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池建窖打水井,清水甘甜润民心;饮水解困及时雨,喝口甘泉颂党恩。”这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七星村村民贴在村供水站门上的对联,村民张成元说:“过去祖辈都到山下背水,现在家家喝上了自来水,真心感谢党和政府。”这是巴中市打造“全域水务”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巴中打造大中小微配套的综合水利网络,开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局面。
全域规划应对水困局
日前,巴中市与成都兴蓉投资(00059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运用市场化解决供排水建设的一个举措。
巴中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山高水低、十灾九旱,发展受制于水,巴中脱贫依赖于水。截至2010年底,全市贫困人口有80多万人。
“经过四五年的努力,已让70%的村民喝上了自来水,但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求比仍有差距。”巴中市水务局局长严敏坦言,巴中境内虽河流众多,但是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只有1611立方米,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
“靠几个单独的工程建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全域规划和建设,整体推进。”严敏说,为了破除制约发展的“水瓶颈”,巴中正着力兴水治水,构建大中小微配套的综合水利网络,大打水利建设大会战。
根据巴中市全域水务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成大中型水库工程9处,小型水源工程71处,小微水利工程1240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3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96万亩。
“这些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向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6022万立方米,新增人畜用水量2256万立方米,年供水效益可新增2亿元;全市每年可增产粮食4.04万吨。”市水务局调研员孙光才说。
创新机制化解资金难
完成全域水务发展规划,资金概算需近160亿元。钱从何处来?
市财政局局长孙辉给出了答案:“关键是创新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财政安排、土地出让留成、项目法人贷款、招商引资补充、组建投融资平台等,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8月4日,骄阳似火,双桥水库工地仍是繁忙景象,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为了加快进度,施工单位争分夺秒。“目前,水库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占总投资的51%。枢纽工程已填筑土石方63万方,大坝上游段已填筑至422米设计度汛高程。”水库管理局局长李泽宴介绍。
为解决“有人建,没人管”的难题,全市广泛推行协会制管理,补偿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确定供水价格,每月的水电费收支上墙公示,确保农民喝的是放心水,交的是明白钱。
“小农水”工程建设,由村两委提议、代表审议、村民决议,让群众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先建后补。
新机制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在平昌县创举村,为整治位于山顶的一口塘库,12位村民把河沙从公路上背到工地,连续背了4天。村民何克凤感叹,如果没有建设激情和热情,工程根本无法完成。
今年上半年,巴中市在建骨干水利工程项目到位资金4.5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在巴河综合治理上,一期堤防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达到总工程量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