停的吵架那种状况。然而当提到国内的创业心态的时候,李天放稍稍皱了皱眉头似乎是在犹豫同样作为一个在中国打拼的创业者怎样说才不算中伤小伙伴,最后他选择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来表达:「浮躁」中国的创业者往往产品还没有做到位,没有真正的挖掘到用户的痛点,仅仅是在产品的用户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现了。在李天放看来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如果产品本身尚不成熟,那么就意味着由产品所衍生的商业模式也是不成熟的,虽然短期内凭借着一定的用户量即便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比如广告、推广换量等)确实可以赚一些钱,但是那是以产品的未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钱,钱到手了产品也就算毁了。但是,即便如此,错的也并不是创业者,而是这个环境。中国的创业者每一个都像是英雄,带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李天放认为是中国和硅谷的创业环境的区别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业心态。在硅谷,每年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团队和创业者最终没有能够被市场所认可。如果他们的团队真的很优秀,最 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被微软、雅虎、Google这样的巨头以每个工程师几百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并在这些大公 司获得一个不错的中层职位。而在国内,巨头收购创业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引进人才而收购团队就更加闻所未闻。在国内,如果创业失败,最终面临的就是创业失败这几年的时间金钱和青春的损失。尽管如此,李天放仍然不想让课程格子变成一个浮躁的产品与浮躁的团队。为此课程格子出让了一部分非常珍贵的原始股份给投资人,换取了一部分天使投资,这些钱在李天放眼里是宝贵的试错机会。有了这些(资金)之后,我们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先不去急功近利,不断的试错找到一个能够长远发展的盈 利模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小团队的生存之道课程格子做到百万用户的时候只有 4 个人,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但是实际上还是做到了。不过李天放对此却有些「心有余悸」在知乎的这个问题上回答道:Instagram 的故事是仅仅属于硅谷的。在中国创业的创业环境很不一样。一路上有很多绊脚石,强盗,和 想搭顺风车的人。四五个 Nerd 走这条路是很危险的。作为一个目标人群为学生的产品,校园推广自然是课程格子最重要的一块目标。而校园大使制度校园大使制度让课程格子团队用最低的人力成本获得了最高的目标推广效果,相比起由自建的团队针对不同的学校来接洽合作来说,直接从校园中找人来推广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成本较低。任何线上的广告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合算的,我们走一次渠道推广,是个看到广告的人有八个都不是学生。而 且如果我们依靠广告的模式来推广的话,这意味着我们每年开学季都要源源不断的买广告。但是校园大使机制则完全不同,每一个校园大使自己就是学生,他们所面向的也是学生。课程格子的校园大使在业余时间推广这个产品也并不困难,因为课程格子的产品本身有抓住用户的痛点,推广的难点是如何启动。在每一个学校中获得最初的 50 个用户是最难的,但是一旦用户数突破 50,那么距离突破 500 或者更多就不是什么难事了。除了推广,课程格子当然也会如其他所有国内创业团队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巨头碾压。试想一下,如果人人网这样的校园社交巨无霸对课程功能下手怎么办?课程格子团队此前曾接受过来自微软创投云加速器的帮助,于此同时也是人人网的重要开发者伙伴,还被百度的「开发者孵化计划」所青睐,可以说没有这些巨头课程格子也不可能走的这么快这么好。对于巨头,李天放说:巨头像水,创业者是游泳者,前进也靠他们,淹死了自然也是因为他们。不论是在硅谷还是在中国,创业者的生存方向都是巨头看不上或做不了的那些缝隙,这样弥补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巨头们不仅不会碾压而且还很乐意给予帮助,在于巨头的博弈中借力打力充实自我,才是小团队的生存之道。

时间: 2024-09-18 09:35:37

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从小需求切入做大市场的相关文章

李天放,他被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课程格子创始人

前微软工程师,以及著名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早期成员.而他不为人所知的身份,则是一位职业级的国际象棋和德州扑克大师.这位技术流赌徒依靠打德州扑克,赢了一辆车和一套房,最后又把车.房卖掉来华创业,其任意.自我之处俨然流露着一股硅谷范儿.但是作为硅谷来华创业的典型,他的认识和心态已经比当初有了很大转变. 你在硅谷和国内都有创业公司的经历,你觉得两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我觉得在硅谷和中国创业的差别,一点是文化上的不同,比如怎么招人.怎么管人,怎么控制和被控制的问题,另一点是竞争环境的差别.假如创

