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沼泽岛屿蜕变成生气勃勃之都”的治国理想早已实现,今天的狮城新加坡继续以“大政府”模式走向下一个5年——“智慧国2015” □ 记者 冯禹丁 从沼泽岛到四小龙 6月中旬,新加坡开国元勋吴庆瑞因病逝世一个月后,似乎已经感受不到人们因失去这位“新加坡经济奇迹设计师”而哀伤。“好像前一阵子专门举行了国葬,报纸上整版都是关于他的报道。”一名担任政府公务员的新加坡“80后”对《商务周刊》说,“他退休的时候我还很小,所以我们这代人对他了解不多。” 略知吴庆瑞和新加坡史的人不会对此感到奇怪。为人民谋福利,但并不谋求被人民记住和传颂,是他和同仁一贯的风范。有两句话足以说明吴庆瑞对于新加坡的价值,1984年吴庆瑞从第一副总理位置上主动退休,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他说:“没有任何颂词足以表扬你的贡献。”他逝世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发给其遗孀潘瑞良博士的唁文中说:“没有他,新加坡的故事会有很大的不同。” 吴庆瑞和李光耀早年结识于剑桥大学,后共同发起成立了人民行动党。1965年新加坡被迫独立后,吴庆瑞历任财政部长、内政兼国防部长、副总理、教育部长等职,是李光耀得力的左右手。 新加坡原本是一个英属海上贸易站,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工业,连饮用水都要靠马来西亚供应。45年前含恨脱离马来西亚宣布自治时,这个拥有160万人口的城市国家资源贫乏,黑帮猖獗,毒品泛滥,民族分化,教育落后,只有很少的居民能够住上像样的住宅,数万人失业,甚至无家可归。 没有退路,李光耀和吴庆瑞、林金山、杜进才等一批精英人物,带领这个看上去沉疴难治、积弊难除的弹丸小国开始图存行军。出任内政兼国防部长的经济学博士吴庆瑞提出,新加坡必须依靠市场的力量,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 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发展制造业,一开始困难重重。裕廊工业区招商不力,政府投资搞合资企业纷纷失败,投入巨资的造船业也不得不半途而废。1968年英国开始从新加坡全面撤军,再次对新加坡经济釜底抽薪——英军的开支占当时新加坡GDP的20%,直接和间接创造了7万个工作机会。 绝境中的新加坡政府决定一改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以大幅减税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颁布《雇佣法》和《劳资关系法》,重点发展炼油业、电子业和造船等制造业,一系列新政使新加坡经济从1960年代末开始起飞,逐渐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新加坡政府又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战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劳动者素质,并放宽移民限制,于1972年制定“公共工程五年计划”,先后投资258亿新元用于建设交通、电讯、工业区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及居民区建设。这一时期,新加坡GDP年增长率高达12.8%,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以制造、金融、运输、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新加坡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政府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逐渐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开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工业部门朝着自动化、电脑化过渡。这一时期,新加坡经济增长率达到8.5%,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 “把沼泽岛屿蜕变成生气勃勃之都”是吴庆瑞等那一代精英的政治理想,1984年吴庆瑞退休时,这一宏图已经实现,新加坡短短几十年间从破败的农耕渔业时代变成作为先进工业基地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1990年代的新加坡以制造业、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为其经济支柱,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并以超过3.5万美元的人均GDP和充满活力的增长,跻身“亚洲四小龙”。1990年代至今的20年间,新加坡又经历了数次产业升级换代,每一次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使得新加坡在随后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小、经济恢复最快。 而当初受命于危难的吴庆瑞等人,为新加坡建立起了一整套市场经济制度和法治社会的框架,奠定了新加坡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石。其中,吴庆瑞亲手设计了新加坡政府组屋政策、公积金制度、医疗保障、国民服役制度、教育制度、主权基金等,他所制定的原则如企业自由、审慎的公共财政与和谐的工业关系,都为新加坡后续建设者们持久秉承。 从工业国到智慧国 在本轮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肆虐之时,新加坡依然生机勃勃且给人安全感,5月19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10年度《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显示,新加坡是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它的人民享有的居住、教育和医疗保障,良好的经商环境,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移民,外国管理人员、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新加坡同类人员的30%,这些外国居民和外国公司创造了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1/4。