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日国航正式开始降低国内机票的代理佣金(从3%降至2%)后,南航紧随其后也进行了类似的代理佣金调降消息。尽管三大航中另一家东航态度遮遮掩掩不肯明示其具体想法,但几乎没有人怀疑,这场降佣波将继续一路继续下去。
这不算一场突然的变革,事实上整个事态的发展倒更像是一场“温水煮青蛙”。
2010年,法荷航在一片反对声中将自己的机票佣金将至0,推出服务费替代了原本给予机票代理的佣金收入,这一度招来包括携程、中航服、外企航服、国旅机服、中青旅等10余家票代大佬的联合反对;国航亦早早对于国际机票的代理佣金进行了下调;如果还算是这个圈子的人,那么相信没人不知道航空公司在过去几年里是怎么卯足了劲开发自己的直销平台,而东航董事长刘绍勇当年那句“航空公司不想为携程打工”更是一度招来口水无数。
航空公司曾经依托这些网络星罗密布的票代将自己的机票推销给各式各样的渠道和客户。然而,现在航空公司显然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掌握这些渠道和客户。其好处显而易见:既能省掉以亿为单位计算的分销费用,又能把客户资源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在过去的几年间,这些航空公司几乎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一边提升直销份额,一边逐步“疏远”分销票代――那些曾经开遍大街小巷、乃至每个酒店角落的小的机票代理商数量逐日萎缩便是明证。
国内机票代理行业一直奉行的是“3+X”模式,其票代在享有3%的提成保底代理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销售额拿到一定的X提成。需要提一句,X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拿到,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规模的、和航空公司直接签订分销协议的一级代理才有资格获得,而大多数中小票代的收入则只有3%。
可怕的是,这3%竟然是大多数中小票代的收入的全部。换句话说,很多票代都是押宝着机票代理费这唯一的生意赖以生存,盈利模式极其单一。
而反观国外的情况,很少有代理人纯粹地进行机票代理和机票销售,它一般都会有一些地接服务或者商旅安排之类的延伸服务。
如果说这些例子太遥远,那么近在眼前的一个榜样就是携程,携程靠机票和酒店预订起家,但在站稳脚跟后即开始将业务线拓展至商旅、度假旅游、乃至现在的游轮、团购等等一系列业务上来。通过这些举措既降低了单一盈利模式的风险,亦将机票客户和产品进行了二度开发和利用,可谓一举两得。
而很多传统的票达则还在小作坊式的道路上不肯回头,单一经营导致客户逐渐流失,客户流失使得主营业务基数更小,然后想要开展其他业务更加没可能,其经营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所以,当票代归咎于航空公司降低代理费用让自己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时候,委实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身,为何明明清楚对方的野心却不曾未雨绸缪,为何多年来满足于小作坊式的机票销售而不肯将视野放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