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四十余名倭寇杀死砍伤平民和士兵三千余人,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戚继光率领的十三次战役中,歼敌数以万计,其中最大伤亡竟然仅有69人,乌合之众如何战胜倭寇“特种兵”?“鸳鸯阵”又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呢? 文/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十余名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向杭州进逼,抢掠之后逃向淳安。这本来只是一起抢掠事件,抢也就抢了,事也不大,可这帮路盲不知是不是没有向导,转了半个多月,居然转到了南直隶(今江苏一带),在常州、苏州附近抢了一把,竟跑到了南京城下! 最后在大军围捕下,这群小毛贼才最终被歼灭,据说当时被他们杀死砍伤的平民士兵已达三千余人。 一直以来,这个故事都被用来说明明军的腐朽、无战斗力,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在它的背后,隐藏着让人惊心动魄的真相。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抢掠,因为参与这次抢劫的四十多个倭寇并不是一般人,他们是浪人。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武术和体能训练,大多数人都练习剑道,练就了一身砍人的技术,即使参加黑社会火拼,拿西瓜刀对砍,估计一个对付五六个都不成问题。 这样的四十多个倭寇,其战斗能力可想而知,在当时,大致就相当于四十多个特种兵,而驻守各地的,大都是战斗力极差的守备兵,或是民团团练,基本上也就算个民兵水平。 招兵简章决定员工素质 戚继光二十八岁时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时刻盼望着大干一番事业。扯,取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弓箭,从容地命令部下: “此处哪里有高地,带我去。” 站在高地上的戚继光审视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众多的明军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败局已定了。然而他决定挽救危局——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 戚继光拈弓搭箭,拉满了弓弦,瞄准带头冲锋的倭寇头领,射出了致命的一箭,十年前的苦练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机会说到就到,戚继光刚刚上任一个月,倭寇就来了。这一次他们抢掠的目标是浙江慈溪。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慈溪东南的龙山,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龙山之战就此拉开序幕。这场战役之所以著名,并非有着什么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只是因为它实在过于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开始,又莫名其妙地结束。 终于遇到
敌人了,戚继光十分兴奋,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他们都跑光了。 威风凛凛的明军果然不同凡响,遇到人数远少于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触即溃,别说攻击,连逃命都顾不上。前锋溃败,中军也动摇了,连戚继光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逃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然而惊愕的戚继光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挣脱副将的拉 戚继光十分高兴,他决定借此机会与倭寇大战一场。根据情报,倭寇只有上千人,为确保安全,他召集了上万名士兵,准备以多打少,用胜利庆祝开门大吉。 然而他并不知道,开门不一定会见喜,有时也会碰钉子的。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他们都跑光了。前锋溃败,中军也动摇了,连戚继光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逃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这样下去,不被累死,也会被连累死。戚继光决定上书,要求重新练兵。 文书送了上去,胡宗宪看过之后,冷笑一声,给了他一个十分经典的回答:“浙江人要是能训练出来,我早就去练了,还用等你来?!” 戚继光思考片刻,说出一句话,让胡宗宪改变了主意:“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偶然路过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他经过的地方,叫做义乌,他看到的场景,是打架斗殴。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义乌矿工、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械斗,双方参与殴斗人数累计达三万人左右,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二千五百余人。 那是让戚继光永生难忘的一幕,无数平凡的义乌百姓在那一刻变得如此不平凡,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阵,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击敌人,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着凶光,狂叫着冲进敌阵,大砍大杀,生人勿近。 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一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 “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他只是急忙赶了回去,并连夜求见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胡宗宪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对于义乌人的战斗精神,戚继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提高招兵标准条件,只有最为精锐、最为勇敢的义乌人,才能成为这支强大军队中的一员。 那么要想加入戚家军,必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大致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类比答案:即使你能通过层层海选,进军选秀节目总决赛,也未必能考得上戚家军。 