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独轮摩托车、自行车智能脚踏、带 GPS 的智能手环 这些带着浓浓我 机器人风格的名词其实都被黎明明的团队实现过。它们成本都太高了,需求与投入成本不对等,我们只想做经得起需求
独轮摩托车、自行车智能脚踏、带 GPS 的智能手环 …… 这些带着浓浓“我 机器人”风格的名词其实都被黎明明的团队实现过。“它们成本都太高了,需求与投入成本不对等,我们只想做经得起需求验证的东西”,黎明明这么告诉我。
暗色花纹的板材眼镜、稍有点褪色的星战 Tee、明显保守的发型和包里顶配的 Surface Pro 3 …… 从他随身物品里饱含的内在冲突就不至于对这样一个曾经在网易、新浪、TOM 体育等网站做过运营的人说话举止却严谨得有些拘束感到意外。他爱运动,我猜测这是他草草把公司简单叫做“运动行”的原因。黎明明同时还维持着一档横跨运动和科技两界、名叫“看台 FM”的播客。
“这个想法最早开始与一个不算成熟的出发点”:北京和上海的空气状况每况愈下,黎明明和合伙人宫勐在某个因为雾霾而不得不打消慢跑念头的午休时间里,决定要依靠公司团队在体感识别技术方面的积累实现“在办公室实现一切专业训练”这个梦想。或者叫理想更合适。因为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无法说服投资人或与投资人方向理念不合,黎明明曾经几度差点导致公司无法维继,“他们管我叫不会画饼的人”。
合伙人宫勐同时作为团队技术负责人,曾任职于中科院计算所、NTT、VMware 和中科蓝鲸。他对主流的体感识别技术有很深的积累和理解,也在数据存储技术上长期研究,后者是图像图形技术应用做重要的底层基础之一。当国内对 AR/VR 理解尚处于混沌时期,两个人甚至合写过一篇超长文介绍几个产业内主流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程后背后技术差异。
运动行的核心就在于他们积累的这套体感识别算法和接口。他们的技术基于 openni 等开源社区资料,兼容英特尔 RealSense、微软 Kinect 和被苹果收购的 PrimeSense 平台,根据具体使用平台实现不同距离、不同精度的人体追踪(如一代 Kinect 和其他 PrimeSense 设备科识别近至 1.5 米的全身追踪)。一众新的交互方式,需要在 B 端和 C 端同时推进才能保证生态和市场,这在创业公司早期是很难平衡的问题。团队内几番头脑风暴和需求模型拟定之后,他们最终确定:在没有能力生产消费级硬件设备并大规模推广的前提下,通过与 B 端的内容供应商或解决方案商合作,将 C 端用户的交互革新成本转移到 B 端上,在以增值服务的方式由他们和 B 端厂商共同推进产业升级。他们希望将健康服务放入未来的智能家居方案中,健康服务商只要接入他们的平台就能为用户服务。用户在多个智能家居间可以自然切换,进行体感或语音操作。让体感识别智能化而不是模式化,是他们眼里新一代人机交互普及必备的条件。
首当其冲的应用场景自然还是运动健康方向。他们与优肯阳光合作,将深度摄像头、智能电视和智能投影仪一系列成套解决方案置入这个北京最大少儿篮球训练营的 50 多个训练场地,部署智能训练解决方案。同时借助优肯阳光的球星和专业教练资源编制互动化虚拟篮球教学课,让学生可以通过智能体感设备在家里或其它非训练场地内远程参与、回顾课程。接下来运动行还会和优肯阳光联合开发一套青少年篮球体测工具,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和篮球技术等指标进行标准化自动识别。
通过行业内的一家知名合作伙伴牵线,广州一家正在寻求互联网转型的国资投影仪厂商找到他们。这家厂商希望通过运动行的体感识别接口和与运动行合作的深度摄像头厂商联合打造新的智能投影仪产品,让投影仪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手势等生物信息实时做出响应,以获得更好的投射和内容互动效果。“这可能是第一次投影仪可以看到用户,而不只是开关灯泡”,黎明明这么告诉我。
与此同时,运动行还正在与一家国内领先的智能电视厂商合作,在其直播软件端加入体感设备、应用与内容,让主持人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解说,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客户端与解说互动。黎明明问我:“有没有想过,以后的英超直播里,所有观众可以在电视机前面玩虚拟墨西哥人浪?”,可惜我不看球。今后,他们还可能与这家公司开展互动化娱乐节目定制等合作项目。
底层技术和终端应用,两个貌似距离很遥远的产业环节被黎明明和他的运动行团队连接在一起。通过将切实的技术与反复推敲捉摸的应用场景和合作伙伴整合,也许他们真的能在不远的未来让体感成为新一代日常人机交互方式。
再快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