“为什么来新加坡?”移民来此经商的爱尔兰人Hugh Smith告诉《商务周刊》,因为新加坡安全、方便、干净,政府高效运转,“在这里什么事情都work(行得通)”。 目前,约有85%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修建的“组屋”之中。新加坡“组屋”的品质大大有别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今年6月新加坡最高的组屋“达士岭”刚刚荣获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宅理事会颁发的“最佳高层建筑”奖,此奖得主全球仅4座。吴庆瑞政治生涯的起点“牛车水”区当年是一片贫民窟,如今已是繁华商业区,聚居在此的华人中只有少数老人还记得当年的情形,其中的一位对记者说:“政府对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还是真心的感激它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 记者在新加坡采访时,多次听到普通民众由衷的“感谢政府”。1993年,李光耀也曾写过一篇“新加坡经验”,他总结的第一条便是:廉洁的政府,有效的民事服务。的确,一个廉洁、高效、富有远见和执行力的“大政府”模式,是新加坡成功的首要因素。梳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其典型模式是政府提出一个个量化目标,然后保障其达成,接着再提出新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新加坡的经济转型始终与时俱进。从大的阶段看,它先后经历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工业,再到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主导的知识密集型经济,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对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的把控,让人不得不佩服新加坡治国者的远见卓识。早在1965年建国时,李光耀通过电台广播发表讲话:“英国人离开之后,这里会出现一个蓬勃兴旺的工商业和通信中心,历久不衰。”到197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政府更加意识到,作为城市小国的新加坡缺乏长期的劳动力和制造业竞争优势,应把发展重点放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上,从那时起,信息通信(新加坡人也称资讯通信)技术就成为了政府眼里保持新加坡竞争优势的新焦点。 1984年吴庆瑞退休时,正是新加坡从传统工业化走向信息时代的开端。19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在信息化方面先后提出了6个计划,前5个分别是1980—1985年的“国家计算机化”计划,成立国家计算机化委员会和国家电脑局,在政府机构内部普及计算机和推进办公自动化;1986—1991年的“国家IT计划”,建成23个政府主要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并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开展电子数据交换(EDI),最突出的3个EDI系统是贸易网、法律网和医疗网;1992—1999年的“IT2000计划”,提出将新加坡建成公民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获得IT服务的“智慧岛”,1998年全面运行覆盖全国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Singapore ONE),对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网络接入服务;2000—2003年的“Infocomm21计划”(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计划),内容有促进电信市场自由化、构建宽带和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创建值得信赖的电子商务中心等;2003—2006年的“互联新加坡计划”,通过资讯通信技术使公民个人、组织和企业变得更富效率和更具效能,以及通过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通信和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来创造和实现新的可能性。 目前新加坡正在实施的是2006年6月启动的第6个计划——智慧国2015(iN2015)。该计划的发展目标包括:至2015年,在利用信息通信为经济和社会创造附加值方面名列全球之首;实现信息通信业价值增值至原来的两倍,达260亿新元;信息通信业出口额增长至原来的3倍,达600亿新元;到2015年,该计划新增8万个工作岗位,至少90%的家庭使用宽带,电脑在拥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中渗透率达到100%。 为了确保“智慧国2015计划”的各项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新加坡政府专门确定了4项关键战略:构建下一代全国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化专门人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数字媒体与娱乐、教育培训、金融服务、旅游零售和电子政府等9大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 “新加坡这30年来在信息化方面的6个计划,干一个成一个,干完之后很好的总结,又提出下一个计划。”