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频繁限电令民企萌生退意

本报记者 江宜航  11月15日,一场冬雨不期而至,气温骤然下降。当衣着单薄的陈信忠走出工厂大门,伸手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握手时,一阵寒风吹过,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这鬼天气,昨天还热得像夏天,今天就变成冬天了。”把记者迎进办公室后,他拿出遥控器捣腾了半天,愣是没把空调打开。  “都是限电闹的,这企业没法办了。”陈信忠扔下遥控器,气愤地说:“(慈东工业)园区为了完成节能指标,有电不让用,三天两头拉闸限电,工厂自备的柴油机发的电根本不够用。”  陈信忠是浙江省舟山市人,2009年5月,怀揣桥梁专用彩色排水沟盖世界性首项发明生产技术的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浙江慈溪慈东工业园区,注册成立了慈溪宏信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并租下厂房,开始生产桥梁专用彩色排水沟盖等市政、交通设施产品。  “原本计划在慈东(工业园区)买土地,扩大生产规模,现在不考虑了。租房合同一到期,我就回舟山老家享清福去。”陈信忠告诉本报记者,引发退出“江湖”念头的是最近让他闹心的园区限电,以及园区生活设施的不配套、招工困难等。  与陈信忠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与他在同一院子租厂房的宁波奥尔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强。  “我们是生产绿色环保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仅仅因为公司注册地不在慈东工业园区,从9月份(慈溪)市里实行限电措施以来,园区就强制把公司的用电给掐了,目前工人的生活用电也是靠柴油发电机发电。”黄玉强对本报记者说。  慈溪市慈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科科长包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其(奥尔迪)公司注册在慈溪市的另外一个乡镇,不属于慈东工业园区管辖,企业所产生的产值和税收都不能计在慈东工业园区,园区据此不给供电。  “像奥尔迪这样注册不在园区的企业,在园区没有产出,没有给园区作贡献,园区不欢迎也不可能给他(用)电。”包利明说。  “按理说,这种事情(奥尔迪掐电)不应该在慈溪发生,像杭州湾新区的企业,多是从慈溪其他乡镇或原来的慈溪经济开发区搬迁过去的,难道都不给他们供电?”对于慈东工业园区的做法,慈溪市经济发展局电力资源科科长潘群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理解。  他说,尽管慈溪市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很大,但在制定和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时,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拉闸限电措施,而是要求各乡镇(含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园区)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差别化和停机不停线的4个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用电。  “这是地方政府无能的掩饰,却以已方之外的企业为代价。”在杭州湾新区,一位企业老总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达了他的不满,“一项为期5年的节能减排工作,为什么在最后几个月里才‘雷厉风行’起来,早干吗去了?”  他认为,目前这种为应付“节能大考”的拉闸限电行为,不仅对那些为减排进行了技术投入和改造的企业不公平,也违背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初衷,已经严重伤害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引发了他们对于未来发展环境的担忧。

时间: 2024-10-24 13:19:51

浙江频繁限电令民企萌生退意的相关文章

高耗高排企业遭遇限电令浙江水泥价格一个月涨5次

近来,价位长期在低位徘徊的水泥行业也迎来了涨价高峰.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多个省份水泥价格出现暴涨,据中国水泥网统计,浙江更出现了一个月内5次上调价格的情况,这在以往实在少见. 即使如此,市场中的水泥仍然是供不应求.对此,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异常现象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浙江省今年实施的 "限电令".在此情况下,不少浙江的水泥企业只有无奈减产甚至停产,导致水泥产量减少,市场自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此举或有助于维持水泥价

杭州担保圈危局引爆 600民企紧急求助浙江政府

浙江民营工商界又再发生新一波借贷危机,这一次爆发点是杭州. 杭州地区有600家知名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2095.html">民营企业近日联名上书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 "确实有600家杭州企业联名写报告到我们金融办这里."7月16日,浙江省金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对方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据杭州市家具协会的一位人士向本报表示,600家参与

