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应该怎么活下去

文/金 石  数字化时代,报纸应该怎么活下去?这是一个问得不是很清楚的问题。到底是一张新闻纸的形式如何延续,还是纸张背后的新闻从业人员怎么谋生呢?但不管哪个问题,你都可以认定为全是互联网惹的祸。  “新闻业不会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消亡,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希望,但优质的内容不会是免费的。”新闻集团的默多克现在说这句话,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不过,有一个人要比默多克想得更清楚,更明白,尤其是想在好多年前,行动在好多年以前,他就是布隆伯格。没错,这位纽约市的市长先生,刚刚继续竞选连任;没错,是他一手创办了那个叫做彭博的公司,其实还是布隆伯格,译法不同而已。  《我是布隆伯格》一书第1版出在1997年,第2版出在2001年,那年9·11之后布隆伯格接替朱利安尼成为了纽约市的市长,这是他一辈子的城市,在所罗门公司他历练成为成功的投行人士,在彭博他创造了一个金融信息服务集团,在市长位置上他一坐就到了2010年,当然,他的任期还将继续。  我们目前看到的《我是布隆伯格》这本中文自传是该书的2001年版本,讲述了2001年之前布隆伯格先生的生意与生活,内容丰富,各取所需。但是,如果你有心将书中他关于传媒业发展趋势的思考,以及他在彭博的企业实践结合起来,就可以找到回答开始那个问题的几条线索:数字化时代,报纸究竟应该怎么活下去?  记住,这里没有最终答案,有的只是线索。  笨蛋,重要的是内容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布隆伯格的确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权威。  在他的企业王国中,他尝试了所有的媒介。彭博的新闻发在数百家报纸上,出版两份杂志、三份行业简讯,还有一系列图书;彭博有网络实时新闻报道,有通过电话提供的免费金融信息声讯服务,在火车站和大厦外墙的电子公告牌上还有不断更新的市场报道;彭博还用多种语言、多种形式为全世界制作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彭博
终端机,一个把全球的商业、金融和投资专业人士联系在一起的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只更新到2001年,2010年的彭博则是一个大得多的企业,一个在金融危机中还不断挣钱的企业。布隆伯格为什么要搞那么多的媒体?直到2010年,这些媒体生意都还在运营着,并非网络时代只留一家彭博网站就OK了,要知道,彭博还刚刚收购了老牌商业杂志《商业周刊》。  在信息与媒介的关系上,布隆伯格是一个不认同大师的人。在传播学领域里,曾经的大师叫做麦克卢汉,就是他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地球村”概念。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讯息,因为传播设备本身比它所要传播的内容和观点更重要。当时的麦克卢汉认为电视会消灭广播和报纸,而今天的“麦克卢汉”则会认为网络会取代一切。  与麦克卢汉不同,布隆伯格的看法是,信息就是信息:表现形式的确很重要,但实质内容高于一切。“如果没有漂亮的式样或浮华的装饰,你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让你的新闻报道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在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之后,你只有凭真本事才更有可能生存下去并最终获胜。”  布隆伯格的生意采用了可以采用的所有传播媒介,但这本身并不是他的目标,这些只是手段。他的目的,是通过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传播他希望传播的内容,技术会不断革新传播形式,但是产品是内容。  那些因为“网络非法转载”而沮丧的纸媒的编辑记者们可以因为布隆伯格的一句话深受鼓舞:“从长期来看,分析深刻、文笔精彩、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才是人们所需要的。”  我们会发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越专业的记者越能发现独家新闻,越跑腿的人越能发现鲜活的东西。好的稿件都是跑出来的,“互联网时代给整理资料带来了好处,但也毁了一代好记者。”原因在于信息太容易搜集,太容易流于表面,记者开始习惯打电话,习惯空对空。除了腿脚勤快,勤于思考也有它的价值。用布隆伯格的话说:传播方式变化迅速,但是伴随着文化的进步,内容的演变比较缓慢,富有创造力的人越来越宝贵。  “真正能够让人们感觉舒服的,是新闻内容所传达的讯息,而不是传播媒介。”  谁为你买单?  如果重要的是内容,而非传播形式,关于报纸未来的下一个问题就是:谁会为内容买单。如果一切优质的内容都可以被网络免费吸取,谁还会非得买一份报纸不可?