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股价周一上涨17.04美元,报收于665.15美元,涨幅为2.63%,创下公司自身的股价新高。按此计算市值为6235.2亿美元,打破微软在1999年创下的6205.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被各大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士誉为 “有史以来全球最值钱的公司”。
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只苹果,一只诱惑了夏娃,一只咂醒了牛顿,一只是全球历史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如果你对这个市值第一没有什么概念,那么你得看看业内好事者做的各种等式:苹果市值=IBM+谷歌+英特尔+惠普。这不是要逆天了?不过,你放心,即使这样,这个史上最贵上市公司,仍然被业内质疑为纸面繁荣。不少评论认为苹果或迎来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甚至就连李开复都以亲身经历来吐槽:“记得上次微软创纪录时,我还在微软。当时,人人热议何时市值过万亿,一些员工贷款买‘从未跌过的股票’。一年后,高管八位数美元的股权跌到零,贷款的员工房子被银行强制收走。苹果的奇迹会延续到万亿,还是会走上微软的路?”
话说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爱吐苹果的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作怪?还是背后种种迹象表明事实如此?笔者也来凑凑热闹,罗列了若干理由,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理由一
强弩:正在减速的快车
根据苹果今年的财报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营收为350亿美元,相比第一季度减少了100多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任何一家公司的营收都不可能轻松维持无限高速增长,苹果也无法例外。苹果的营收拐点在哪里?即使乔布斯依然在位,也不得不面临这个问题。而如今,库克头顶也许正悬着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理由二:
产品:孤注一掷的iPhone 5?
有评论认为更要命的是,苹果一直未能摆脱产品相对单一的局面。在苹果的营收结构中,iPhone的贡献率超过一半。这意味着,如果iPhone发展不济,仅凭iPad、Mac电脑等产品,苹果将无法阻挡业绩的大幅滑坡。现在的问题是,苹果的iPhone是否会有发展不济的那一天?
人们曾经以为即将迎接iPhone 5,等到面纱揭开却发现是iPhone 4S,失望之余也让人心生疑虑:苹果对自己的iPhone也信心不足了吗?iPhone 5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是,它还能成为当年iPhone 4那样的划时代产品吗?
尽管短期内很难衡量苹果真正的合理估值,但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泡沫和炒作。社交网站Facebook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理由三
教主:世上再无乔布斯
谁也无法否认,是因为有乔布斯其人,才会有成千上万“苹果教徒”的追捧。然而,当苹果失去乔布斯,事情会变成怎样?
作为“苹果”文化的内核,乔布斯的“偏执创新”基因已深入到“苹果”的一切行为和每个角落,正是偏执才造就了苹果产品超乎侪辈的用户体验。然而,一旦引领着方向的巨人消失,我们看到的是短暂迷失方向的一群。没了乔布斯,“苹果教徒”要怎么走?
理由四:
强敌:虎视眈眈的Android
有IT达人预言:苹果iPhone得今天,谷歌Android得明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市场研究公司Nielsen Company称,谷歌的Android已经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hone。今年上半年,选择Android的新智能手机用户占美国智能手机销量的27%,而苹果iPhone只占到23%。
这还仅是在美国,什么时候会蔓延开来?一家天下的苹果对上集团作战的Android,一场大战可想而知。
理由五:
“山寨”:自外自内的侵蚀
当New Pad为保证使用时间而选择增厚,传说中新iPhone也即将“屈服”于潮流走向大屏,苹果面临的似乎不仅是“被山寨”,还有来自自身内部的“主动山寨”。
接下来,苹果很有可能将会和其他所有厂商一样,不断地比拼硬件,被拉入PC竞争的旧模式,最终在“山寨”和自我“山寨”中丧失创新精神。
理由六:
专利:知识产权的阵痛
从2010年开始,Android阵营的三大巨头HTC、三星、摩托罗拉就轮番上阵指控苹果侵犯其专利。究其原因,自然是竞争对手争权夺利,自然会利用他们手中的“武器”互相截杀,而最为锋利的匕首自然是专利技术了,这也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最主要目的。这使得苹果不得不花钱费神,应付来自知识产权领域的“飞弹”。
理由七:
责任:频发的“代工”丑闻
在产品代工这个一贯的“阴暗面”,苹果为了追求更低的代工价格又出奇招:将New iPad的代工由富士康转向和硕旗下的日腾。相比富士康,日腾的工人更多为“派遣工”,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与更大的压榨,这会是又一座“血汗工厂”吗?
理由八:
远景:“云”和“社交”的缺憾
在云技术和社交网络甚嚣尘上的时候,苹果对上述新方向的支持几乎是令人丧气的——必须连接电脑才能激活并同步,社交功能也一直乏善可陈。对比竞争对手的成就,谁又知道这新兴的流行趋势不会成为苹果的“死穴”?
理由九:
傲慢:被“遗忘”的中国市场
不管中国市场多么火爆,中国粉丝多么热情,苹果对中国的偏见从未改变,从北京三里屯的苹果武力冲突,到手机“跟踪门”、“订阅门”等各类门事件,再到中国作家集体维权事件,苹果的态度要么冷淡、要么敷衍、要么推诿。
究其原因,显然苹果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利润和利益,但是并没有正视在中国市场应该承担的责任。代理商和使用者的“幸福感”因此而节节下挫,这就是“苹果式傲慢”最显而易见的后果。(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