绝非耸人听闻,在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有着这样一份详细的招生简章,如果不服气,大可以去对照一下: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概括起来,戚继光要找的是这样一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事实证明,义乌确实人才辈出,虽然戚继光招聘要求非常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千多人光荣入选。 解读 管理培训上有一句哲理名言:选择比培训更重要。 戚继光选择部属先有战术模式,然后根据战术模式再去选择人员,此之所谓:古之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曾国藩选人也如此,他只找湖南乡下人,粗手大脚,憨厚老实,亦是配合他的战术要求。这,让我们感悟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企业在选人时,亦应考虑这几个要素: 与业务模式或工作模式的匹配; 与公司管理风格的匹配;与公司文化的匹配。 企业领导者可用心分析那些未做出什么贡献就离开公司的员工,那些怀着怨恨离职的员工,还有那些反戈一击的背叛者,在公司当初选择他们的时候是否看出些端倪,选人真的要慎之又慎啊! 鸳鸯阵——协作法则克服个人缺陷 经过严格训练,义乌军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战斗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无奈地发现,虽说每次都能击败敌人,却总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伤亡比例差不多。 这实在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凶狠,实事求是地讲,日本倭寇的战力确实极其强悍,因为这帮人孤悬海外搞抢劫,随时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只能拼命,而其中更为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一个日本人要想熟练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经过五年以上的训练,而且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近身搏斗时,他们的刀很少与明军武器相碰,出刀极其冷静,总是窥空出击,专斩没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击则已,一击必是重伤。说他们是武林高手,实在一点也不夸张。 相对而言,义乌兵的战斗精神也很顽强,但毕竟训练时间短,武艺这东西又不是烧饼,说成就成,而与对方死拼,实在也不划算,自己手下只有四千人,全日本的人都有成为抢劫犯的潜质,就算拼死对方四五千人,也是无济于事的。 戚继光很清楚,如果单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难消灭倭寇,但在那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除了抄家伙和敌人对砍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在戚继光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人来到了他的身边,帮助他找到了那条制胜之道。唐顺之,当时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就是明军的总参谋长,交给戚继光一本书,并告诉他,制胜之道就在其中。 在唐顺之交给戚继光的那本《武》里,有一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即新名鸳鸯阵之谓也。这种全新的阵型即因此得名—鸳鸯阵。鸳鸯阵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阵法,在此后的百年之中,人们却依然无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两万余名倭寇向浙江进发,目标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当戚继光赶到宁海的时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陆,看见明军赶到,他们却并不惊慌,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明军最为畏惧的就是近身搏斗,只要靠近他们,击破前军,他们就会争相逃窜。 他们发动了冲锋,事情的顺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们刚刚冲到明军面前,还没来得及动手,对方的队形竟然自行崩溃,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倭寇们十分高兴,在他们看来,即将开始的又是一次猫追老鼠游戏。 但如果他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些看似慌乱分散的明军却都有着相同的人数—11个。而在他们普及算术教育之前,就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号令:“列阵!” 于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阵型——“鸳鸯阵”就此出现在倭寇们的眼前,这也是它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这是一个尽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它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十一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他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十个人分成两列纵队,站在他的背后。 虽说只有十个人,他们却持有四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和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掷标枪发动进攻 掩护盾牌兵的,是站在他们后面的狼筅兵,所谓狼筅,是一种特制的兵器,形状十分怪异,以长铁棍为主干,上面扎满铁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铁丝网一样,任谁也过不来。 狼筅兵的后面,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所谓无知者无惧,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冲,但还没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或者是被狼筅钩住,倒刺拉扯几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层皮。