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G之路

2016年9月8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日本运营商软银(SoftBank,就是著名的孙正义旗下的运营商)和旗下的Wireless City Planning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面向下一代高速通信标准5G的项目"5G Project"正式启动。

作为"5G Project"启动的第一阶段,软银将商用可大幅扩展网络容量的Massive MIMO技术。Massive MIMO通过在基站采用大量天线,实现对多个移动终端用户同时进行通信服务,是5G的核心技术之一。

软银表示,该公司是全球将Massive MIMO技术正式投入商用的首家运营商。

软银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同时使用了20台终端进行大流量的业务演示,显示了Massive MIMO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软银移动技术本部-网络企画总括部部长北原秀文指出,在东京城区4个地点进行的实验表明,Massive MIMO打开时,与关闭时比较,平均可以提升约6.7倍通信速度。

软银5G(S5G)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全球首个将5G技术进行商用的案例。同时也证明了,作为5G核心技术的Masive MIMO已经具备了商用的能力,能明显提升移动通信网络能力。这预示着5G时代的来临远比人们比预想得要早。

相比美国Verizon 5G(V5G),软银S5G走得更快更前。首先,软银S5G是5G技术的正式商用,而美国V5G目前只是确定了标准框架,产品还没出来。在这一点上,软银走得比美国更加激进,让用户和市场直接进行检验。

我们这厢刚受到了美国V5G在标准上的超快进度的冲击,还没缓过神来,那厢东瀛日本直接宣布5G技术进入商用。。。5G的世界真是刺激连连啊!!!

同时,软银S5G是在低频段上进行5G技术的商用,而美国V5G则是在高频段使用5G。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对现有频率、网络、终端的影响上。据了解,软银的S5G是基于现有的频率、网络和终端,只是在基站侧采用了5G的大规模天线和MIMO技术,采用复杂的算法来提升系统容量,而不影响现有终端的使用(跟苹果iPhone 7首发活动结合,说明iPhone 7可以接纳到5G网络里)。

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和一个伟大的创新。

运营商可以节省频谱拍卖、网络设施建设、运维的巨额开支;用户也不用因为技术的更新而频繁更换手机,节省购机成本,但上网速度得到了有效改善。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手机上网慢了:)

在发布会上,还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软银发布了20GB /6000日元的月流量包套餐。正是因为有了5G的Massive MIMO技术,单基站能力平均提升6.7倍,使得软银有信心将原来的5GB /5000日元月流量套餐包直接升级到了20GB /6000日元月流量套餐包,性价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5G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立刻得到了体现。

联想到这两天看到另一个新闻:业内某著名老大哥企业号称全球首发5G基站。我们很自然联想到这两者是否有关联。但仔细一想,首发只是发布,刚从实验室出来,离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软银是商用。基本可以判断,这两个新闻和这两个企业,应该是没有关联的。

通常意义上讲,全球首发5G基站,和全球率先商用之间,应该是间隔好多年的。我好奇的是,在软银宣布全球率先商用5G技术面前,某著名老大哥企业怎么想?咱们能用同一个星球的文字好好说话么?

既然可以排除某老大哥企业的5G基站,那么,软银这次用的是哪家的5G设备呢?会场上没有指明设备商厂家和设备型号,但展出了基站设备。看到基站设备照片,我们觉得非常眼熟,这不就是今年初巴塞罗那移动通信展获得移动技术突破奖和CTO最佳选择奖两项大奖的明星产品:中兴通讯的Pre5G(Massive MIMO)基站么?

怪不得在巴展大获成功后一直没有消息,原来是在日本软银进行商用前的试验测试。明星基站产品终于取得了商用,修成正果。看来巴展评委会的眼光果然不俗。

以中兴Pre5G为代表的中国5G产品,在素以要求严格、竞争激烈的日本市场取得全球5G率先商用,对中国5G是个极大的振奋。

这说明,我们在以Massive MIMO为核心的5G技术上的研究能力还是全球领先的,产业化能力也是极强的,并快速通过了软银的商用试验测试,获得商用合同和部署。

我们国家既然有技术,有产业化能力,为何会造成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呢?我们是否过于执着于国际标准,而忘记了其实还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接连而来的美国V5G和日本S5G,都说明不一定要完全依赖欧洲人主导的3GPP标准。

我们是不是可以内敛一些,切实以中国通信产业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整合国内资源,认真做好中国C5G标准和产品?