浙江民企调查冬眠企业逐渐苏醒PE投资境遇尴尬

谁是真正的破产者? "这不是我们面对的第一次危机,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更不会是最严重的一次."王建强(化名),46岁,浙江温州人.2009年5月中旬的一天,他经营的服装加工厂又获得了一笔来自于非洲某国的服装订单. "实际情况比我们当初预计的要好."王建强告诉记者,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以来,"倒闭"."破产"成为当时浙江民营商圈中最热门的词汇,"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耳朵边提及一些熟悉的工厂关门或是倒闭的消息

业内静待新36条配套细则民企希望一碗水端平

□晚报记者 劳佳迪 胎动已久的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 意见>(下称 "新36条")于上周呱呱落地,但同样是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待产"的心情却各自不同:电企跃跃欲试,油企集体沉默.据业内人士的解读,尽管看上去 "一碗水端平","新36条"在对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描述时的细节措辞确实有所差异. 相形之下,民资进入油气领域的"游戏规则"更显得谨慎和"边缘&

千亿民企的成与困:如何在管理水平再飞跃

文/龚超 在管理水平上积极创新是飞越千亿的重要手段,千亿级民企应适时适度地从战略规划.集团管控.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全力打造适应自身成长的新型管理体系 中国民营企业营收千亿俱乐部中2010年增添了两名新成员--美的与万科.即便如此,中国民企破千亿的也仅寥寥几家.达到千亿需要突破一次又一次的成长瓶颈,这是进化与裂变的过程,也是衰退或飞跃的关键.如何构筑核心竞争力和结构性竞争优势.建立和保持持久发展动力.实现基业长青,是目前中国千亿级民企的一个共同课题. 根据对千亿级民企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管理水

七大民企联手打造内蒙古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中国七大民企强强联手实现清洁能源与绿化碳汇相结合 经过两年筹备,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具有代表性.富有影响力的七大民营企业亿利资源集团与大连万达集团.四川宏达集团.浙江传化集团.内蒙古亿利能源(600277)股份公司.中国泛海集团和上海均瑶集团强强联手,共同组建绿色清洁能源联合投资企业,并先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示范基地.3月14日,绿色清洁能源联合投资企业组建暨在内蒙古投资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人士表示,示范基地项目今年7月份有望开工. 据亿利资源集

民企二代如何接好班

<浙商>记者 白友文 家族企业的传承,重任最终要落在二代的肩上,而如何接好班,便成了社会对二代关注的焦点.而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诉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在传承中超越,民企二代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使命. 在以"家业传承与二代超越"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众多民企二代就上述主题展开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理事长陈豪认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强大,需要几代企业家的努力,如今一代企业家已经创造了巨大的辉煌,而接下去的发展,使命则落在了民企二代的身上."

温岭多数民企二代不愿接班称社会责任压力太大

温岭培养未来企业家调查:多数民企二代不愿接班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民企二代",然而他们多数不愿"接班".当"接班问题"成为一个社会课题时,他们第一次有了一个团队,开始感受社会的要求与约束,开始增强"企业接班人"的身份意识. 这个"俱乐部"性质的未来企业家团队,修饰词是"创业"而非"宝马". 陈宇航与张波并肩走进来,彼此开着玩笑,像一对兄弟. 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温岭当地

信泰董事长消失事件续民企经营缘何步步惊心

李娟 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北纬一路10号,一间欧式风格.颇有格调的办公室里,一台SONY无线上网本还打开着,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兴泰光学港股上市计划书. 这是一家准备上市企业董事长的办公室,但一切的梦想似乎都在9月20日戛然而止. 这里的主人消失了.他是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他消失的第七天,公司的几个管理层仍旧到办公室上班,但对自己现在该做什么,都很茫然. 温州当地政府煞费苦心,避免"跑路"说法,给胡福林定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