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高考令世界感慨:以“残酷”闻名

让学生承受巨大压力,也提供了“刚性”的公平竞争机会

世界最大规模的升学考试,又一次在中国上演并谢幕,光考生就95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它肯定是中国目前最平等的竞争舞台,但历年来国内外对它
的批评却极其尖锐。全世界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都认为这样的高考太过分了,但没有一个人能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中国的现实下,除了这样的高考,我们能用什么
办法保证教育资源分配的公正。中国的高考太轰轰烈烈了,它从一个很特殊的角度,向世界展示着现代中国。

  中国高考以“残酷”闻名

  对中国高考的很多批评属于浅层的不理解,比如,很多外国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残酷”,因为这样激烈的竞争他们过去没见过。韩国庆熙大学中国工商管理科主
任教授姜栽植深有感触地说:“我在中国看过高考,简直就像一场‘战争’。”美联社6月7日挑了个极端负面的例子,描绘中国考生在高考前承受的巨大压力,标
题触目惊心:《自杀:中国学生的压力标志》。

  从委内瑞拉来北京留学的埃雷娜常听中国同学说起他们中学时的生活,觉得“太辛苦了”。在委内瑞拉,很多人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在同一所学校上的,中间不
用升学考试。高中毕业后也有一个申请高校的全国性考试,但通常他们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为这场考试做准备。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齐兹告诉记者,跟中
国学生比起来,埃及学生太幸福了。他们没有高考制度,理论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可以上大学,只要通过在高中最后一学期的统一考试;如果通不过,还有三次补考
机会,再不济也可以上比较差一些的大学。

  据美国教育部官员介绍,美国也没有统一的高考,仅有一项全国统一的水平测试SAT,这项考试在上中学时就可以参加,而且一年可以考7次,学生选择自己
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寄送大学。在美国的SAT考场上,看不到像中国那样硝烟弥漫的紧张气氛。一位定居美国休斯敦的华裔母亲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她的女儿
参加 SAT考试时,怎么报名,怎么准备,甚至她哪天参加了考试,“我这个做母亲的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一位曾留学美国的中国学者并不觉得这样的差别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考试制度,压力大了固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压力与成绩往往
是成正比的。论基础知识的功底,中国学生就总体而言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美英学生难以望其项背。至于委内瑞拉、埃及那样的国家,他们的学生水平更无法与
中国学生相比。

  英国教授评高考制度

  还有一些批评是带有分析的,但分析的材料显然离中国的现实太远。英国工程院院士、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宋永华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高考制度存在以下不合理之处:

  第一,一次统考定终身。他说,中国大学只按分数线取人。在英国高考分两次,而大学申请表上还有初中毕业会考的9门成绩,此外,还有学生自传,包括为什么对所选专业感兴趣,有什么业余经历等;另附老师的推荐信,这样可以较好地考核学生的整个中学阶段。

  第二,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统一试卷,文、理科分别是3+X,科目设置太单一,无助于多种人才的培养。英国学生高考有很大的选择,一般从27门课中选出
3门主课,再选2门不相关的副课。3门主课的组合很灵活,个别艺术类的甚至可以不选数学,选择IT、音乐、美术等。虽然每个学生只学3门,但集合起来,适
应了不同学科广泛的专业需求,同时,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也得到了重点培养。

  第三,在填报志愿上,中国学生压力很大,因为如果第一志愿不保,就会差别很大。英国申请大学时可以报5—6个志愿,可能会同时接到好几所大学有条件录取的通知,学生再从中挑选。

  这位教授的话不无道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不过,这些体制要搬来中国很困难,因为中国每年的考生也许是英国的几十倍,如今一场高考就需要动员全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学和大学教师力量来组织,如果要实施英国式的细致的录取程序,短期内并不现实。

  高考指挥棒压制人格成长

  高考不改,应试教育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宋永华教授说,中国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培养的都是应付考试
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曾在北京教过英语的美国人克里斯也说,在中国的学校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记住”,学生要记住单词、公式,老师要记住模范教
学法……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的才气早在他们走入高考考场之前就被抹杀得一干二净了。

  高考制度对人格成长的负面影响,也是学者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问题。姜栽植教授认为,分数第一,容易造成人性的扭曲。中国的年轻一代几乎都是独生子
女,家庭“望子成龙”和“社会只讲高学历”的氛围,助长了学生“以我为中心”和“分数至上”的心理,容易自私自利,成为“有头脑,但无感情”的人。曾在武
汉当过英语老师的美国人杰夫说得更重,他认为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们“灵魂上的伤口非常深”,结果是中国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中国学生,其中包括
很小的孩子,都有一种要“成为人上人”的想法,而这种过度的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才,因为现在绝大多数跨国组织都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中国
学生恰恰缺乏这一点。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说,他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七成高考学生为提高成绩而服药:“这说明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通过这种模式培
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能是某个专业的机器人,而不是健全的社会人。”宋永华教授也说,在这种压力下追求升学的过程,造成这代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一些大学生失
恋或遇到小挫折就自杀,反映了他们心理的脆弱。

  高考也有它“刚性的公平”

  尽管有种种弊病,但接受采访的不少学者也认为,作为一种施行了多年的制度,高考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宋永华教授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背景,就在于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新加坡教育界一位人士也认为,因为人口多,中国高考的竞争激烈是很难摆脱的实际国情。他介绍说,跟亚洲许多国
家一样,新加坡的教育也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与中国不同的是,新加坡在中小学就实行分流制度,学生们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分为几个等级,小学时的分班在
一定程度上就决定着人生走向。他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重点培养优秀学生,普通的学生可及早学习一技之长,但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更人性、更公平,因为
18岁是更成熟而有能力决定自己命运的时期,过早的“分流”,对学生的心理易造成不良影响。