传统媒体看到了网络的强势,纷纷走上了一条上网的道路。  让报纸上网就一切OK了,或者电子报,或者手机报?苹果手机正式登陆中国大半年来,国内的纸媒已经开始一窝蜂地“上苹果”了。这样真能解决问题吗,难道一网就灵?至少默多克发现没有,他在买下《华尔街日报》后,相反是让日报的网络版免费了。最近,他又再忙活着跟谷歌较劲,因为谷歌太容易帮助人在网上免费搜索到所需的新闻信息了。  其实,早在10年前,布隆伯格就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无论采用何种传播媒介,大多数以电子方式出售信息的公司想要获得利润都很难。”原因很简单,亚当·斯密的供给需求原理在发威。  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报道千篇一律,同时,我们还可以轻松地从大多数网站上同时看到这些内容。互联网时代,现实情况是信息垃圾过多,而有价值的信息稀缺,在这个时代所有做纸媒的人都忘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是跑腿而不是抄袭,剩下的只有抱怨。  “没有独特性就意味着供给过多,没有必需性就意味着需求较少。供给多而需求少就意味着低价格。”  为此,布隆伯格列举了一例,很适合于解释目前国内卫视节目的竞争状况。他说,大多数电视节目都是以前成功节目的翻版,大多数娱乐节目只是比其他节目或根本没有节目稍微好一点而已。既然娱乐的定义是不错但不必需,如果没有重大的附加价值,观众很容易就会找到别的替代选择:读书、看别的节目,或者干脆上床睡觉。  但是,如果电视直播的是一场“泰森对霍利菲尔德的拳王争霸赛”呢?这种节目直播之后还会按照收看次数继续计费,那些真正的体育迷们是不会在乎多掏几次钱的。收费的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别人没有但又非要不可的东西。  任何突发新闻报道都是这样的东西,任何有价值的深度调查报道也是,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则内容,点击开来却发现只有一点网络摘要而已,你会毫不犹豫地到报摊上买一份报纸或杂志,不是吗?前提还是,它真的是你需要的,而其他人又无法替代的东西。  什么样的人最不在乎花钱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当然是投资人士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布隆伯格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他的公司以每个月上千美元收取信息费用,还是能够保持增长,没有人能替代,或者说至少目前没有人做得更好。  所以,在中国,小超人李泽楷想做的是一家中国的彭博,而不是做一家中国的《华尔街日报》,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中国所有的财经类报纸都还在做梦,梦一个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出来。  未来的报纸  重要的是内容,能够收费的内容是独家的内容,包括独家的思想。如果这两点成立,你管它今后的报纸会是怎么一个样子呢?你是背后的内容生产商就够了不是吗?前提还是你的腿够勤快,你的脑子够有想法。  亚马逊不是有Kindle吗,汉王也有电纸书不是吗,苹果公司还刚推出了iPad不是吗?据说,这些玩意将是出版业的未来,不仅是图书,还包括杂志和报纸,包括一切的纸质媒体。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这些工具上承载的内容不能继续被称为图书、杂志和报纸呢?当然可以,只要
它们的内容属性没有变,一切本质的东西就没有变。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布隆伯格的远见,至少在2001年,他就写下了这样的图景:  将来的“报纸”很可能是被印在人造“布”上而不是纸上,“墨水”是隐藏在纤维里的电子晶体管,晶体管接收无线电波显示出图片和文字,就像收音机和手机接收信息一样。但它仍然是报纸,可以随机读取,你可以直接检索到你需要的报道,你可以在第一次没有读懂的时候再逐段重读。它仍然是报纸,有记者去调查、解读和分析;有编辑去甄选、排序和宣传;有摄影记者用图片表达千言万语;有广告人员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将来正好可以停止砍树去制造新闻纸。那些卡车司机和骑单车送报的男孩女孩们在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睡醒的那几个小时里可以去干别的事情了。”  如果你对科学、外交、政治、金融、商业感兴趣?报纸和杂志还是它们最合适的载体,不管它们是纸做的,还是“电纸”做的。  去买一个iPad吧。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索贝斯,他们看到的未来是和布隆伯格一样的东西。我们离不开这些科技小玩意,不是因为机器本身,而是机器能给我们带来的既传统又新鲜的生活方式。  改变很困难,我们真正需要的还是那些激荡人心的内容,既是我们的物质需要,也是我们的精神生活。