长期研究新加坡信息化的北京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庄梓新对《商务周刊》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政府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非常执著,这6件事其实每一件都不容易做,政府发挥了对企业和公众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6月15日,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局长戴荣利在该国资讯通信及媒体业商业交流大会(imbX)上披露了 “智慧国2015”计划棋到中局的阶段性总结:新加坡资讯通信产业的收入从2005年的379亿新币增至到2009年的627亿新币,增幅实现66%,产业出口收入亦从2005年的221亿新币增至2009年的404亿美元,增幅实现83%。 上述4个关键战略中,在建设新一代国家资讯通信基础设施方面,迄今为止,网速达到每秒达1千兆的有线网络已经覆盖新加坡35%的房屋和建筑,有望按预期计划于今年年底达到60%,2012年达到95%。记者在新加坡期间看到这一数字背后的推进方式是,网络承建商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解释免费安装宽带的好处,安装后会在该户门外贴上蓝色的专用标识,以达到示范效应。 作为有线宽带的补充,“无线@新加坡”项目通过7500余个“热点”(Hotspot),提供速度高达1Mbps的无线Wi-Fi上网服务。到目前为止,已有160万名用户注册使用该项服务,每人每月的使用时间平均达到10.1小时。更重要的是,基于该网络,新加坡的无线运营商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了诸如设备检测、无现金支付系统、定点服务和数字广告等多类企业级应用。 在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方面,新加坡杰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吸引法国BNP银行、戴姆勒汽车等跨国公司在此建立其IT枢纽支持全球业务运作,思科、甲骨文等7家公司在此设立创新中心。人才培养方面,到2009年,新加坡已创造超过41000个资讯通信产业工作机会,达到了总共14.08万个工作岗位。 在借助资讯通信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方面,新加坡吸引了世界上第一个指纹识别的内容相关广告和亚洲电视论坛的iScreener在线平台等8个产业项目;6所“未来学校”正在与15家资讯通信企业合作开发50项新的教育产品和服务;IDA协助超过7000家中小企业学习和采用信息通信技术,为100多个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总额600万新币的辅助资金以帮助它们实现商业转型;“新生电脑计划”惠及了超过9000名贫困家庭,约3000名残障人士通过IDA发起的“资讯通信无障碍中心”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另外还有超过18000名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了“银发资讯通信计划”的培训活动。 记者在一个社区里,看到老人们正聚集在电脑室里玩YouTube、Facebook、Twitter这些新鲜事物,他们管Facebook叫“非试不可”。“新加坡65岁的老年人占了总人口的13%,李光耀资政说过,不要让新加坡的老人躺在床上翻相册。”一名IDA工作人员对记者说,IDA为该“银发”项目共拨款250万新币。 从电子政府到整合政府 如同新加坡政府把居者有其屋的重责交给了建房发展局一样,新加坡实现“智慧国2015”理想的主持人,即是该国的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这个部门由原来的国家电脑局和新加坡电信局1999年12月合并而成,它的上级主管单位是新闻通讯与艺术部。IDA有4个职能:发展资讯通信业;担任政府的“首席信息官”;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改造经济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造福国民。 据IDA中国区司长李斯勤对《商务周刊》介绍,IDA现在约有1400名员工,在中国上海、印度班加罗尔、卡塔尔多哈、美国旧金山等主要市场设有分部。新加坡各级政府部门及法定机构均设有CIO一职,有些CIO直接由IDA派驻人员担任。CIO和派驻在各部门的IDA官员业务上直接向提供服务的部门领导负责,技术上向IDA报告,以确保分权式执行。 新加坡的电子政府至今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1980—1990年,最先启动了公共服务电脑化项目,该项目实施8年后共精简了5000个岗位,占当时公务员总数的7.2%;1990年代初期到20世纪末,其工作重心转向连接政府服务与企业;2000—2006年是电子政府行动计划(eGAP)的一期和二期,一期包括电子服务交付、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战略方向,二期重点放在将易连接、整合的增值公共服务提供给客户,同时将民众联系得更为紧密。 作为“智慧国2015”的核心内容,2006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全新的电子政府发展理念“整合政府2010”(iGov2010)。从电子政府(e-Government)到整合政府(i-Government)的转变,已经超出了技术层面,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增进民众在电子政府中的参与度,强化政府的能力和协同性。