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要卖润喉糖的消息,似乎除了刺激股市的变化外,更多地是在业内产生的不安———药企会不会变成一个生产百货的“综合性行业”?
而有研究者认为,药企的“不务正业”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扩张行为,并会进一步加大与外企间的新药研发距离。
不务正业的暴利吸引
此前公告显示,片仔癀经营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糖果制品,从润喉糖到药妆,片仔癀非药物业务迅速扩张。而近几年,以云南白药的药妆和药物牙膏为龙头,康美药业、马应龙、陈里济、上药集团、天士力、片仔癀……接连开始大搞副业———生产茶、糖、药妆、眼霜等等。市场对这些产品回报的丰厚,大有逐步赶超其母体产品医药的趋势。
据2009年年报显示,片仔癀实现化妆品、护肤品营业收入3725.08万元,为公司带来营业利润2070.28万元,毛利率达到55.58%。2010年第一季度季报片仔癀报告营业收入19,232.10万元,片仔癀化妆品及日化产品增加143万元,同比增长23.58%。近年来,同仁堂推面膜、康恩贝推护肤品,去年天士力高调进入茶领域,投资30亿开发出了高端茶“帝泊洱”系列。今年五月,上药旗下的中华药业在上海推出了药妆新品,上药称药妆市场未来可能成为除工商业之外的第三利润增长点。而云南白药、滇虹药业、马应龙、同仁堂、仁和药业、片仔癀、三精、修正药业等一批本土药企也纷纷开始经营“副业”。
深圳一家证券公司分析师认为,医药渠道变革为药妆和日化的发展提供了途径。医改促使药品份额缩减,市场竞争加剧,零售药店的非药品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这对医药本身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扩张行为。大批投资进入非医药领域,这将日益拉大中国药企和国外巨头研发新药的距离。”这位研究员对南都说。
据了解,中国药企抢食这块诱人的蛋糕仅仅是市场的表面现象。“国内对新药研发从政策、资金和自我动能都缺乏的情况下,快速消费品显然是医药企业借助品牌占据市场获利的方便之门。”
研发之痛:让位外企?
一家年产值只有几个亿的小型药企老总谈到从事快速消费品制造的业内现象时,对南都抱怨说,“研发新药连大企业都不愿意出钱出力花费时间而进入快消领域,中小型药企更谈不上研发投入了。”
据了解,国外研制一种新药动辄数以亿计的费用,而从筛选到投入临床需要数年时间。制药巨头的研发费用一般能达到产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一些医药巨头除了稳坐祖宗遗留的秘方获利外,没有投入更大份额研发新药。”上述研究员对南都说。
据了解,国际制药巨头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快速招募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缩短临床研究时间,推进新药产品上市。如我国乙肝、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对于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国际制药公司来说可以很轻松地征集到合适的病例,而这在美国、欧洲却很难办到。目前辉瑞、罗氏、拜耳、礼来等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进行新药“创制”。但其核心技术绝不外包给中国的合作者。
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中国的中药有着几千年的“临床经验与成果”,外企从中筛选活性物质,把东方的有效成分、化合物挖掘出来,供其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他们的药物,开发中国人、亚洲人需要的药物。
中国医药行业面临专利缺乏、创新乏力的困境之外,药品降价大趋势对行业而言也并非利好。医药行业进军快消行业,是在深层次的政策和市场的制约下的另辟蹊径。
据了解,中国医药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科研院所———但迄今为止,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屈指可数的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