时间: 2024-09-22 10:15:18

报纸应该怎么活下去的相关文章

京华时报推出了基于移动图片识别技术的“云”报纸

在移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519.html">互联网时代,印刷媒体如何捕捉新技术为我所用?北京的京华时报日前推出了基于移动图片识别技术的"云"报纸. "云"报纸需要一份报纸和一部可拍照的移动智能终端.先下载安装一个"联通亿拍"的应用,激活其中的"我是拍客"功能,就能开启拍照识别程序,然后将摄像头对准京华时报的报头,按下拍照识别键,就能完整地在终端上呈

云计算产业链逐步成型 运营商平媒纷纷介入

云计算的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近日,中国联通.京华时报纷纷涉足这一领域,不仅预示着各自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让云计算产业链开始成型. 近日,中国联通首次推出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孵化.云集成五大服务方向.而中国联通也成为首家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国内运营商.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表示,此次企业云服务产品平台的发布和率先商用,是中国联通面对新形势,加快创新转型的重要举措,象征电信运营企业在云服务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据悉,中国联通将信息服务与通信基础设施服务创新融合

word中怎么制作报纸排版模板?

  word中怎么制作报纸排版模板?经常看报纸的网友发现,报纸的排版非常漂亮,版面非常清晰,用户体验极强.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有制作各类简报的工作任务.在没有专业排版软件的条件下,我们如何能排除跟报纸一样的版面呢?今天我详细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模仿报纸的排版 . 1.打开整理好的文档,把内容字体大小设置为5号,标题设置为2号.当然报纸的字体不一定是这样的,这里我们就假设是这样吧! 2.首先我们要确定排什么样的版式?想好后,我们先在WORD里用文本框划出目标板式,如下图所示: 3.按照以上版面,

随着廉价的报纸和更好的交通工具出现,轻柔、安静的旧时光结束

"随着廉价的报纸和更好的交通工具出现,轻柔.安静的旧时光结束了.人们以极快的速度去生活.思考和工作"(William Smith,1886):"现代家庭的聚会,沉默地围在炉火旁,每个人都把头埋在自己喜欢的杂志里."(<教育期刊>,1907):"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城市的人,有着心理和神经的衰弱--笼统地说可以归因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刺激,通过快速的交通和几乎即刻的全球沟通带来的便利"(<牧师杂志>,1895). 听起来有点

解密数字:63%人离开互联网活不了?

虽然有很多人表示离开网络就不能活了, 但是我们的生活却不能因为它的存在而忽略健康的存在. 采访·撰文/王翌人 编辑/Reiko 我们的生活变了.吃饭看报变成了吃饭上网:原来回家看电视听音乐,现在进门开电脑上网.网络成了离不开的东西. 韩国东亚研究所与英国广播公司联合对世界26个国家近2.8万人做了一项关于"离开互联网,你可以吗?"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63%的受访者认为离开网络就不能活了.日本人最高,占84%,接下去依次是:墨西哥81%.俄罗斯71%.韩国54%.美.英.法.澳.加

陈凯歌:人很现实又侠气这辈子就没白活(图)

<赵氏孤儿> 黄晓明 陈凯歌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照片中:姜文.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位将在贺岁档"短兵相接"的导演,一起蹲在地上,对着镜头,表情随意.陈凯歌介绍这是当时三人一起在中影怀柔棚里做影片后期恰好遇到时,姜文即兴提议的合影.说起为什么选择蹲着的姿势,他似有深意地开玩笑说"很多人觉得我老站着,我也经常坐着蹲着,不然岂不累死." 我想,陈凯歌心里其实很明白观众或者外界对他的看法.在急速变化到令人眩晕的娱乐圈,他的文化气质令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试

小记者如何利用Facebook在三周内号召5万人买报纸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台北似乎人人还有买报纸的习惯,但在美国,有人已很久没看报纸,只在旅行时房间门口被丢一份报纸勉强看看风土民情.如果没人买报纸,那报社也就找不到广告商赞助,对报业来说这是一个像旋转溜滑梯愈滑愈低的死亡循环. 不过,二月二日星期一,也就是前天,对于垂死的美国报业,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这天是,「全国人人买一份报纸日」(National Buy

完达山酸奶喝出大堆活蛆事主被公关?

近日,网上有人曝料黑龙江省著名乳业品牌"完达山"的杯装完达山酸奶喝出 活蛆的事件,让网民唏嘘!事隔不到一周,事件又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事主又站出来为"完达山"正名,表示经过多方面部门的调查,排除了杯奶中自带 蛆虫的可能性.食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很敏感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多次爆出大型食品企业存在的问题食品几度让国人愤怒!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再次爆出食品问题,完达山可谓让人震惊不小,事情闹到最后居然是"速战速决",戏剧性很强,真真

人应该怎么活着?

    人应该怎么活着?貌似题目比较大,但这个问题无时不刻都从各个犄角旮旯刺激着 某些人.某些什么人呢---------那些内心不安的人,整天诚惶诚恐的人:那些整天闲的 蛋疼,不知道干嘛的人:那些整天貌似异常繁忙,却不知道为什么的人.这个世界上 90%以上都是这种人,这种碌碌无为,或慵懒散漫,或声嘶力竭的人.他们不知道自 己要干啥,他们像没头的苍蝇,他们没有灵魂.     可能有点夸大,但事实就是这样.有句广告这样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我要 说: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为一个目标而奋斗,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