比如2008年新加坡推出SOEasy项目,这一工程将历时8年,总投资达13亿新元,目的是建立一个横跨政府部门的集成式语音、图像、视频和数据办公环境,通过即时通信、桌面视频会议和留言板等工具,在机构内部和各机构之间实现安全无缝的协作。 新加坡连续5年在埃森哲《全球IT报告》中被评为全球三大最佳电子政府之一,并位居日本早稻田大学2009及2010年“国际电子政府排名”的首位,和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全球IT报告中电子政府准备度分类指数第一。但“电子政府”和“整合政府”究竟给企业和市民带来了哪些好处呢?IDA的官员称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1989年开通并数次升级的贸易网(TradeNet)项目,整合了30余个政府部门和监管单位的流程,使贸易通关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7天减少到10分钟以内,每年为新加坡企业节省10亿美元。 申领营业执照是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的前提条件,由于牵涉到众多政府部门,营业执照的申领不但程序复杂,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新加坡政府通过构建OBLS(网上商业执照服务)系统,实现30多个政府部门的业务整合,通过“一次申请、一次支付”即可直接实现超过200项商业执照申领业务,开办新公司的办理时间从过去的5天减少到了现在的1天,该项目2005年获得“联合国公共服务奖”。 再如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CPF Board)、财政部和IDA于2003年推出的“SingPass”(新密)统一认证平台,整合了60多个政府部门的1600余项服务,15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就业准证持有人及家属准证持有人,都可上网申请和开通自己的“新密”密码,登录后可直接查询公积金、申请使用公积金、申请住房贷款、报税、申请市政部门的各项服务乃至预定公共体育馆的各种场地等等。 在世界各国,电子政务的一大瓶颈是资金约束。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记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它如何解决财源问题。据李斯勤介绍,新加坡形成了由“一部、一局、四委员会”组成的电子政府体系,“一部”即财政部,“一局”即IDA,“四委员会”指公共服务21系统委员会、ICT委员会、公共领域ICT指导委员会和公共领域ICT审查委员会。财政部作为电子政府资产的拥有者,为电子政务计划和项目提供资金,负责解决机构之间妨碍服务和程序整合的跨界问题。4个委员会则保障了电子政府推进工作按照“分层管理、分类处理、分权执行”的模式进行。自实施iGov2010计划以来,新加坡还成立了整合政府理事会,由财政部常任秘书长担任主席。 有“财神爷”在背后支撑,IDA的工作推进相当顺利。比如在记者参观的NETS星网电子付款公司(是一家新一代非接触式POS终端、电子钱包、现金卡等服务商),IDA都有资金资助或联合投资,该项目使新加坡目前有600万张采用非接触式电子钱包应用平台的现金卡用于支付公共交通,IDA和NETS等公司一共为该项目投资了1600万元新币。 自2009年8月起挨家挨户去铺设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NBN和无线@新加坡这类项目,属于投资巨大而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为吸引更多家庭用户,NBN指定网络铺设供应商OpenNet公司免去了接入居民的15米光纤安装费用,先发告知信,再上门沟通以签署安装许可协议。无线@新加坡则直至2013年均为免费。李斯勤介绍,一开始承建商对NBN项目的投入犹豫不决,IDA通过向它们提出合作协议的形式“引领”运营商进行投资。2009年IDA在服务采购方面一共投入11亿新币。为了让国民体验借由NBN实现的新一代网络服务,IDA还于今年6月17日在市中心的购物广场内推出资讯通信体验馆(iExperience),吸引市民体验高清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电子课室等信息技术应用。 2010年4月,IDA与6家公司合作,针对旅游、酒店和零售产业推出基于位置的移动商务服务“数字礼宾”,未来两年开发部署该项目的共同投资额将达到1000万新币。最近,IDA还将和产业界联合投资630万新币,通过TradeNet平台整合海运货物运输保险、货运管理和贸易金融等关键业务环节,使供应商能够直接通过采购系统在线向银行申请交易。IDA局长戴荣利介绍,所有的这些项目都是IDA牵头发起,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则面向企业界公开招标,其具体经营运作政府并不插手。 “IDA就是整个新加坡的CIO。”一位新加坡本地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新加坡迈向智慧国
时间: 2024-09-22 06:32:52
新加坡迈向智慧国的相关文章
新加坡建“智慧国” “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之机
新加坡建立资讯通信"智慧国"的脚步正在加快.随着中国信息化技术输入开放程度增加,新加坡正在与中国一些城市展开信息化合作. 6月20日,新加坡发布新一代电子政府总体规划"电子政府2015"(eGove 2015),同时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iN2015)十年规划的一部分. "智慧国2015"是新加坡在政府层面力推各类咨询通信技术,同时将这些技术输出国门,中国就是其主要技术输出国. "这是新加坡政府通信技术方面最
中国智能家居厂商进军海外 助力新加坡智慧国建设
