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长子回归鸿海接班人仍是谜

近日,富士康“太子”郭守正以鸿海集团代表的身份出席“台北信息园区”奠基礼,再次将这家千亿美元企业的接班人话题抖了出来。在此之前,郭守正有着自己的创意公司,并且一直游离在父亲郭台铭的“制造王国”外。“对于接班人的问题不敢想,目前只想做好手上的工作。”郭守正的回答言简意赅。一富士康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一个岗位上坚守十几年是富士康人的传统,像我们出去开会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富士康都派“老头子”参加,和其他企业相比,富士康的管理层确实看上去年纪大了一些。而其父亲郭台铭早在多次采访中强调不需要为接班人问题担心。“富士康今天没有接班的问题,只有经验传承的问题,我的责任就是尽量把经验的传承做得很好。”上阵父子兵?“郭老板做事很拼,有自己的商业逻辑和思考。”富士康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已经62岁的他很有可能是公司里休息最少的人。郭台铭曾对外称,自1974年创建公司以来,他每天的睡眠不超过5小时。他
认为,自己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此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1个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至三更半夜也是家常便饭。“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在越年轻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尽全力去冲刺,哪怕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去做一些实业,不要务虚,到工厂
也好,去厂房生产也罢,哪怕下田耕种也好。”郭台铭说。另有内部员工戏谑,郭老板如果要讨论一件事情,相关人员必须随传随到,一件事情如果找人找不到,
就会一直Call到为止,在公司待过的人都叫它“索命连环Call”。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在回到家之后接到老板电话,第一件事就是穿上鞋子回到公司,继续把工作干下去。虽然父亲是台湾IT界的首富,但郭守正却有着自己的商业理想。他同妻子先后成立了山水国际、三和娱乐、首映创意,以经营电脑动画、电子游戏机相关的游戏、电影制作及数字内容为主。近年来他不断扩大自己的媒体版图,事业堪称有声有色。《叶问2》就出自郭守正的公司,他出资拍摄的电影《奇迹的夏天》曾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不过,1月17日
下午郭守正以三创数位董事长身份出席台北市政府与鸿海集团合作的“台北信息园区”奠基礼,引发了业界的广泛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富士康接班人计划已经有了眉目。有媒体称,郭守正上任鸿海子公司三创数位的董事长后,将推动“软硬结合” 的企业新蓝图,“头炮任务”就是推动“大电视”计划。接班人仍是谜郭台铭最早是在2001年表示将于2008年退休,直到
2007年还再次表示,一旦鸿海营收规模达到新台币2兆时,就要退居二线。
但是2008年恰逢全球经济危机来袭,他不得不打乱自己的计划。之后,对于鸿海接班的问题,郭台铭的回应就不再有标准的答案,比如说股价升到200新台币时会退休,小女儿嫁人时会退休。关于接班人的人选业内有多种预测,一种是从家族内产生。现年62岁的郭台铭共有四个子女。已病故的妻子林淑如育有长子郭守正和长女郭晓玲,妻子曾馨莹在
2009年和2010年生下次女和次子。虽然郭守正进入了鸿海体系,但其曾对外严明不接班;郭晓玲担任永龄教育基金会董事长,作风
平民化,但工作行事有乃父之风,一度被
看好是接班人。另一种预测是从企业内部选拔产生。目前,在鸿海的七人董事会中,除两名独立董事外,采用的是“3老+2新”的构成方式:郭台铭、戴正吴和卢松青属于创业元老,吕芳铭和简宜彬属于少壮派。其中,吕芳铭53岁,比郭台铭小9岁,2004年12月因其公司被鸿海购并加入富士康;简宜彬则于1991年加入鸿海,从最基层的仓库与零组件管理开始起步,每年鸿海员工的绩效排名中,业绩都几乎排前3名,并创下两年升任处长的鸿海纪录。此外,简宜彬年龄略小于吕芳铭,早年与戴丰树一起,为郭台铭3弟郭台成最重要的左右手。“我觉得我不是培养一个接班人,我会培养一群接班人。我已经在几年前宣布,不把我的位子交给家族企业的任何人,我一定会在70岁以前退到二线。”郭台铭对下一代管理团队的表述是,鸿海
不只会是舰队,目前鸿海是一个变型虫的形态,要从第7舰队的形态转向以3军联合作战的新模式,面对外在环境的挑战,可以更弹性地透过不同的组合来面对。”郭台铭指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只要是基础够稳固,邦联体制就会出现,可以整合,也可以分开。

时间: 2024-10-13 21:08:56

郭台铭长子回归鸿海接班人仍是谜的相关文章

郭台铭即将退休 鸿海集团不给子女接班

摘要: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昨天,出生于1950年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谈到了自己的退休计划,以及接班人问题.以下为郭台铭观点汇总及延伸阅读: 1,郭台铭表示,自己很快就会退休, 据中国台湾媒体报道,昨天,出生于1950年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谈到了自己的退休计划,以及接班人问题.以下为郭台铭观点汇总及延伸阅读: 1,郭台铭表示,自己很快就会退休,将公司交给年轻一代. 郭台铭第一次提出退休这一概念,是在2001年.当时,郭台铭表示,要在2008年退休.不过,2008年发生了全球经济危机,这打乱了

