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数据访问技术简介

在介绍SQL Native Client编程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Microsoft提供的所有数据访问技术,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些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连接到SQL Server 2005。自然,如果希望能够使用SQL Server 2005的所有新增功能并且获得强劲的性能,则还是应当使用ADO.NET 2.0。

Microsoft所提供的数据访问技术包括DB-Library、ESQL、DAO、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即MDAC,包括ODBC、ADO和OLE DB)、ADO.NET和SQL Native Client,下面将说明哪些技术在未来会继续得到增强,以及哪些技术在未来会被弃用或排除。

9.1.1 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

通过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MDAC),开发人员可以连接到种类繁多的关系和非关系数据源,并且使用这些数据源中的数据。

1.MDAC的主要版本

要检查当前操作系统中所安装MDAC的版本,可以单击Windows“开始”菜单上的“运行”命令,在打开的文本框中键入regedit,启动注册表编辑器并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DataAccess路径下的FullInstallVer和Version项,可以看到MDAC的版本信息。

可以在MDAC的Web站点(http://msdn.microsoft.com/data/ref/mdac/downloads/)查找MDAC的最新版本,下载并安装到计算机中。目前MDAC的最新版本为2.8 SP1,发布日期为2005年5月10日。表9-1列出了已发布的MDAC,以及它们的支持程度。

表9-1                                    MDAC的主要版本

版本 说明
MDAC 1.5、MDAC 2.0和MDAC 2.1 这些版本的MDAC是通过Microsoft Windows NT Option Pack、Microsoft Windows Platform SDK或在MDAC Web站点发布的独立版本。这些版本的MDAC不再被支持
MDAC 2.5 该版本的MDAC随附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中。MDAC 2.5的未来Service Pack将随附在相应的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中。同时,这些MDAC Service Pack也会被单独发布到MDAC Web站点中。只能在Windows NT、Windows 95和Windows 98平台上安装该版本的MDAC。该版本当前仍旧被支持
MDAC 2.6 包括MDAC 2.6 RTM、SP1和SP2版本,分别随附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RTM、SP1和SP2中。同时,这些MDAC Service Pack根据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ervice Pack发布日程安排发布到MDAC Web站点中。可以将该版本的MDAC和它的Service Pack安装到Windows 2000、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Windows NT、Windows 95和Windows 98平台上。该版本不再被支持
MDAC 2.7 该版本的MDAC随附在Microsoft Windows XP RTM和SP1操作系统中。可以将该版本的MDAC和它的Service Pack安装到Windows 2000、Windows Millennium、Windows NT和Windows 98平台上

现在,32位版本的MDAC 2.7已经被发布到MDAC Web站点,而64位版本的MDAC 2.7将仅与64位版本的Windows XP一起发布

MDAC 2.8 该版本的MDAC随附在Windows Server 2003以及Windows XP SP2和更高版本中,这也是MDAC的最新版本

32位版本的MDAC 2.8和SP1现在已经发布到MDAC Web站点中,而64位版本的MDAC 2.8将仅与64位版本的Windows Server 2003一起发布

时间: 2024-10-10 03:46:53

Microsoft数据访问技术简介的相关文章

微软的数据访问技术小结

访问|数据|微软 微软的数据访问技术大体有以下几类:一.UDA(UniversalDataAccess)这是微软提供的通用数据访问策略.包括ADO.OLEDB和ODBC.它不光提供了数据库的访问能力,对于其它的数据存储技术也同样支持,如目录服务.Excel的表格数据和Exchange服务器数据等. 二.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这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数据访问技术.ODBC结构包含了一个普通的基于SQL的API,它利用对应的驱动程序来开发特定的数据库程序.该技术市场

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 (为软的文章)

