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双重使命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轨进程中,中国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根据东亚农业特点,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嵌入农村社群自组织微观治理结构,亦即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村资本和劳动间利益一体化的契约机制,并使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主流模式;二是在此基础上,宏观上稳步推进以要素投入、市场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为基本内容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遵循产业链思维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及产业间横向协同。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深化认知。

  现代农业范畴已使三次产业的界限逐步模糊化

  精确把握现代农业内涵,是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逻辑和现实前提。与此前人类在漫长的农耕文化发展历程上所诞生的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等数种类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一脉相承,“现代农业”显然更应理解为一个边际的、相对的概念:包括现代农业在内,人类每一次农业模式的选择和诞生,都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果,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农业发展范式,都是对其之前农业发展范式的扬弃。

  基于此,在现代经济背景下,需要用全新视角来审视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不仅是一个产业概念,更是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阶段并紧密相关的产业体系。在此产业体系中,由于植入大量的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条件,支撑产业体系发展的要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等已发生革命性变化。与此同时,在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念的带动下,“现代农业”更强调经营理念的革新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其运行基础已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从功能角度看,“现代农业”不只承担产品贡献功能,而且这种功能除保障数量供给外,还要保证提供的产品是安全、绿色的。当前,以现代农业为重要节点,已兴起众多新兴产业形态,如现代生物能源产业、现代医药工业,以及全球生物肥料、动物疫苗等产业。此外,现代农业的休闲观光、生态美化等功能也方兴未艾,并催生了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相继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基于所在国资源禀赋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呈现了巨大变化:一是由原来单纯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产前、产后等产业部门快速推进;二是农业主体的经营方式由单纯承担农产品供给功能和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的产业部门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迈进;三是在产业结构急剧演进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出现历史性分野,由单纯在种养业内部,向产前、产后等涉农行业内部以及非农产业门类转移;四是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快速提升,以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获得了持续提升,为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作好了积极铺垫。

  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基于土地碎块化特征的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宏观环境培育,是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两大基本任务。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重构

  众所周知,农业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根本要求,也是其基本特征之一。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目前我国2.49亿农户中户均耕地为7.3亩,只相当于美国的1/400;因为分配承包地要肥瘦搭配,远近结合,每户耕地又被分成若干块。这种小规模分散生产增加了我国发展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难度。显然,只有土地规模性经营,农地才能向农户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农业的品质、土地产出率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但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是,土地到底向“谁”集中流转才能实现规模经营。根据笔者调研,目前很多地方都把耕地向农业企业流转,以此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其产业特殊性,无论是龙头企业直接介入还是其他“公司制”农业主体,均不适宜进入农业产中阶段。因为,农业公司内部农民和公司资本方难以形成内在利益一致化的契约机制。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当前破产机制的不完全也是这种模式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企业一旦破产,地方政府不可能对农民置之不理,到最后必然会启动救济程序,帮助这些农民拿回失去的经营权。有了这些事后救助的预期,企业中某些具有实际控制力的人就有可能利用这个“金降落伞”进行败德行为,使这些原本可以好好经营的企业陷入故意破产的境地。

  不仅如此,在其他配套政策尚未构建完备的现实约束下,“公司制”农业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使农村问题迅速完成向城市问题的转变,在资本深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失业问题可能面临更为艰难的抉择。

  因此,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寻求适合国情特点的新的农业微观结构。农村经济的微观主体应当在此基础上嵌入一个新的层次:具有良好参与基础的社群自组织治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济组织,这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改革出路,这种混合治理模式或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农村治理的主流模式。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我实施契约将大大减少整个改革的交易费用,同时充分调动社群自组织内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对市场风险的感知和规避意识。有了这样的机制,就可以使农业内部自组织性质的社群组织具有完全的市场主体能力,发挥这类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各种正常功能,为农业寻求尽可能的产业剩余。

  要达成这种治理模式的最终形成,最为关键的命题是需要以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突破口,形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为此,需要降低土地的社会属性,恢复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的本来面目。政府决策层需要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农民,赋予农民公民权地位,在乡村地区实施以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为中心的试点,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福利待遇,消弭其进城的后顾之忧,推进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速度。

  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优化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优化宏观环境。当前,来自宏观环境的诸多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比如,农业投入不足与农村要素外流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巨大矛盾;由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激励不足,很多地区的农产品流通不畅,没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真正推动作用,不能形成要素的聚集效应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推进以要素投入、市场流通体系与市场激励、新型农民培育和农业技术创新、推广为基本内容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构建现代农业宏观发展环境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推进产业创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整合及产业间横向协同,培育有机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刘剑飞 柯斌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时间: 2024-09-14 08:13:17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双重使命的相关文章

发展现代农业需大力扶持农企上市

在新希望采访,养鸡农户李汪洋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他说,如果不是背靠大企业,自己根本不敢这么大规模养殖.李汪洋说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从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到今天的规模化生产,关键靠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1559.html">龙头企业的带动.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且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规

《互联网+政务》一一2.1 “互联网+ ”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2章 "互联网+"的战略地位 互联网+政务 回顾"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我国不论是在经济发展领域还是在社会发展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GDP从2010年的 408903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4年的635910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稳步增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人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课题组 编者按:连续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充分表明高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如何结合湖南的实际,把1号文件贯彻好?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位?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思考.今天,我们将他们的调查报告摘要刊登,以期助力1号文件的落实. 2008年8月以来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拥抱人工智能2.0新时代 1.3 关于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建议

1.3 关于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建议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近两年又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包括<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家高新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中关村示范工 程(2015-2020年)>(国科火字[2015]50号).<"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改高

我国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正当时

化合物半导体是区别于硅(Si)和锗(Ge)等传统单质的一类半导体材料,主要包括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氮化镓(GaN).碳化硅(SiC).氧化锌(ZnO)等.相对于硅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性能更加优异,制作出的器件相对于硅器件具有更优异的光电性能.高速.高频.大功率.耐高温和高辐射等特征.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化合物半导体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关注点,我国应加紧产业布局,抢占发展的主动权. 化合物半导体 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新关注点 集成电路产业深刻变革驱动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发展.

“十三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被赋予了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新使命.特别是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蓝天保卫作战"写入其中,更加说明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在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下面,我就"十三五"水电及新能源发展规划的思路.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任务.保障政策和措施等,谈谈自己的

发改委将创新打造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三系统.两支撑"的智能交通体系,着力推进实现先进技术装备自主开发和规模化应用,通过持续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将创新打造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实施方案>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明确提出了"优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完善集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执法.车辆管理.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和"提升

物联网与智能化是我国传感器发展突破口

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的低端化与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军工武器装备水平的整体发展与提高.基于此,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崛起势在必行.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传感技术作为一种与现代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当前,传感器技术的优劣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是否处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传感器技术对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占领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技术升级迫在眉睫 制造业转型离不开自动化,自动化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

江苏沿海发展升级主攻临港和新能源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会议强调,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保护环境.开放合作.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着力建设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将江苏沿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