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上饶一名叫姚牧云的高二女生因多篇文章多处抄袭名作名篇并四处投稿被揭露。这位曾多次获得各种作文比赛奖项的“才女作家"被网友戏称为“姚抄抄”,其发表过作品的各个知名杂志及文学论坛纷纷发表声明,取消其资格并永久禁止其发言。(新快报7月2日)
抄袭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曾经光环笼罩的“才女作家”就这样声名扫地,“姚抄抄”这个名字也许将成为这名高二女生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姚抄抄”同周正龙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造假,都用假象骗过了很多人,最后都被网友揭发,声名扫地。但他们也有所不同,周正龙用的是相机和年画拍出了假华南虎,所图的是林业部门的“百万大奖”;而“姚抄抄,,则只要找到白先勇等名家的作品,复制、粘贴,一篇“原创“作品迅速问世,她所在乎的除了稿费,更在乎那“才女作家”的虚名。“姚抄抄”就像莫泊桑《项链》里的马蒂尔德一样,是爱慕虚荣害了她。
如果没有网络的发达,如果“姚抄抄”不是在网络上如此张扬,如果她再低调些,也许她仍然还可以顶着“才女作家”的光环在同学中鹤立鸡群。或许她还不知道“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我相信除了“姚抄抄”,像“姚抄抄”这样笼罩着“小作家”、“才女”光环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相信有过抄袭经历的人也会大有人在。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
其实我不习惯于用“姚抄抄”来称呼这样一个读高二的孩子,因为我们谁没有过抄作文的经历呢?写作文时,我们也曾从《中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书上抄袭过大段的范文而一字不动,有时甚至被当作范文被老师朗读,台下知道的同学笑而不语。我们的本科论文、博士论文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随便去百度、谷歌上下载一篇,东拼西凑,复制加粘贴,想多少字就多少字。我们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更是在网上信手拈来,什么类型什么行业什么部门的都有。贵州某地的政府公文竟然可以抄袭邻县的工作总结。即使像郭敬明那样的“明星作家”不也是被指抄袭吗?“姚抄抄”只不过是我们社会上抄袭之风的一个缩影而已。
把写作当作一种爱好是幸福的,可一旦背负上“作家”的大名,写作将是一件痛苦的事儿。而作家也绝不是三五年就可以炼成的,他需要生活的阅历,知识的积累。“姚抄抄”之所以去抄袭正是由于创作源泉的枯竭和知识储备的不足。“才女作家”的光环散去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对于一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与其这样靠抄袭来维持自己那点虚荣,证明白己有着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不如回归现实,把自己的学业搞好。
“姚抄抄”事件是一针清醒剂,它折射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诚信的一种缺失。当一些人视“抄袭无罪”为圭臬,把“拿来主义”当信条,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得非常可怕。我可以原谅姚牧云,因为她确实还是个孩子;但我不能原谅“姚抄抄",因为她确实是个文抄公。本文由www.aiqinghy.cn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