作为中国5G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历者,在考虑中国5G之路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们可以梳理一下中国5G的几个关键时间和事件:

时间:2012年11月

地点:无锡

细雨濛濛中,"十二五"863计划"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召开。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关于5G的正式研讨会。尤肖虎、张平、王京等高校专家,朱伏生、王映民等企业代表分别从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开始系统的探讨多元域编码、非正交多址技术、无线轨道角动量、异构网络等新技术作为5G候选技术的可行性。自此,拉开了中国5G技术研究的序幕。

时间:2013年2月

地点: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IMT-2020(5G)推进组成立,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大、中兴、华为、大唐、贝尔等单位组成,同时成立以邬贺铨院士、曹淑敏院长、尤肖虎教授为首的专家组。推进组设需求、技术、频谱、知识产权、3GPP、IEEE、ITU等工作组,开始梳理5G核心需求,甄别5G关键技术、研究5G可用频谱。自此,中国5G开始了有组织的推进。

2013年5月国家863计划"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前期研究开发(一期)"备选项目开始征集,中国政府开始对5G关键技术研究进行资助,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应用需求,研究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系统体系架构、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新型天线与射频以及新频谱开发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完成性能评估及原型系统设计,支持业务总速率达10Gbps,空中接口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较4G均提升10倍。整体项目下设4个研究方向:5G移动通信系统总体技术研究,5G无线网络构架与关键技术研发,5G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研发,5G移动通信技术评估与测试验证技术研究。通过项目联合申报,鼓励形成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研发团队,支持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学术思想在统一的系统框架下进行研发。可以看出,中国政府从一开就希望有组织有效率的进行5G技术合作研究和协同开发。

时间:2013年10月

地点:北京香山饭店

FUTURE FORUM举办了中国第一届以5G为主题的国际峰会Future (5G) ICT SUMMIT,由尤肖虎教授、Werner Mohr、朱伏生等共同主持。全球研究5G的合作组织,包括ITU-R、欧盟的5GPPP、日本ARIB、韩国5G Forum、中国台湾新世代无线通讯研发联盟等齐聚一堂,中国移动和NTT DOCOMO等中外运营商、中兴和爱立信等中外设备商、东南大学/Osaka大学等中外院校轮番发言,共同探讨5G技术和应用需求为导向,并在FUTURE FORUM下设立5G SIG工作组,建立起长期的国际性的交流合作机制,以促进中国与世界5G技术和标准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这次峰会也奠定了5G的全球化合作的基础。

2014年2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5G二期项目,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涉及未来5G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1.研制可灵活配置且吞吐率达10-100Gbps的5G基站软试验平台,为开展5G初期技术试验与验证体提供基础性手段;

2.探索毫米波频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超传输速率达10Gbps的室内超大容量无线通信系统;

3.研究不同体制环境下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大幅度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为移动用户提供最佳体验;

4.研究无线接入网络安全技术;

5.研究新型调制编码技术。

中国政府开始资助5G关键技术原型样机的研发。通过这两期项目,中外运营商、设备商和高等院校都积极参与到中国主导的5G技术研究和样机研发中来。

时间:2014年11月

地点:北京

FUTURE论坛5G峰会,发布了中国第一个5G技术白皮书,涵盖了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传输技术、网络构架、评估测量等技术领域,并对5G网络能力给出了性能指标:

峰值速率≥ 10Gbps

最小保证速率≥ 100Mbps

连接数密度≥ 1M connections/ km2

流量密度≥ 10 Tbps/ km2

空口时延≤ 1 ms

端到端时延≤ 10 ms

移动速度支持500km/h

频谱效率提升5-10倍

能效效率提升100倍

成本效率提升100倍

同时在5G技术白皮书明确指出,5G 研究应逐步集中到如下几个候选技术:

空口技术:EE-SE 联合设计,大规模天线,全双工,新型多址,新波形,新型调制编码,软件定义空口,稀疏挖掘,高频段通信以及频谱共享与灵活利用

网络技术: C-RAN,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自组织网络(SON),超密集网络(UDN),多网融合(multi-RAT),以及直接通信D2D

此外还包括可穿戴式设备、M2M 和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

这些新技术对技术评估和测试方法带来的挑战需明确和快速解决。

自此,中国对5G的需求、KPI、关键技术识别都已经初步完成。

2015年9月 北京IMT-2020(5G)推进组与欧盟5G基础设施协会(5GPPP)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中国欧洲打算联合引领5G的征途正式开启。

2016年1月 北京IMT-2020组织的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正式启动。在工信部的主导下,中国的5G研发试验将分为两步进行实施:第一步为技术研发试验(2015-2018),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组织,运营企业、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第二步为产品研发试验(2018-2020),由国内运营企业牵头组织,设备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第一步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G关键技术验证,主要内容为单点关键技术样机性能测试;第二阶段是5G技术方案验证,主要内容是融合多种关键技术,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第三阶段是5G系统验证,主要内容是5G系统的组网技术性能测试以及5G典型业务演示。通过5G研发试验,对5G 各项关键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将有竞争力的方案进行标准化推动,同时也将产业化的难点和重点摸清楚,提前规划和布局,从而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2020年商用的目标。

