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交流模式
让弱校变强校
优化配置
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要想教学质量上得去,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奉节教委主任张和平表示。在以往的奉节,受困于山区条件限制,师资力量“先天不足”,在个别农村学校,甚至出现一个老师“承包”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多年前,由于种种原因,全县还存在代课教师问题,有部分代课教师是为了教育奉献的心从各行业转行至此。张和平称,近年来,这种情况得以较快改善,但多为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升教学教育质量,奉节大力探索并有效推进了城乡教师交流调配机制改革。
奉节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办学特色,充分运用城乡学校结对及干部教师互派工作,促进了农村教师迅速成长。诗城路小学教师李勇被派到公平中心小学支教,得到了该校教师的一致好评。公平镇中心小学负责人介绍,李勇在培养和打造农村骨干教师方面,言传身教,精心指导,短短1年内,公平小学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经他指导的田祥儿、曾丹两位教师,在参加全县语文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公平小学教师田铎权被派到县城三台小学挂职锻炼,他在总结中写道:“无论多忙多累,我都自加压力,不放过每一次实践、培训、开会、交流、听课的机会。听课约60节,写笔记心得8万字左右。一年的学习锻炼,让我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他说,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拓展视野,学校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仅让教师们在学校内讨论,还与外校的老师进行切磋交流。
优化配置
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要把城乡师资建设这一碗水端平,才能让农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奉节教委副主任王耀明介绍。该县主要通过编制、科学调配及补贴等措施来稳定、发展农村教师队伍。2009年,奉节通过一个“调入”、“调出”的控制,严禁超编学校调入教师,严格控制缺编学校调出教师,使得要求调动的教师减少了一半。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奉节教委注重发挥教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兼顾城乡">中小学教师学科配套。
“激情来自于竞争。”奉节县九树中心小学教师杨晓玲笑着说,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让老师有个盼头,不会有职业倦怠感。在她看来,绩效是成就感的一种体现,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奉节在区县中较早地推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和农村教师津贴,将教师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在县内城乡教师待遇上得到平衡,在竞聘方案中对农村工作年限和村小工作年限实行加分,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
“科学的蜜汁教育之路”,这是新治初中副校长马海军的教育探索之路。马海军在农村学校一干就是16年,从未申请调动进城。2009年,他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他的育人新理念———科学的蜜汁教育得到众多老师、学生、家长的认同,目前已在全县推广并取得初步成效。
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活力与激情
“到农村支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九里初中校长杨醴称。2007年,他由城区幸福初中下派到新民初中支教锻炼,那段时间,他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是在城市根本学不到的,比如农村孩子的坚毅、求知欲……谈起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他说:“做教师难,做好乡村教师更难。”看着一批批学生茁壮成长,他的心里就快乐着、享受着。
“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支教服务激情。”下广小学校长邓平介绍。2009年初,奉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城镇带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支教行动的通知》,规定支教人员服务期间,行政关系不转,工资和所有福利待遇不变。在支教服务期间,接受学校还将对支教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她就是在支教结束后被提拔起来的干部之一。“在激励机制下,你能明显感觉到农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一种激情。”邓平称,教师必须要有投身教育的激情,才能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教育好学生,才有归宿感。
核心提示
奉节,一个文化大县;2300年的文化底蕴,熏陶着这里的每一寸热土;一朵教育奇葩在这里尽情绽放。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好比“强身健体”,健“体”先得强“腰”,师资建设就好比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腰”。2009年,奉节已将教育内涵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高度认识、审视。奉节教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奉节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力推出引领师资建设发展的三大机制,不但培养和留住了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教师,更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前来支教、研讨。
奉节的农村教育占70%以上,农村师资建设成为影响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但是,奉节教委强势推出探索交流模式、稳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教育激情三大机制,摆脱师资“先天不足”、“留不住”、“挖不来”的困境,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夯实了基础。
把奉节建设成为渝东地区教育高地和沿边地区教育中心是县委、县政府教育兴县的重要历史使命。教育兴国、教育兴夔是奉节县教育优先发展的目标,也是奉节抓教育的崇高定位。
2009年9月,时任奉节县委书记的刘渝平提出,教育要以具体的活动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搞‘十、百、千、万’活动,让学生讲十个故事、背百首诗词歌赋、写千篇日记、跑万米体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这次讲话,催生了奉节“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的诞生。
2009年10月26日,在一代名帅刘伯承的母校———奉节中学,全县“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标志着奉节素质教育改革拉开大幕。
“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个”即栽一棵树,练一套体育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十”即讲十个故事、唱十首红歌、编发十条箴言;“百”即背诵百篇诗词歌赋(含夔州诗)、百篇经典语录及10083.html">名言警句;“千”即写千篇日记;“万”即练就万米跑步的体能。“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启动至今,创新推出了以“四个均衡”、“五大举措”为核心的奉节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有效地优化了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了城乡教育公平。
“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积极思考并为之努力的重大课题;‘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的大力实施,为学校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找到了真正的突破口。”现任奉节县委书记谢礼国十分欣慰。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傅忠莲认为,“个十百千万”育人工程是奉节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推进“唱读讲传”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还是加强“健康奉节”、“森林奉节”和“五个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奉节,终于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