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李彦宏这位顺风顺水的百度公司掌门人在中国科技大学发表演讲,畅谈创业心得和无线互联网发展前景。他意气风发地告诉台下的年轻人: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
百度在成立半年内狂扫国内门户网站,占据了国内搜索引擎80%的市场,但后来一些客户投靠了谷歌,有的自立门户自己开发搜索,百度的”瓦岗寨“随时有分崩离析的危险。在借鉴世界所有使用人气质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的成败经验后,李彦宏决定推出日后备受争议的杀手锏——竞价排名,并开创了真正属于互联网的收费模式,百度的目标群体瞄准了数十万的中小企业网站。
2006年,全球第一搜索引擎公司谷歌牵手着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进军中国,无疑是对百度最大的冲击。经过四年的激烈较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谷歌选择了全面退出,使得百度在内地市场再没有竞争对手。
在采访中,李彦宏曾信心满满地回击质疑者:你一天不用百度试试?然而,有些独孤求败的百度真正的危机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个对手往往就是自己。
随后,由于业务扩张,在经历了与阿里巴巴、腾讯等巨人的短兵相接后,百度自身的管理危机逐步显露——高管纷纷跳槽离职,身兼董事长和CEO的李彦宏感到了疲惫,”我毕竟不是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职业经理人,现在要做职业经理人做的事情。有时候,遇到自己从来没有见到的事情,都要靠学习甚至感觉来做事。“
除了进军世界步伐滞后,国内竞争压力的增大,在自身业务向门户进军成效微弱之际,靠竞价排名建立的盈利模式也开始备受质疑,是否唯利是图,忘记了道义和诚信?
2011年3月,这场道德谴责再度升级——一群作家开始质疑百度文库非法使用其作品,涉嫌逃避版权费,终导致百度做出公开道歉,公司声誉进一步受损。
目前,内地首富李彦宏站在直线的一个关键节点。地球是圆的,没人能真正行走在直线上,只是抛物线而已,要么向上,要么向下。
马云是中国商界的又一个传奇——除了戏剧性的创业历程,就是同时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出色的B2B网站阿里巴巴和B2C网站淘宝。前者每天活跃着上千万海内外企业,后者的日均用户过亿。2009年,45岁的他就和柳传志一起入选CCTV”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
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顶层,有一间叫”光明顶“的会议室,在那里,有一个硕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面流淌着阿里巴巴全球帝国遍布全球的在线交易,让人激情澎湃。马云在那里,不止一次地告诉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商业模式,而是价值观——客户至上、员工至上、股东至上。
阿里巴巴B2B公司成功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狂热追捧,淘宝的日均现金流达到惊人的百亿之巨,已经堪比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料,当马云站在职业生涯的巅峰之际,危机却接踵而至。
先是陷入与雅虎的股权之争,业绩持续下滑的这个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为了摆脱危机,在2010年突然发难,使拥有做中国104年企业大梦的马云突遭控制权丧失之虞,尽管风波很快平息,隐忧始终未获消解。
更大的考验随后降临。秉承客户至上理念的阿里巴巴B2B公司陷入诚信危机,2010年该公司有1107名(约占0.8%)”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海外客户抱怨谴责之声不绝于耳,直指阿里巴巴监管不力,公司品牌美誉度急转直下。2011年2月,阿里巴巴公司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终止对逾千涉嫌欺诈的客户的服务,公司CEO、COO为此引咎辞职。
马云称,公司绝不能变成一部仅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对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丝毫不能容忍。
然而,这样的豪言却遭遇着严酷现实的冲击。有媒体称,潜伏于集团内没上市的淘宝内部的欺诈其实更多,而目前只是危机没有总体爆发,而一旦降临,马云想清理门户时远没有B2B那么干脆利落。活跃在淘宝上的客户,规模更小,交易更频繁,欺诈成本更低,监管处理起来更难。
无论马云多么痛苦、纠结和愤怒,要想遏制这场可以预计的危机都无比艰难。
除了阿里巴巴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就此心理准备不足,监管水平、能力缺乏,更严峻的是整体商业竞争的无序和混乱。
相较而言,李彦宏的直线挺进是尊重了中国商业社会的缺陷并加以迎合,价值观更多地凸显为利益至上,是个地道的现实主义者;秉承价值观至上的马云获资本市场青睐并为万千创业者描绘了美好的愿景,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这是完全不同的商业理念和运作,终殊途同归——面对同样的迷失:未来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怎么应对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如何重塑公司严重受损的形象?
其中有商家自身缺失商德,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的因素,但更关乎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和相关制度建设和监管水平的滞后,以及市场自身法治观念淡漠和道德沉沦。这是靠企业自身努力不能逾越的天堑。
他们背后站着全体民营企业。难道大家都是不同的活法,同样的宿命——要么投奔外资,要么委身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