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倭寇没冲多久,就被标枪、狼筅和长矛杀死大半,剩下的虽然不知道这套阵法的结构和奥妙,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不快跑就死定了。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200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解读: 可以明显地看出,这十一人的步兵班组成一个有机的团队。取得预定战术的成功,要靠各个士兵分工合作,很少有个人突出的机会,正由于如此,主将戚继光才不惮其烦地再三申明全队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并以一体赏罚来做纪律上的保证,就是“连坐法”。 以上这段描述或许能给我们业务管理者一些启示,因为多数业务管理者常会犯倭寇入侵初期明朝统治者类似的错误:只有指标没有指导。各个单位业绩指标都规定的清清楚楚,但是如何达成这些指标?运用哪些行之有效的业务模式?各个单位之间如何配合?我们则发现大家只有理念、经验和说教,唯独缺乏一套战术模式。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就是指这类思路不清晰的业务管理者。 变阵——与环境灵活匹配的动态法则 随后,为了反击侵犯台州的倭寇,戚继光率部前往台州城,在离城两里的花街与倭寇遭遇。 如之前一样,戚继光又摆出了鸳鸯阵,倭寇们则排出一字阵迎战。所谓一字阵,就是一字排开,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发生了,戚家军虽然取得了优势,砍杀了很多敌人,却未能如以往一样,迅速击溃敌军。 在后方观战的戚继光也很纳闷,但片刻之间,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鸳鸯阵是一个威力强大的阵型,但毕竟有十一个人,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间,而花街地形狭窄,根本施展不开,战局自然陷入僵持,于是戚继光下达了第二个命令:“变阵” 瞬息之间,鸳鸯阵突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了第一次变阵。 队长身后的两列纵队各自分开,以五人为单位进行布阵,狼筅兵迈步上前,与盾牌并列,形成第一道防线,两名长枪手跟随其后,短刀手殿后,开始独立作战。 如果说鸳鸯阵是戚继光改编自唐顺之原创的话,那这个阵型应该算是他的独立发明创造,主要用于狭窄地区的巷战,它的名字叫五行阵。 毕竟人少好办事,五个人比十一个人要灵活得多,倭寇们挥舞长刀,面对五行阵,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挂住,顷刻之间就会被长矛刺穿,虽然许多人持刀狂呼,死战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几个窟窿,实在没有更多的收获。 于是他们决定逃跑,也就在这个时候,戚继光再次下达了指示。阵型就此开始第二次变化 在命令下达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两名长枪手紧跟在他的身后,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别站在长枪手的侧方,保护他们的侧翼。阵型在狼筅兵的带领下,开始发动追击。 这是鸳鸯阵的第二种变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阵。主要用于冲锋进攻,或是敌军败退时的追击。 当然对于日本人而言,阵型变不变,实在已经不重要了,五行阵和三才阵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选择。戚家军追击残敌,再次大获全胜。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在新河之战与花街之战后,倭寇大势已去,戚继光继续发动攻击,并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军,同年五月末,进犯倭寇全线败退,日本的仁兄们乘兴而来,被人追着屁股打了一个月,没有抢到钱,反而赔了本,只好败兴而归。 这是一次光辉的战役,是一次以戚继光的彻底胜利,日本倭寇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的战役。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它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解读: 很多公司都强调规则的严肃性,但是却恰恰忽略了如何在规则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在设立分公司时如何兼顾地方的人文习惯,在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兼顾工作性质带来的行为差异等,而不是一遇到不得不违背规则去做的事情的时候,匆促的“法外施恩”,破坏规则。戚继光的“变阵”既尊重了规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有应对环境变化的预案,能够临危不乱,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规则的灵活处理。企业在应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时,人才的工作性质变动时,也需要有随时“变阵”的预案。
戚继光的团队兵法
时间: 2024-10-22 08:37:11
戚继光的团队兵法的相关文章
大文盲刘邦如何管理团队
秦末,刀兵四起,随着阿房宫的熊熊烈火,秦王朝灰飞烟灭. 这时,形成了两大势力集团:以项羽为核心的楚集团.以刘邦为核心的汉集团.在形式上,项羽已经夺取了天下,分封诸侯,刘邦也是被项羽分封的诸侯之一. 在此之前,刘邦率先攻破函谷关,封禁了秦皇宫.于是有了"鸿门宴"的故事.在鸿门宴后,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就做出了一个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须知此时的刘邦,人马不足项羽的1/4,而且此时还没有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位大将,可谓羽翼未丰.而范增如此预言,
苹果新传奇的中国启示:在国际化发展中运用兵法智慧
走出去成就苹果传奇 NBA有句名言:"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在大浪淘沙的商业世界,这句话则可以换作:"永远不要低估传奇公司自我超越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新传奇,苹果公司又一次做到了.4月24日,苹果公布最新财报,在刚刚过去的上一财季,苹果公司实现了116亿美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4%,远超市场预期. 很多人将苹果的成功归因于乔布斯的天赋异禀和苹果产品的创新无限,这当然无可争议.但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苹果传奇的不断延续,还受益于另一个发展战略--国际化.
