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市场化竞争发展遭遇政策“紧箍咒”

打车软件市场化竞争发展遭遇政策“紧箍咒”。5月27日,交通运输部官网挂出了《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将手机打车软件纳入到电召管理平台中。具体而言,监管部门将对手机打车软件服务管理、信息共享、终端发放等方面做出8项规定,手机打车软件要实行市场奖励也须提前报备。

为规范行业秩序,保护乘客消费权益,监管部门“严管”打车软件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但是采取怎样的监管举措加以引导而不至于贻误手机打车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在打车市场不断走向规范的过程中,监管和维护行业秩序要避免沦为利益群体博弈垄断市场的工具和借口。

规范秩序还是因噎废食?

自2013年以来,手机打车软件高调地闯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通过手机打车软件,等待打车的用户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而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司机对应来接单。新兴移动互联网打车模式的出现受到了诸多用户和出租车司机青睐。

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打车软件降低了空车率,司机的行车里程、月收入、每单收入均出现增长。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的数据,41.2%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 10-30%,55.0%的司机认为月收入提高 10-30%,48.0%的司机认为平均每单收入增加 10-30%。对于打车的乘客来说,移动互联网点对点的对话平台,大大缩短了等候时间。调查显示,使用打车软件后,94.0% 的乘客打车等候时间在10 分钟内,等候时间在10 分钟以上的乘客比重下降了29.9% 。

打车软件的出现有效缓解了用户与司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道路注定曲折坎坷。自2013年4月份以来,深圳、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要求规范出租车司机使用“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手机打车软件,深圳市甚至强制要求司机卸载。演变至今,以至于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令业界震惊的“收编”方案。一款受市场欢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缘何会受到各方排挤?个中除了手机打车软件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被放大的“加价”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颠覆了传统打车模式。

打车软件的运作模式使得出租车的牌照管制出现了裂缝。出租车司机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乘客则享受到了手机打车的便利和市场竞争带来的降价、补贴,而出租车公司和传统电召平台的利益却是受损的。因为手机打车软件企业并没有与各个出租车公司进行合作,因此打车软件带来的更多市场利益,将出租车公司以及相关部门排除在外。这种利益还不包括未来依托软件带来的广告植入等方面的商业机会。

作为既有格局的冲击着,一旦打破原有利益格局,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此番,交通运输部出台的意见稿将手机打车软件纳入电召平台,有出租车司机对此表示担忧:“打车软件顾客加价是顾客自愿,收入归司机所有,电召平台服务费是强制收取,以每单6元收费为例,平台与司机分成,3元服务费,2元交给出租车公司,1元给司机。现在将打车软件纳入平台,我们接活是不是又得和平台分成?消费者由以前自愿加价,甚至多数人不加价变为必须交费,那消费者还愿意使用吗?”

市场监管不能逆潮流而动

手机打车软件近两年的发展历程表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点对点的服务模式符合打车市场需求。纵观打车市场,自去年开始烧钱大战以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向司机和乘客提供了数十亿元补贴,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更是过亿,为缓解打车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业界有目共睹的。监管大棒的挥舞很有可能会剥夺这些移动互联网公司此前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大数据信息等核心竞争力,扼杀手机打车软件这一市场革新力量。

从技术层面看,监管部门要求,各地逐步实现出租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这意味着,在强化监管的过程中,电召平台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统一平台以具体的业务环节来协调出租车公司行动,从而赋予出租车公司更强的谈判力,维持其既得利益。而打车软件公司发展了近两年的用户、市场,积累的公司核心竞争力都将成为他人嫁衣。具有移动互联网创新精神的打车软件要向传统的垄断电召平台妥协,逆移动化潮流发展。

从市场层面看,过去的近两年中,垄断性的电召平台,无力招架市场化的打车软件,本身已经说明其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北京为例,金银建出租调度中心订单量约占全市近半,去年6、7月份日订单量在1.4万左右,到今年2月份只有七八千,业务量减半,调度中心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受到了打车软件的冲击。如果继续通过“统一接入和管理”的方式维护其垄断地位,不仅对打车软件企业极不公平,更会窒息市场竞争活力。用行政手段干预甚至取代市场化调节以达成所谓的规范,这是逆市场化发展潮流。

目前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突破12亿,手机的高普及率让人人实现手机打车变成可能,同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应用、新模式为解决打车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让出租车司机、乘客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红利。此番监管部门征求意见稿一出,业内几乎一边倒地力挺打车软件市场化竞争发展,可以说,手机打车软件是推动电召市场市场化的排头兵,与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一致,应谨慎使用逆潮流而动的监管措施。

莫让监管沦为利益博弈工具

相信不少人都曾质疑打车软件,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打车难问题并改变司机的生存状态。打车软件的市场化竞争,投射在民众身上是打车可以很便宜,甚至不花钱,更大、更新的变化仍在持续酝酿中,这是以前的出租车电召方式所不能及的。

随着监管的强化,打车软件优势正被逐步压缩。以打车软件实施市场奖励为例,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手机软件召车信息服务商等电召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奖励计划的,应当提前10日与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沟通,并提前5日向社会公布奖励计划实施标准和时限。一旦实施,将在事实上剥夺打车软件独立的市场化经营能力,更为关键的是,统一平台的垄断化管理,留下了市场寻租的后门,这将是更大的监管漏洞。

打车软件市场化竞争发展从乱到治,种种问题之下,监管势在必行。但是通过什么样的举措加以引导而又不至于贻误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无疑,这是监管部门正着重考虑的问题。放眼打车软件市场未来,两种结局都有可能:乐观的结局是监管层超越既得利益羁绊,彻底打破垄断,进而盘活整个打车市场竞争,让各方享受到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红利,逐步缓解打车难问题;不那么乐观的结局是,打车市场的垄断资源部分向市场放开,市场和权力再度纠结,移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进程受阻,打车难的问题继续往后拖。

