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钱能买到什么?
春秋航空的网站上,去年12月20日到30日,每天早上10点石家庄到香港单程秒杀价为1元。除此之外1元还能买什么?手机、液晶电视、“宝马”车、房子……只要你参加了“秒杀”,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年末的时候,促销活动一直不断,很多品牌都在运用“秒杀”营销这种方式。
秒杀生猛:玩的就是心跳
守候在电脑旁提前两个小时,安欣将必填信息早早写在记事本上,到时候方便可以复制粘贴。这次等的“秒杀宝贝”是一款原价1299元的手表,“秒杀价”只需299元。而一共只有9块手表,活动开始前,网页显示已有上千人关注。
时间一到,安欣开始不停地刷新页面,飞速操作鼠标键盘。“可惜在填写邮寄地址时,还是慢了几秒。”她惋惜地告诉记者,自己最看好的新年礼物看来没法“物美价廉”了。
安欣成为“秒客”的时间并不长,不过自从低价秒到过几次超值的好东西,就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秒杀”概念被商家们运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才一年多时间。“秒杀”原本是网络游戏用语,指的是一招杀死敌人。后来被用来指卖家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超低价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在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
2009年6月,淘宝网周年庆的“逢6必抢”活动,让“秒杀”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关键词。比如,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仅要600元,但每天仅有6台。2010年8月末的手机淘宝“一元秒车”更让网购一族彻底地疯狂,12月淘宝推出的秒杀成都“一套房产”以及宝马汽车的活动更是把“秒杀”推向了高潮。联想、飞利浦、惠普等众多名牌产品也在淘宝网推出“秒杀”,一些价格不菲的电脑只需一元。
2010年“秒杀”已成为各大网商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就像安欣关注的那款手表一样,卖家们通常在商品正式上架前,对商品进行详尽介绍,展示照片、大力宣传商品性价比优势,并将抢购规则呈现在网站上,意欲拉动消费。有的网站还会事先对消费者的询问作出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详细解答,使消费者既能够方便地获得足够的商品和购买方式信息,提高其感知控制性,又使其感到人性化、专业化的购前体验。
当网上秒杀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商家或平台促销的一种手段,“秒友”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关于“秒杀”的各种攻略在网上流行,安欣就了解到不少,比如要有足够的上网带宽,选用速度快的浏览器,要提前安装好各种插件,比如网银插件等等。秒客众多甚至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专业秒杀团队。这些秒杀团队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代客秒杀,即代拍团队;另一种是自己秒杀,秒杀到商品即时出售。前者团队居多,而他们收费基本上是按照商品价值,或按照成功率高低收取。
安欣也还听说,有一种秒杀软件跟游戏外挂差不多,是通过编程模拟人工操作淘宝、拍拍等网店的下单过程,事先设定好秒杀时间、点击频率、下单信息,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秒杀过程,比手动操作快得多。
看到了网上电子商务的热闹,商家也纷纷把“秒杀”移植到实体商铺和商场中。由于临近春节,走在上海的各大商场甚至街边小巷,都能看到“秒杀”促销活动,涉及的商品有汽车、服装、电器、打折机票、饮料等。
玩转“秒杀”:不只是单纯促销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秒杀。”凌雁管理咨询的创始人和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秒杀营销的确可以瞬间聚集人气,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是有些企业在秒杀营销中也会陷入一些误区。
比如,有些噱头很大,并没有把真正的优惠留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反而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商家借秒杀吸引眼球,但是并未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事后口碑不高;秒杀也许优惠了小部分消费者,但却伤害了大多数老客户,从而导致品牌忠诚度下降。
就在去年的4月,肯德基中国公司在淘宝推出“超值星期二”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是无效假券。在店员和消费者发生了长时间的争执状况下,有消费者甚至拨打110报警求助,不少肯德基店因此被迫停业。于是一场热闹的促销活动变成了肯德基“秒杀门”事件。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上海某眼镜店为了吸引顾客,打出全场“满200送200”的广告,消费者用券时,才发现商家设计了很多“陷阱”,比如:只有部分商品收券,且每件商品只能用一张200元的券、没用完的券不设找零等等。这样折腾了几次,大家宁愿去明码标价的地方,也不愿意再被忽悠了。
林岳认为,商家在秒杀活动前,应当计算准备好成本投入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是基本的商业规则,如果商家出现亏损就出尔反尔,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商家是以特价商品作为促销吸引消费者,可以将相应的商品组合,延伸更多的购买机会,如果是为了推出新产品,则要在渠道、终端准备充分。
“秒杀营销其实不是单纯的限时大减价,” 林岳认为,而应该是一种整合营销手段,尤其是在“秒杀”的前一阶段以及后期,无论是前期策划传播还是建立粉丝群,目的都是为了让“秒杀”有更好的铺垫以及持续性,也只有这样,“秒杀”营销方能达到统合增效的结果。否则,企业品牌很容易“秒杀”不成,反被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