时间:2016年5月

地点:北京友谊宾馆

第一届全球5G大会开幕,工信部苗圩部长亲临致辞。会上,中国5G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的结果得到披露,5G高频、低频等关键技术样机的测试指标让业界振奋。

从2012年到2016年已走过4个年头,中国5G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整体研发进程加快,进入到技术标准研究及研发试验的关键阶段。3GPP在2016年启动5G标准研究工作。我国也于2016年初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支撑5G标准研制。

那么,中国5G后续该怎么发展呢?还需要从国家政策、支持、监管等方面来进行研读。

宏观政策

201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对外发布。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十年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十年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纲要》也可以作为我国发展5G的指导纲领。

《纲要》基于通信行业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对通信行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期望。在报告中,通信行业相关的关键字主要出现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战略目标"以及第三部分"大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中。其中"移动通信"出现了7次,"固定宽带"出现了2次,"第三代移动通信(3G)"出现了1次,"第四代移动通信(4G)"出现了1次,"第五代移动通信(5G)"出现2次。可见,移动通信,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纲要》在第二部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的第二条"战略目标"的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城乡,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里可以看出,国家对5G的目标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不仅仅要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还要在标准上有突破性进展。研发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想,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技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国家在新波形、新多址、新编码等核心技术方向上都已经有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如何把不同厂家的不同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融合并形成标准,这是个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也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纲要》在第三部分"大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的第二条"加强未来网络长期演进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构建国家统一试验平台。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国家特意强调构建国家统一试验平台,并希望以此来推动5G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统一试验平台上,全球的终端商、设备商、运营商、仪表商、研究院所等都纷纷加入,颇有万邦来朝的感觉。但我们如何才能落实国家要求的,积极开展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不走过场,也需要好好得研究。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中国的信息化发展纲要,不是全球的信息化发展纲要。我想,我们国家大概不会太关心全球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更不会想着要把研发、产业化布局到海外。这就要求国家统一试验平台,而且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试验平台,而要有一个完整的设计,主动得从芯片、器件、终端、系统、网络、应用、仪表等全方位推进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等5G商用时,我们国家的5G产业链也真正成熟。

产业引导

我们都知道,从2016年起,5G从国家863计划的技术研究阶段转移到"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行产业化支持。这意味着以科技重大专项为主的5G国家产业引导支持开始了。

2016年科技重大专项,5G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聚焦在5G重点场景、支持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关键器件研发,为国际标准化推动做好准备。主要包括:5G总体及关键器件、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应用三个部分。

1.5G总体及关键器件:针对3GPP国际标准研究推进、高性能AD/DA、基站功率放大器等关键器件;

2.5G无线技术:布局两个典型场景,包括高速广域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三个重点关键技术方案,包括高频段、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技术。

3.5G网络与应用:设置5G无线接入网架构研究,针对高精度定位、自动驾驶对5G技术及组网的研究。

可以看到,国家高瞻远瞩地在关键器件、核心技术及应用上进行了全面布局。可以说,通过第一期5G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基本可以完成核心技术验证和关键器件的研制。

预计2017年的重大专项将继续聚焦在5G技术研发与标准化、5G设备样机研发及试验、布局5G高频关键设备模块研发和知识产权等总体研究上,为推动国际标准化奠定基础。坊间传说主要包括: 5G无线技术、5G网络与应用、5G关键设备模块及平台三个部分。

1.5G无线技术:开展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样片研发;进行三个组网技术(eMBB、mMTC、uRLLC)研发与标准化;

2.5G网络与应用:进行网络关键技术与标准化,包括网络切片、新型移动性管理、网络边缘计算等;并开展5G网络安全技术及加密算法研发与标准化;

3.5G关键设备(仪表等)模块及平台:支持大规模信道模拟器、终端模拟器等仪表开发;支持关键设备模块研发,包括基站高频段功放及滤波器、终端功放等。

可以看出,国家进一步细化了5G样机的应用场景,着重在三个场景的组网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布局,更加贴近商用需求。同时前瞻性的对测试仪表进行了布局,保证了产业链的完整。希望国家能够对5G产业化专项进行支持,不仅不要中断,更要加大力度。