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新加坡构建"智慧国"尤为突出,如不出意外,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而来自国内智能家居品牌ORVIBO欧瑞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获得新加坡"智慧国2025"首批集采项目的厂商,助力新加坡打造绿色.环保的智慧化住宅区. 物联网是个泛概念,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其应用主要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为主,尤其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在全球掀起一股以建设智慧城市为主的热潮.在亚洲国家
从新加坡“智慧国2025”看大数据治国
去年,戴尔公司曾经做过一个有关科技改善人和企业表现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新加坡表现突出,综合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和旧金山,在纽约和悉尼等城市之前,说明新加坡的科技水平不容小觑,在科技促进人与企业表现方面,更是表现卓越. 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一项名为"智能城市2015"的信息化计划,这个为期十年的发展蓝图,目的是要通过大力发展ICT产业,应用ICT技术提高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由ICT技术驱动的智能城市.经过十年的努力,新加坡于2014年将该发展
全新通信技术蓝图为新加坡智慧国平台提供技术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2014新加坡信息通信及媒体商务交流大会(imbX2014),暨3721.html">2014年亚洲通讯展,于6月16日在新加坡 举行.参观者将得以一窥新加坡高科技生态系统可提供的部分最新技术.展会展示了智慧国的无限可能,如通过整合手机和无线网络来复制异构网布署.利用视频和图像分析来预估指定地区清洁水平的区域管理系统. 新闻部长雅国博士(
新加坡将成立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
新加坡总理公署20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于今年5月1日成立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该机构将隶属于总理公署,致力于推动该国"智慧国"建设. 公告说,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将由一个部长级委员会领导,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担任委员会主席. 公告说,智慧国及数码政府工作团将由智慧国及数码政府署和政府科技局组成.智慧国及数码政府署将整合财政部负责数码政府事务.通讯及新闻部负责政府科技政策的部门以及原隶属于总理公署的智慧国事务署.此前隶属通讯及新闻部的政府科技局将成为总理公署下属机构,执行智慧
新加坡“智慧国”探秘一:布局云计算
新加坡资讯通信的发展历程,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从新加坡政府推行"国家计算机化计划"时算起.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相应推出了6代国家资讯通信整体规划.这些国家级计划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规划和建设,以发展资讯通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确保及时有效地部署和应用资讯通信技术.近日,飞象网记者前往新加坡实地探访"智慧国20.5"发展现状,对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多位高层进行了现场采访.我们将分篇为大家解读新加坡政府在推动电子政府.数据中
华南师范大学:迈向智慧校园的“极简”之路
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变革阶段,智慧教育技术环境.支持服务体系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为了给学校师生带来全新的网络体验,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的信息服务质量,华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进行了骨干网升级改造,借助锐捷网络的极简校园网解决方案,建设了覆盖全校教学楼以及石牌和大学城校区9000间宿舍的无线校园网,走出了一条迈向智慧校园的新道路. 图:华南师范大学校园 提升校园智慧的"五个需求" 华师始建于1933年,1996年进入国家
把握城市新常态 迈向智慧城市2017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五年政策设计.试点建设.行业聚力和社会关注,已经从理念探讨.定义辨析.初期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到新的思维创新.质量与安全正逐渐成为核心主题之一."城市大脑"是从综合技术整合向城市深度认知转型的标志性体现,善用其思维来创新实践是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凝聚全行业要素构建新时期的发展要略是实现智慧城市事业化的唯一途径.坚持"神经网络"和"毛细血管网络"等感性理论,回归"城市大脑&q
迈向智慧化 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拓展
万物互联时代已经开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息通信业"十三五"规划物联网分册指出了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目标,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智能信息服务的比重大幅提升.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物联网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