时间: 2024-11-27 23:12:12

打车软件市场化竞争发展遭遇政策“紧箍咒”的相关文章

打车软件市场竞争趋白热化

本报记者 游畅 随着近两年打车软件的兴起,从原先40多款打车软件的百花齐放演变成现在的嘀嘀.快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2014年伊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进入史上空前的"烧钱大战",时至今日,战火渐熄,打车软件转战本地生活.近日,嘀嘀打车就与大众点评达成合作,在大众点评客户端内用户可以直接用嘀嘀打车叫车,实现了生活消费类场景和打车服务的融合. 并不是嘀嘀打车一家在打通本地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做文章.今年初,生活服务类平台58同城就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作,

打车类软件:未来发展方向抑或扰乱市场秩序

打车软件火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及打车难的市场现状共同作用下,打车软件向市场显示了它巨大的能量.但它火起来不单单是它改变了人们出行打车的方式,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的便利与争议,还有被政府的紧急叫停,再加上互联网巨头对打车软件的支持抑或注资等,都让形势越来越复杂. 而打车软件也让很多人越来越看不懂,究竟它是真正的便民服务,还是扰乱出租车市场秩序的元凶:究竟它是真正触及.改变人们生活而迈出的实质一步,还是天使和魔鬼的集合体--也许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毕竟各方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因此观点自

快的推孕妇免费乘车 打车软件竞争转向拼服务

快的推 孕妇免费乘车 打车软件竞争转向拼服务继针对老年人提供免费叫车服务后,昨日,快的打车联合大众斯柯达.雅培集团又推出了关爱孕妇出行计划,只要是怀孕的女性,都可以享受免费专车接送服务.业界指出,在现金补贴撬开一定市场后,打车软件深度挖掘细分用户群,并打造基于打车服务的生态圈.公益活动参与方式分为预约用车和即时用车两种形式,前者通过快的打车的积分兑换可提前24小时预约免费专车,后者则可以在使用快的打车发单时注明 "孕妇专车"字样,即有机会获得免费专车接送服务.与此同时,快的打车还成立了

三家打车软件取消加价:仍需继续烧钱

近日,嘀嘀.快的和大黄蜂三大打车软件高调宣布,10月份开始在广州取消加价功能,软件正式默 认为零小费.目前,广州市场已经打开缺口,但仍需持续烧钱.尽管打车软件市场仍是一个吸金的无底洞,在广州的这三家软件公司都非常 看好自身的前景.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打车软件行业的资源消耗战将持续升级.成也"加价",败也"加价"近日,一款打车软件大规模在出租车市场"登陆",不但司机接单有奖励,推荐乘客安装软件.保持一定的在线时间,司机都能够得到奖励."每

打车软件的法律问题及如何“自我救赎”

打车软件在各地受到阻碍甚至是被"叫停",除了恐对相关部门利益造成冲击之外,自身也不得不说存在问题.打车软件作为刚兴起不久的移动互联网生活类APP程序,因涉及到监管部门.出租车公司.司机.乘客等各方利益,最近引起了各地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交管部门纷纷表明对打车软件的态度,总体上都是有条件地支持.然而,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近日下发通知,紧急"叫停"手机打车软件,在全国率先对打车软件说NO,使这一行业的争议更加白热化.对于在全国各地接连遭遇监管审视,盈

手机打车软件生存样本调查:月投入百万推广

7月1日,随着<北京市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此前随着市场自然生长.竞争的手机叫车软件有了清晰的.必须遵守的准入条件.接入指定的电召平台,到主管部门备案,遵守电召服务收费标准,统一命名软件--这些规则,构成了手机叫车软件活下去的新门槛.据了解, 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几家手机叫车软件与北京市交通委合作的统一叫车平台在7月初会正式上线.手机叫车软件是如何诞生的? 它们又是如何相互竞争的?它们的未来在哪里?新京报记者 刘夏 北京报道"老板去市里开会去了."昨日,多

打车软件和全国人民“斗智斗勇”

关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拼干爹"请"请全国人民打车的事"大概是上周最劲爆的新闻了,每天占据各种媒体的头条,一周的时间,他们让"50后"的大叔大妈们都开始跃跃欲试,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少60+的大叔.大妈都对记者表示了对打车软件极其浓厚的兴趣,"最近我们都在讨论打车软件是个什么东西,真能马上省钱吗?" 这真的是"天上掉下馅饼"的好事吗?记者从2月18日两大打车软件进入白热化竞争之日开始,采访了近百位

打车软件返钱大战开始降温 跑马圈地仍将继续

原标题:打车软件进入后补贴时代昨天凌晨起,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同时调整返现金额,快的打车甚至又在昨晚宣布将补贴降至5元/单.持续数月的补贴大战暂告一段落,但两大软件的市场争夺战仍将继续.口口声声说"不差钱"和"不着急盈利"的打车软件,将面临补贴返现结束后的生存和转型之战.与此同时,国家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规范出租汽车手机召车软件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并出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传闻也甚嚣尘上,政府监管如同利剑悬顶.在"效率与公平"

打车软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由于政策风险,不敢大展拳脚的打车软件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交管部门"鼓励良性市场竞争"."允许打车软件自主调度"的宽松政策让从业者吃下定心丸. 但政策放行从来不是市场决胜的筹码,这反而意味着同一起跑线上打车软件打不了"牌照"的主意,只能靠产品和市场说话.问题是,打车软件正遭遇另一个尴尬,那就是补贴战争结束后如何留住用户甚至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而功能演进和商业化进程中,打车软件同样将遭遇另一种政策风险. 打车花钱,对于大多数白领人群来说,这是不得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