郭台铭要将鸿海一分为三?鸿海澄清要从长计议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有媒体报导,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有意分割集团,朝控股公司的方式运作:鸿海17日表示,相关议题须从长计议,当前并无进行中的相关方案. 事实上,郭台铭几年前就提过分割计划,不过这是当年他以退休为前提所做的规划,如今郭台铭喊出将再掌舵鸿海10年,先前规划是否如常,也引发外界关心. 媒体报导,鸿海集团拟将旗下事业分割成通路.监视器.创新事业等几个子集团,以控股公司的方式运作:此外,鸿海也将在上海设立营运中心,和台湾的营运中心成为双营运中心. 郭台铭原本预计2

郭台铭亲自出马:鸿海为收购夏普拼了

27日彭博报道,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为收购日本夏普一案亲自找上这家陷入财务困境显示器生产商的银行,试图击退日本政府基金的提案. 以会谈内容不公开为由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指出,本周郭台铭在东京,与瑞穗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以及政府官员举行会谈. 这名知情人士表示,鸿海提案包括购买银行持有夏普的2,000亿日元(17亿美元)优先股. 夏普据称青睐具有官方色彩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提案,其主张将日本技术留在国内,使其能与国内企业更密切合作.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周日在公司40周年聚会上表示

郭台铭说,鸿海计划将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业务迁移到美国,"自动化.软件和科技创新将是未来数年我们美国业务的重点". 由于代工生产业务增长放缓,鸿海一直在寻求新的营收增长点.鸿海去年11月份表示,该公司可能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生产和研究机构投资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 郭台铭周日说,鸿海正在研究在美国建设第十代液晶面板制造工厂的可行性.第十代液晶面板工厂可以生产大于60英寸的液晶面板.他说,目前从亚洲往美国运输大尺寸电视机难度相当大.2012年,鸿海与夏普达成协议,买入

台6企业入榜全球500强郭台铭旗下鸿海飚升百位

中新网5月31日电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其按市值所编制的今年全球500大企业,中国石油取代艾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同时,苹果与必和必拓的排名飞跃,都列名前10大,台湾则有6家企业入榜. 据报道,这次台湾共有6家企业入榜,名次最好的是台积电,为133名,但较去年99名退步.而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排名第194,较去年的294名大为进步,刚好进步100名.另外,台塑石化是315名.中华电信410名.联发科412名,该公司在去年并没有入榜,国泰金则是497名. 据报

鸿海慈善尾牙捐逾3亿新台币郭台铭称只为尽责

鸿海集团昨天在花博举办爱心园游会,董事长郭台铭(左二)抱着女儿妞妞,曾馨莹(右二)抱着郭守善一块亮相. 1月31日早间消息,鸿海昨日创台湾企业之先例,在花博园区举办"爱在花博慈善嘉年华会",董事长郭台铭指出,鸿海不是做善事,只是尽责任. 鸿海昨日提供的抽奖产品总市值预估超过新台币500万元,加上鸿海捐赠的轮椅与复康巴士等,这次嘉年华会总捐赠金额逾3亿元新台币. 鸿海集团今年尾牙改采慈善园游会方式,并开放前往民众参与抽奖,奖品包括苹果iPhone 4日,iPad及索尼电视,均为鸿海制造的

鸿海苦战100天纪实:郭台铭铁皮屋内亲自督军

郭台铭 北京时间9月17日早间消息,台湾<今周刊>16日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五月底到九月初这100天里,郭台铭独居深圳龙华厂区铁皮屋办公的纪实.以下为文章全文. 八月,在鸿海誓师大会现场中,集团副总程天纵颇有感触地说,经过跳楼事件,"我们都变了."当时没人料想得到,他所谓的"变",会是如此的戏剧性. "腰斩说"震撼市场/台湾电子产业面临大挑战 九月,郭台铭在接受<彭博商业周刊>专访时抛出"成长腰斩说",表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亲访夏普总部说明援助方案

据日本共同社2月1日报道,有意向正在重组经营的夏普出资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公司董事长郭台铭,于1月30日访问大阪市的夏普总部,就以出资逾6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为主要内容的援助方案向社长高桥兴三等高层进行说明. 郭台铭在夏普总部逗留了约两个半小时.他在返回台湾前于关西机场接受采访时表示:"鸿海与夏普在技术层面可以互补,相辅相成的效果很大."他虽避开谈论具体的援助内容,但表示"夏普是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希望能助其再创下一个百年.这是一次良好的访问,将等待最终决定&qu

部分苹果Mac回归美国制造 郭台铭跟进在美设厂

[搜狐IT消息]12月7日消息,苹果公司CEO库克表示,明年计划斥资逾1亿美元在美国制造Mac计算机,把少部分制造业务移出中国.昨天,鸿海旗下富士康集团总裁特助胡国辉证实,富士康正寻求扩大美国制造业务,以满足客户希望"让更多工作在美国完成"的目标.分析人士称,鸿海将跟进苹果在美设厂.胡国辉说,供应链是扩张美国业务时的最大挑战之一,相较于中国的低成本劳工,鸿海移到美国的所有制造业务,都须雇佣高价值的工程师人才.业界认为,苹果过去产品多由鸿海大陆工厂组装,此次有意在美国制造Mac,除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