  陈志武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之所以难以改变,是由中国的现实大环境决定的。因为目前中国社会的诚信度不高,公办大学受监督的程度不够,所以一
旦放开高考制度,降低分数在录取中的重要性,就很难避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通常所说的“走后门”的情况。高考的分数线虽然很“刚性”,照顾不到考生的方
方面面,但毕竟这是一个可以严格遵循的“标准”,给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学生带来了可贵的“刚性”的公平竞争机会。

  阿齐兹教授说,中国的高考制度尽管很残酷,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国学生往往会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埃及学生进了大学后就是在“混日子”,相比之下,中国多数大学生真是在学习的。

  比别国更多的升学就业压力,独生子女家庭的焦虑,以及传统的金榜题名的情结,这些也许都是造成高考这项制度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宋永华教授说,其
实,要改革高考制度,首先应该改变整个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这得从根上做起,首先应着眼改变中小学的教育制度和理念,致力于培养有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的、自信的、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人,从而彻底摆脱追求升学率的怪圈。

时间: 2024-09-26 18:17:56

转载: 中国高考令世界感慨:以“残酷”闻名的相关文章

看中国 | 张勇对话刘俏:双11成为商业奥林匹克,“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启发

2017年11月14日,阿里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首次联合举办了首届"看中国"高峰论潭.会上,来自国内外各大一流智库.一流商学院.一流咨询机构.各大全球知名品牌.电商平台等的代表人士,就双11所展现出来的新经济趋势与大未来格局,通过观点碰撞.案例分析.数据解读.感受交流等,共创共享了对于未来商业的思考与洞见. 晚上7:30,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座无虚席,场外数十万人在同一时间准时观看直播,这一切只因一场分量十足的思想盛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对话北京大学光华管

微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海外市场,中国的应用和软件似乎并不景气.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或许就是海豚浏览器了.但海豚浏览器准确来说还不是一个从中国本土走向世界的产品,而更应该说是一款先从国外发力,甚至说是一家具有外国基因的中国团队为欧美市场专门设计的一款产品. 而中国本土产品走向世界的道路,似乎也并不顺利.在2007年,百度就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进入日本的搜索引擎市场.但去年,百度的一番豪言壮语终究只是谱写了一首挽歌--他们为了这次尝试,付出了1.08亿美元的代价. 不过,纽约时报前几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却指出,根据一些行业分析

汉诺威最大规模展示,中国创新得到世界关注

侯维诚摄 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以下简称"汉诺威IT展")近日开展,作为合作伙伴国,中国600多家企业在这个信息技术竞技的全球舞台上闪亮登场. 最大规模展示,中国创新得到世界关注 6号展馆分外热闹,前来咨询洽谈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是本届博览会的伙伴国中央展区,20多家中国企业以"创新·融合·合作"为主题,分三个领域展示中国创造,这也是该博览会对一个国家产业的最大规模展示.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亮相开幕式,通过支付宝"刷脸"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2014年5月comScore的调查,中国网民数量占世界网民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多.在广告收入方面,2014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仅次于电视广告收入,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超过电视广告收入,成为中国最大的广告市场.在网民细分方面,中国网民以年轻人为主.25岁到34岁网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15到34岁的网民占总体网民的62%.

图文: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现场

图为:"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现场.(胡秀岩/摄 新浪网)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及圆桌会议于6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全球顶尖的开源软件专家.大师.IT企业高管.开源社区的负责人.开源倡导者.爱好者以及国内相关政府主管.业内专家和主要用户群体参加会议.新浪科技全程直播. 以上图为:"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现场.

IMF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拉动世界经济增长

环球网记者薛珊珊报道,据外电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对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增长相关数据进行研究之后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经济连续5年增长1%,就能够拉动世界经济增长0.4%. 据美国彭博新闻社12月10日消息,IMF专家表示,他们对1963年至2007年这样一个更长时期内世界经济增长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于世界的影响正在增强.研究证明,虽然地域远近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有大有小,即距离中国越近的国家受其影响越大,然而这种影响逐渐跨越了地域限制

莫言获奖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都会经历激烈的辩论,但今年莫言的获奖比较平静,评委的意见比较一致."88岁的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日前在上海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期间他解密了莫言获奖的"幕后新闻". 原来,根据程序,2月1号以前,各国要把对作家的推荐寄给瑞典学院.随后,一个由15人组成的评选小组,从250名618.html">候选人中"筛选"了三四十个人,介绍给院士们. "到了5月底,候选名单上只剩下5个人.整

“大数据”方兴未艾 中国正在与世界同步前进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教授.<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均尊其为最重要的大数据研究者.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东北大学教授.网络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会员,畅销书<爆发>的作者. 回顾现代史上历次技术革命,中国均是学习者.而这一次变革中,中国与世界距离最小,甚至在很多领

美国人吓尿了!在美流传的惊心动魄的中国高考照片

class="post_content" itemprop="articleBody"> 这些天,有二十几张中国高考的照片在美国媒体间广泛流传,尤其是俗称高考工厂的衡水中学,学生每天要从早上五点半学习到晚上九点五十,不能拥有手机,每个月只休假一天,教室里还安装着监视器看哪个孩子偷懒了等-- 凡此种种引发了很多美国 网友的热议,以下特别翻译几个有代表性的. "你是在说,中国的这些孩子们整个青少年时代的每一天就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学习,准备一个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