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一)—Composite模式

今天开始学习Composite模式,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Composite模式使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下面给出这个模式的结构图:

如果把Composite模式看成是树形结构的话,那么它主要角色有:

1)树干角色(Component):该角色是一个抽象类,它定义了一些操作增删树叶(Leaf)的操作。

2)树枝角色(Composite):树枝上有很多树干,树枝也是树干的一种。

3)树叶角色(Leaf):树干上的树叶,也就是Component中的具体操作对象。

说到Composite模式,让我想到以前项目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做一个影视节目列表的树形结构,要求支持二级分类,由于当时还没接触过设计模式,这个东西让我搞了好久,才弄好。

现在使用Composite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简直太简单了,别说是二级了,N级都没问题。下面我就用Composite来实现它,代码如下: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abstract class MovieClass{//Component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ArrayList<MovieClass> list;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MovieClass component);
public abstract void remove(MovieClass component);
public abstract void display();
}
class Program extends MovieClass{//Leaf
public Program(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add(MovieClass component){

  System.out.println("you can't add component to a proagram object");
}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name);
}

public void remove(MovieClass component) {
  System.out.println("you can't remove component to a proagram object");
}
}
class ConcreteMovieClass extends MovieClass{//Composite

public ConcreteMovieClass(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list=new ArrayList<MovieClass>();
}
public void add(MovieClass component) {
  list.add(component);

}

public void remove(MovieClass component) {
  if(list.contains(component)){
   list.remove(component);
  }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name);
  for(MovieClass mc:list){
  mc.display();
  }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rogram pro=new Program("大汉天子");
  Program pro2=new Program("贞观长歌");
  ConcreteMovieClass cmc=new ConcreteMovieClass("电视连续剧");//一级分类
  cmc.add(pro);
  cmc.add(pro2);
  Program pro3=new Program("满城尽带黄金甲");
  Program pro4=new Program("色戒");
  ConcreteMovieClass cmc2=new ConcreteMovieClass("最新影视");//一级分类
  cmc2.add(pro3);
  cmc2.add(pro4);
  Program pro5=new Program("越狱");
  Program pro6=new Program("英雄");
  ConcreteMovieClass secondCmc=new ConcreteMovieClass("热播美剧");//二级分类
  secondCmc.add(pro5);
  secondCmc.add(pro6);
  cmc2.add(secondCmc);//在一级分类(最新影视)下添加二级分类热播美剧
  ConcreteMovieClass root=new ConcreteMovieClass("root");
  root.add(cmc);
  root.add(cmc2);

  root.display();//显示节目列表

}
}

这个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并不通用,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节目的来源(也就是Leaf)基本上都是从数据中读出来放到一个javabean中,我们不可能让这个bean来再来继承我们的(Component),至少绝大部分情况是这样,而且还要有很多操作要实现,如判断一个component是否是单个对象还是一个对象的组合,这个对象是否有子节点(Component),父节点(Component)以及异常处理等等。实现一个树形菜单的通用程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由于大家对设计模式关注不是太高(我写了那么多设计模式的文章,连个拍砖的都没有,伤心。。。。。。),以后有时间我再补上。

Composite模式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1)优点:使客户端调用简单,客户端可以一致的使用组合结构或其中单个对象,用户就不必关系自己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整个组合结构,这就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2)缺点:我觉得Leaf类完全不应该来实现Component,应为它基本只是使用一个显示的作用,不能进行其他的操作如添加、删除等,如果实现Component容易产生误操作。

3)适用情况:比较适合做各种各样的树形菜单。

时间: 2024-11-02 03:04:50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一)—Composite模式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Factory Method模式

<设计模式>一书对Factory Method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Method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我的理解:FatoryMethod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或者说抽象类,实际上就是个抽象工厂abstractFactory),它的内部有一个创建对象的方法,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的类型,这个方法就是FactoryMethod:让子类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一) Facade外观模式

GOF<设计模式>一书对Facade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接口.Facade模式定义了一个更高层的接口,使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大致意思是说:使用一种比原有方式更简单的办法与系统交互.例如,我们把一个很文件的文件,放在了第二抽屉里,而第二个抽屉的钥匙放在了第一个抽屉里,我们要想取出这个文件,第一步肯定要拿到第一个抽屉的钥匙,然后打开它再拿出第二个抽屉的钥匙,最后打开第二个抽屉取出文件. 我就上面说的那个情形写一下实现代码,首先我们要实现二个子系统,呵呵,把抽屉比喻

kvm虚拟化学习笔记(二十一)之KVM性能优化学习笔记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koumm.blog.51cto.com/703525/1606422 本学习笔记系列都是采用CentOS6.x操作系统,KVM虚拟机的管理也是采用virsh方式,网上的很多的文章都基于ubuntu高版本内核下,KVM的一些新的特性支持更好,本文只是记录了CentOS6.x系列操作系统下KVM优化的点,有很多都是默认支持开启了的,除了采用virtio方式的磁盘IO,与网络IO接口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三)—-Strategy策略模式

GOF<设计模式>一书对Strategy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定义一系列的算法,把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Strategy模式使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 Strategy模式以下列几条原则为基础: 1)每个对象都是一个具有职责的个体. 2)这些职责不同的具体实现是通过多态的使用来完成的. 3)概念上相同的算法具有多个不同的实现,需要进行管理.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它的具体使用,这个例子是关于数据库连接的.代码如下: interface DatabaseStrate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Adapter适配器模式

GOF<设计模式>一书对Adapter模式是这样描述的: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这段话大致是说:我们需要一种方式,为一个功能正确但接口不合的对象创建一个新接口.例如,客户给我们如下需求: 1)为都有"显示"(display)行为的点.线.正方形分别创建类. 2)客户对象不必知道自己到底拥有点.线.还是正方形.它只需知道拥有这些形状中的一个.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将这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二)—FlyWeight享元模式

一.FlyWeight模式定义: 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 二.模式解说 也就是说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有多个相同的对象,那么只共享一份就可以了,不必每个都去实例化一个对象.在Flyweight模式中,由于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对象,所以在Flyweight(享元)模式中常出现Factory模式.Flyweight的内部状态是用来共享的,Flyweight factory负责维护一个对象存储池(Flyweight Pool)来存放内部状态的对象.Flyweight模式是一个提高程序效率和性能的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二十)—Visitor访问者模式

Visitor模式定义: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使你不修改各元素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也就是动态的增加新的方法. Visitor模式结构图: Visitor模式中主要角色: 1)访问者角色(Visitor):为该对象结构(ObjectStructure)中的具体元素提供一个访问操作接口.该操作接口的名字和参数标识了要访问的具体元素角色.这样访问者就可以通过该元素角色的特定接口直接访问它. 2)具体访问者角色(ConcreteVisitor):实现Visto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六)—Proxy模式

一.Proxy模式定义: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二.模式解说 Proxy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这个访问层也叫代理.Proxy模式是最常见的模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我们买火车票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十七)—Memento备忘录模式

一.模式定义: 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就可以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前的状态. 二.模式解说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某些对象的状态处在转换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需要保存此时对象的状态,以便程序运行到某个特定阶段,需要恢复到对象之前处于某个点时的状态.如果使用一些公有接口让其它对象来得到对象的状态,便会暴露对象的实现细节. 三.结构图 1) 备忘录(Memento)角色:备忘录角色存储"备忘发起角色"的内部状态."备忘发起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