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调结构

出让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以土地为载体实现了财富从土地购买者到土地售让者的转移。房地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去十几年,也是中国的财富从居民部门向政府部门大规模转移的过程  王庆/文  “十二五”规划重点是“调结构”,重点是鼓励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分依赖。笔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是 “高投资、低消费”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而社会保障房计划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刺激消费的各种手段可以概括为两类:提高居民收入和降低居民储蓄率。笔者认为社会保障房计划,对有效降低居民储蓄率从而刺激居民消费能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  高房价是中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中国城市里,人们日常的消费、教育、医疗支出,一旦和买房子比较,恐怕都是小巫见大巫。  存钱买房,恐怕是当前中国居民,尤其是25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劳动人口进行储蓄的最重要动机。如果房价上涨速度总是快于收入上涨的速度,对于那些想买房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不得不随着房价进一步提高。  中国的高房价根源是高地价,这已成为共识。高地价的最大受益者是土地出让人,即地方政府。  出让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只是以土地为载体实现了财富从土地购买者到土地售让者的转移。从这个角度出发,房地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去十几年,也是中国的财富从居民部门向政府部门大规模转移的过程。  在这一财富转移过程,房地产开发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介。他们和任何其他中介机构一样,只是雁过拔毛,在利益链上获取一部分而已。  财富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的转移,会直接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影响。由于家庭部门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公共部门高,而公共部门的平均投资倾向比家庭部门高,财富在两部门的重新分配,自然会产生刺激投资、抑制消费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是造成中国过去十年里,投资占GDP比重快速上升,而消费占GDP比重快速下降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经验有别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试想,如果土地资源不是被政府垄断,而是家庭部门中的其他主体拥有,那由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财富转移,将发生在家庭部门的不同主体之间,而不是家庭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这样,如果把家庭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看,其财富并没有因此减少。从而,家庭部门的整体消费水平并不会受到抑制。  基于以上分析,要有效实现“调结构,刺激消费”的目标,需要改变当前这一不利于消费的财富分配格局,或者至少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社会保障房计划是朝这一方向努力的一个现实可行的政策选择。本质上,社会保障房的价格低,是由于地价低。地方政府为社会保障房低价出让土地,本质上是“还富于民”,是财富从公共部门返回家庭部门的过程。  同时,如果社会保障房计划可以带来增加总体房地产供给的效果,会帮助抑制当前整体房价过快上涨,并稳定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削弱居民部门的储蓄动机,有利于鼓励消费。  中国在未来3年-5年内,“调结构,刺激消费”能否实现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房计划的成败是关键。很多分析人士建议中国应像很多较发达国家那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降低居民储蓄率来刺激消费。笔者不敢苟同。  发达国家建立的高度发达的社保体系,的确有效地降低了居民的储蓄倾向并调动了消费。然而,那些能“有效降低私人储蓄率”的社保体系,是基于过分乐观的人口及经济增长假设之上建立的。实践证明,人口老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放缓,使发达国家的社保体系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并为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这样的社保体系,本质上是引起收入的代际转移的一种机制,它只能刺激从社保体系中受益的那一代人的消费,不仅不能使未来一代人受益,反而由于财政负担的增加可能降低未来一代人的消费潜力。  鉴于原有社保体系暴露出的弊端,当前各国相关改革的方向是“做实个人账户”,即从“代际收入的转移”转向“个人强制储蓄”模式。然而,鉴于中国居民存在很高的自愿储蓄倾向,以“做实个人账户”为特征的社保模式,并不能明显降低居民的平均储蓄率,从而也起不到有效刺激消费的作用。  中国固然需要社保体系,但其主要目的应是局限在建立一种覆盖全社会的保险机制,旨在降低小概率、不可预见的不利事件对参保人的破坏性影响。降低储蓄率并刺激私人消费不应成为社保体系的主要目的。■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时间: 2024-10-25 04:30:08

保障房调结构的相关文章

苏州副市长黄钦:苏州制造业已到调结构的拐点

郭丽琴 张丛博 随着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作为新兴服务业的先行实践者,苏州市也被列入21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之一. 苏州市一直立志GDP跑赢深圳.去年,苏州GDP总量逼近深圳,首次突破9000亿元. 然而,由于服务外包相较于传统制造业,投资金额较少,占用土地也小,对于拉动GDP及迅速提高财政收入的效果有限,故有业内人士称,苏州似乎缺乏推动服务外包的动力.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博览会"间隙独家专访了苏州市副市长黄钦,他认为,虽然有转型的反对声音

PE投资领域:因时制宜“调结构”

作者: 曾令尉 专栏Zeng Lingwei 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的紧急时刻,中国政府推出史无前例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危机仿佛已经渐渐远去,但经济"急救"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逐渐凸显.为此,中央政府定调2010年的经济政策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2010年两会,关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导向,各界代表善言如流.根据中央政策的政策指向和2009年来投资领域的变化,私募股权基金(PE)投资策略也应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促改革&qu

调结构将成下半年宏观政策主旋律

栏目:专栏 题目:[谈法论经]调结构将成下半年宏观政策主旋律 文/马光远 导语: 为了维护前半年政策的效果,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不会轻易改变,但政策的目标函数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第一阶段救急式的"维稳"."保增长"的目标基本完成. 但是另一方面,为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完成"保增长"的首要目标,宏观政策不仅代价不菲(4万亿之巨的公共投资,7.

国家创新基金今年重点瞄准调结构转方式

本报记者 霍立峰报道 4月16日,2010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启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部署了今年的创新基金工作.科技部.财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从事创新基金工作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创新基金预算规模为35亿元,重点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需求,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重点振兴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技术及创新产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探索新兴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和配套服务. 创新基金实现历史性突

工信部:保增长同时把调结构放在更重要位置

9月14日上午消息,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在在北京举行的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工业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总体向好的运行态势已经明朗,但回升基础仍不牢固,需要把调结构放到更重要地位. 娄勤俭表示,从用电的指标和运输的情况来看,都可以证明企稳回升,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主要是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而不稳定,外需不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 娄勤俭指出,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前十年保持了将近25%的增长,但最近电子信息产业回升速度缓慢,主要的原因是

调结构应有细化指标体系

郑彦 在一系列强力政策刺激之下,上海经济逐季回升,保增长已基本无虞.加快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上海经济发展的主线.然而,与经济日益回升相对应的是,调结构的任务愈加艰巨.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加剧产能行业性过剩:另一方面,许多应被淘汰的劣势产能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找到了生存的理由. 上海调结构的方向已经明确,就是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关键在于如何推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尽快建立细化指标体系.步骤如下: 第一,量化调结构的长期目标.与北京相比,上海第三产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调结构前途未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还是期待看到实际的行动 张晖明/文 8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中,明确要从5个方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继续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把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作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料主攻调结构

商务部称正在会同其他部门研究明年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新华社 图 刺激计划只微调不退出 早报讯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 根据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信息,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已然定下. 值得重视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指出,明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

财政部:下半年财政工作在保增长中更要调结构

新华网济南7月16日电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16日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下半年,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财政部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予以丰富.充实与完善,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的全国财政经建工作会上,张少春强调,财政经建工作承担着财政支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职能与使命,下一步财政经建工作要把创新政策完善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升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