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10多年了,今年三十而立的王建平,从没想过自己还能成为一个技术工。“随手扫了一个二维码,就找到一份好工作。”王建平说,今年2月,他偶然路过人社部门的一个宣讲现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扫了二维码,然后在跳出来的网站平台注册了一个账号。
没想到,不久后,王建平就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是蓝金领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发来的,推荐我参加焊工培训,不仅免培训费,还推荐对口工作。”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拿到中级焊工证书。有了证书,王建平很快就在东风小康汽车公司找到了工作。“比起以前打小工,收入和福利都要高。”
“工作难找。”许多打工者感慨。“工人不好招。”也有不少企业感慨,岗位稍微有点技术门槛,就很难招到合适的人。就业市场上,劳资双方如何正确匹配?就业服务部门怎样才能做个“好媒人”?重庆市人力社保部门通过“公共服务+购买社会服务”,建立蓝金领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试图通过大数据手段来解“两难”。
重庆市重点产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监朱宁说,“我们基于大数据,完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自画像,可实施就业供需的精准智能匹配和双向主动推送。”
求职者在平台注册后,根据提示逐步操作,便可形成标准化的个人简历,简历将被精准投放给符合要求的企业。重庆市3000家重点企业一旦出现匹配的岗位,求职者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通知。
目前,该平台上线8个月,已有42.8万人注册,329.8万人次更新了个人信息。近万人通过该平台参加了培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岗位。
服饰企业招工,向来是件头疼事儿。但今年,重庆段氏服饰实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章梁发现,有技术的工人很快招齐,还都是上岗就能干活的熟手。
“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招聘,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章梁说,他在平台发布用工需求后,重庆市就业服务局专门开展了一期裁缝培训,培训时还请厂里的师傅提意见讲要求。培训结束后,这批求职者中的大多数人与公司一拍即合。
“‘培训+定向就业’,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庆市劳动培训中心副主任石屹感慨,“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能专项培训企业紧缺工种,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率超过了80%。”
企业尝到了甜头,目前已经有3000多家重庆市规模以上企业在平台注册,并发布招工信息。
“为了用好大数据,重庆已经建立省级人力资源基础台账,收录了全市2000万适龄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基础技能、就业失业等信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蓝金领平台提供就业创业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可减少求职者、企业、政府的无效劳动。”石屹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