李天放:从硅谷到中国,创业者的心态正在改变

摘要: 李天放,他被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课程格子创始人,前微软工程师,以及著名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早期成员.而他不为人所知的身份,则是一位职业级的国际象棋和德州扑克大师.这位技 李天放,他被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课程格子创始人,前微软工程师,以及著名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早期成员.而他不为人所知的身份,则是一位职业级的国际象棋和德州扑克大师.这位技术流赌徒依靠打德州扑克,赢了一辆车和一套房,最后又把车.房卖掉来华创业,其任意.自我之处俨然流露着一股硅谷范儿.但是作为硅谷来华创业的典型,他的认

课程格子发布新版,匿名树洞变实名论坛——由工具转型社交后,课表类应用下一步怎么走?

摘要: 这是写这篇报道前想到的一个问题:随着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的社交氛围越来越重,不知还有多少用户把这两款主要作为工具来使用?从工具切入,然后转型轻社交到这一步为止他们 这是写这篇报道前想到的一个问题:随着"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的社交氛围越来越重,不知还有多少用户把这两款主要作为工具来使用?从工具切入,然后转型"轻"社交--到这一步为止他们的路径都很清晰,但是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这个疑问是由课程格子的新版引起.先说课程格子最近上线的4.2

Zaker创始人李森和:考虑本土用户网络环境和阅读喜好

ZAKER创始人李森和 国内移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298.html">互联网发展势头正强劲,研读企业们具体实战案例,必能给从业者和欲涉足此领域的人们以一定借鉴意义. 腾讯科技由此走访众多奋斗在第一线的创业者,推出<移动互联网创业实战指南>系列文章,尽量少谈理论,多讲实操.本文为第11篇:关注阅读应用实战. 在一篇探讨国内阅读应用现状的文章中,一位网友在下面留言:"遨游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时常感到口渴难耐.&

专访九秒社团创始人李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源社区发展之道

欢迎来到A5访谈室,本期我们采访的是9秒社团的创始人李明.9秒社团是国内最大的开源游戏社区和领先的开源开发者社区,主要以原创的开源内容为核心推动力.目前社区内有十余个自研开源项目,如:小说阅读器App.跨平台移动App开发引擎CrossApp.手机网游,游戏服务器端框架Firefly等,总部署超过200万次.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技术支持. 本期访谈我们将和李明一起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游戏.手机App的开发与发展.对于移动开发者和创业者来说,九秒社区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都有哪些蓝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站在互联网“云端”

李彦宏 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们,那一夜可能无人入眠. 打扰他们清梦的,正是李彦宏在2012年百度联盟峰会上的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为有了足够用户就能做大.就能挣很多钱的想法"很像酒驾,豪车美女,雨大路滑,车速开到180迈,一不小心就会出人命,很刺激,但是很危险",如果不想重蹈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的覆辙,就应该尽早考虑商业模式. 移动热潮下 何为"真话" 去年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奉劝创业者埋头苦干,"闹中取静",一年以来,市场发生不小变化,资本寒冬

Line创始人李海珍身价超10亿美元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韩国门户网站Naver的创始人李海珍(Lee Hae-jin)的个人身家最近突破了 10亿美元大关.主要原因是实时免费通信应用Line的用户数在一年之内由年初的1亿人达到了11月底的3亿人.分析师 预计2014年的新增用户数大约为5到6亿人左右.尽管如此,Line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微信.WhatsApp的竞争,在国内市场始终被Kakao Talk所压制.李海珍对此坦言"压力山大".以下是具体报道:•李海珍身家超过10亿美元46岁的李海珍是韩国最大门户网

百万格子创始人推出“百万脸谱”计划 3美元一张照片

神奇小子亚历克斯·图(Alex Tew) 9月29日晚间消息,英国"百万格子"创始人亚历克斯·图(Alex-Tew)又有了新创意--"百万脸谱".该创意将向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4581.html">互联网用户出售100万个"脸谱"位置,每个位置为3美元. 5年前,一位英国企业家利用他的"百万格子"网站净赚100万美元.在这一网站上,广告商花1美元可以在

个人对酷六网创始人李善友辞职的解析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酷六网创始人李善友近日离职的消息传遍了互联网,对此,各路人士各执己见,这离职的背后究竟有些什么原因在驱使,可能单纯的把战略分歧作为离职的主要因素或许牵强了点吧,这也是大家对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本人对此也有一定的看法,在对此事件进入深刻了解之后,我认为一下几个因素是促成其离职的主要原因. 第一,在互联网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战略价值是每一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