万事不离战略 安防企业出海当以“兵法”谋全局
近几年一些大型国际安防展中,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中国安防参展企业的增多,即使没有选择参展的途径,也有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在业务体系中新增了海外业务分支,定向培养自身的海外团队.自2013年开始,国内安防企业"出海"的现象有增无减,无疑,海外广阔的安防市场,显然已吸引了国内众多厂家的关注和角逐. 海外市场固然广阔,但机遇从来都是和挑战并存,进出口贸易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贸易保护主义.关税.汇率等因素的波动都和出口贸易挂钩,这是出海企业必须习惯面对的问题.同时,随着国
提升团队研发效能利器,《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插件全球首发(附插件下载地址)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于2017年2月9日首次公布,瞬间引起全民代码规范的热潮.2017年9月底,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PDF终极版,2017年10月14日,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规约插件全球首发. 手册与插件的下载地址在此: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终极版)下载地址 Java规约插件下载地址 插件全球首发仪式 经过247天的研发,阿里巴巴于10月14日上午9:00在杭州云栖大会<研发效能峰会>上,正式发布<阿里
【收藏】5W+条海内外网络数据分析得出首份《顶级数据团队建设全景报告》,直击数据团队建设现状及问题
我的公司是否需要独立的数据团队? 我该何时.怎么样建设自己的数据团队? 数据团队的价值如何衡量? 针对这些业内普遍存在的数据团队建设问题,7月11日,技术联盟伙伴--大数据文摘联合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重磅发布首份<顶级数据团队建设全景报告>(下称<报告>). 历时3个月的调研,<报告>囊括50,000+条海内外网络数据分析.1,000+份调查问卷内容,和10位海内外业界大咖深度访谈内容,针对"数据团队建设现状"和"数据团队建设要素"
Facebook、微信团队、Twitter、微软开源软件列表一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infoqchina),编辑小智:36氪经授权发布. 对于为什么要发布开源项目,Facebook开源项目负责人曾经解释过:一是开源能够帮助他人更快地开发软件,促进世界创新,主要是社会价值层面的考虑.二是开源能够倒逼Facebook的工程师写出更好的代码.三是开源能够更有效利用社区的力量,帮助Facebook一起解决难题.开源,让世界更美好,不是吗? Facebook开源软件列表 从Facebook的GitHub账户中可以看到,Face
浅谈高风险多团队协同的项目管理方法
背景案例 在刚刚结束的项目中,从开始到发布上线,全程伴随着多个高风险,每个模块的技术方案,都涉及到多个团队的沟通协调.在项目管理成本极高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并完成项目的如期上线,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文不再累述项目管理各阶段任务和经典管理方法,更多地是从成本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角度,总结一些软技能的落地方法. deadline反推里程碑 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看一下deadline与项目发布风险的关系: 项目时间越短,发布风险越高:但项目时间拉的很长,发布风险也同样极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业务的变
MySQL内核月报 2014.08-TokuDB·社区八卦·TokuDB团队
第一期先介绍下TokuDB团队吧. TokuDB自从开源后(更赞的是开源了所有的commits),逐渐被大家所熟悉,MariaDB 5.5系列和Percona Server 5.6的GA版本中,都以plugin的方式集成. 3位(Tokutek)创始人: Michael A. Bender , Martín Farach-Colton , Bradley C. Kuszmaul 2012年他们合发了一篇208页的pdf[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for Bi
【项目篇】Android团队项目开发之统一代码规范
前言 团队项目开发前的统一三要素:统一需求/开发文档,统一代码规范,统一环境(编译/测试/发布). 一个项目团队,要想有高效的产出,必须在团队协作上下好功夫,必须在项目开发统一进度上做好协调.只有在高效的协同环境下,才能有优质的产出.这是我多年的经验之谈.也是配合过多个团队之后的深刻感悟. 每一个程序员都是有独立开发思维模式,都有自己的编码行为和操作习惯.所以,在一个团队中,怎么做到更高效的协同,不仅仅是每个开发者自身的协同配合能力,更重要的是项目管理者,怎样做到统一要求和统一实行. 举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