访问|数据 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 Microsoft 数据访问组件(MDAC)在整个企业中都提供了一种对所有数据都易于使用.可编程的访问方式.在web或局域网上开发的数据驱动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能使用这些组件很容易结合来自各种各样的资源的信息,不管是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Microsoft数据访问组件包括ActiveX 数据对象 (ADO)和远程数据服务(RDS), Microsoft为ODBC提供的OLEDB供应商.开放的数据库连接(ODBC)和为Microsoft SQL Serv

大数据数据库技术简介与分类分析

说起大数据生态,不得不提大数据生态系统图,而大数据行业却不断的发生着巨变,目前的这张图应该还算比较新了. 创业者们蜂拥至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正变得越来越拥挤.Hadoop似乎已经奠定了其作为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Spark是另一个基于内存计算的开源分布式计算框架,它试图填补Hadoop的弱项,提供更快的数据分析和良好的编程接口. 分析工具领域变得异常活跃,数据应用领域正如预测一样逐渐成为重心.一些类别如数据库无论是NoSQL还是NewSQL和社交数据分析正日趋成熟. 今天就先让我们从众多内

ADO.NET数据访问技术

1.Sql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 在web.config配置文件的<connectionString>节点中编写以下代码: <connectionString> <add name="StudentCnnString" 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或Server)=.\SQLEXPRESS;AttachDbFilename=DataDirectory\Student.mdf;Integrated Sec

Java数据对象技术JDO简介

作为异军突起的新型语言,Java定义了一个标准的运行环境,用户定义的类在其中得到执行.这些用户自定义类的实例代表了真实环境中的数据,包括储存在数据库.文件或某些大型事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而小型系统通常也需要一种在本地负责控制数据存储的机制. 由于数据访问技术在不同的数据源类型中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数据进行访问成了给程序开发人员的一种挑战,程序员需要对每一种类型的数据源使用特定的编程接口(API),即必须至少知道两种语言来基于这些数据源开发业务应用:Java语言和由数据源所决定的数据访问语言.这种数

编写可移植数据访问层

访问|数据 摘要:了解如何编写透明地使用不同数据源(从 Microsoft Access 到 SQL Server 以及 Oracle RDBMS)的智能应用程序. 本页内容 引言 使用通用数据访问方法 使用基本接口 编写专门的数据访问层 从其他层使用数据访问类 一些可能的改进 结论 引言在负责咨询工作的过去 6 年中,我曾多次听说关于数据访问和操作方面的问题,它时刻困扰着用户:"如何编写应用程序,以便只需对其进行很少的改动或不进行改动即可使用数据库服务器 x.y 和 z?"由于知道数

.NET 数据访问架构指南(一)

访问|架构|数据 概述:本文提供了在多层.NET应用程序中实施基于ADO.NET的数据访问层的指导原则.其重点是一组通用数据访问任务和方案,并指导你选择最合适的途径和技术(68张打印页). 目录 ADO.NET简介 管理数据库链接 错误处理 性能 通过防火墙建立链接 处理 BLOBs 事务处理 数据分页 简介 如果你在为.NET应用程序设计数据访问层,那么就应该把 Microsoft ADO.NET用作数据访问模型.ADO.NET扩展丰富,并且支持结合松散的数据访问需求.多层Web应用程序及We

下一代数据访问:使概念级别成为现实

技术和行业的明显发展趋势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应用程序的生成方式.在 10 至 20 年前,很多行业 (LOB) 应用程序是以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为中心作为各个整体构建而成,而如今它们必须与其他系统相关联并从多种异类源生成和使用数据.业务流程已经从半自动式发展为自治式.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OA) 提出了新的一致性和共同协作要求.较高级的数据服务(例如报告.数据挖掘.分析.同步和复杂的集成)已从非主流发展为主流. 所有现代应用程序体系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需要将数据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以使

数据访问接口体系及数据对象模型探讨--[2]

对象|访问|数据|体系           数据访问接口体系及数据对象模型探讨(Beat 1.0)                                                             81_RedStar81@163.com                                               TomHornson.student@ww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