3频率监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G技术研发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需要有充足的频谱资源作为支撑。在9月7日举办的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阚润田表示,5G不宜采取独占频率资源的做法,也不会为5G分配全国性的频段,并且有可能在同一个频段上颁发两张或者三张牌照,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在规划和分配5G系统频率时,基于6GHz以上高频段的不同业务共享是大势所趋。"阚润田解释道,"由于5G系统在中、高频段需要大的连续频带,必然涉及到较多的其他无线电应用,因此不宜再采取3GHz以下低频段IMT系统实质上全国范围内独占频率的做法。"与此同时,中高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有利于实现频率的复用和系统共存,5G系统采用的天线技术也为频率共享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当然,要想实现频谱共享,就必须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业务的兼容问题。"阚润田表示。其实,美国为5G划分的频率中,有一些高频资源已经有卫星业务在使用,为此,其在技术、操作层面及规则制定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控制在许可牌照区域内地球站的数量和设台位置,制定协调等值线等等,从而实现了卫星业务和IMT业务的频谱共享。

无线电管理当局的无奈从中可见一斑,低频段黄金频率无法有效使用,高频段又被各种卫星分割占据,使得无法为5G拿出一个足够宽的可用带宽,逼得监管当局只好提出频谱共享。

真得很期待,咱们国内有个组织或者有个院士,能站出来协调解决5G和卫星通信及军用通信的频率使用问题。

这样,想必能大大加速中国5G的产业化进程,也一定是件青史留名、功德无量的事情。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08-01 04:40:00

中国的5G之路的相关文章

外媒关注中国通往5G之路:预计投入3000亿

图:中国即将迎来5G时代 据 外媒Techinasia北京时间3月20日报道,如今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中国网民越来越多.2016年,92.5%的人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较2015年高出了2.4个百分点.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去年中国共有13亿手机用户.超过9.4亿或约71%是移动宽带用户.这比2015年多了2.34亿.而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称,去年使用4G网络的手机用户较2015年翻了一倍,至7.7亿(近60%). 一些新措施.新政策的部署,如提高网速,允许分享流量和保存未使用流量,将保证

千兆级LTE的一小步,5G之路的一大步

CNET科技行者 8月8日 北京消息(文/周雅):尽管5G已被提上日程,但这依然不影响一个既定事实:5G商用到形成气候,还需要3-5年--根据工信部.3GPP.中国IMT-2020(5G)推进组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显示,2017年中国将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大规模试验组网,2019年建设5G网,最快2020年商用5G.严格说,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要想覆盖的严丝合缝,必须经历一个过渡期,而5G的必经之路,就是千兆级LTE. 先于5G时代的千兆级LTE 千兆级LTE的理论速度可以

无线领军企业的5G之路

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工业4.0--基于信息与物理的融合,工业界正处于一场重大的变革之中:个人角度,我们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具备无缝的移动连接性和非凡的计算能力,这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端坐在电脑旁.而现在及未来,汽车.无人机.机器人.音响.家居等也将成为一个又一个移动互联网节点,这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Qualcomm在MWC上展示其"万物连接"的产品和技术) 毫无疑问,移动连接是支撑这些重大变革发生的基础技术之一,而5G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口--未来的5G网络将会为计算

中国的汤森路透在何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日益增多的金融分析.金融交易.金融决策或者其他金融活动让社会各界对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而增长迅猛的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也正为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巨头所虎视眈眈. 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金融信息服务领域,需要在中国本土孕育出一个类似汤森路透.彭博社的强大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 谁能担此重任?是和讯网.金融界.东方财富网等专业财经网站,还是依托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新华08? 无论是谁,未来的路都很漫长-- 专业财经网站的成长与瓶颈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分析.交易.决策等支持,虽然也是一种

中国争夺5G话语权 首个多通道信道测试平台面世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信息通信测试技术大会"上,业界首个正式推出的MIMO并行信道采集与信道仿真平台(目前实现八通道)面世.与以前大规模应用的单通道.双通道相比,八通道以上的MIMO技术对提高频谱利用率有显著的效果,决定着5G技术能否实现规模化应用. 为抢占5G研发的高地,近年来,各国也都加快了5G研发的脚步.上个月1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投票同意开放大量24 GHz以上高频频谱用于5G,使美国成为全球首个为5G开放高频频谱的国家.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中国企业5G研发劲头足 频谱战略规划待落实

最近一段时间内,5G火爆朋友圈,微信公众号里诞生了近7000篇5G热文,5G的百度指数也比过去一年的最高值翻了10倍有余. 中国公司华为引爆了这场5G的舆论盛宴,其牵头的Polar Code在11月17日被3GPP标准组织采纳为5G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编码和调制技术被视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皇冠,中国公司首次在如此核心的标准领域取得话语权. 紧随其后,中国移动牵头的5G系统系统设计也正式启动标准化,该项目将在2017年底制定<5G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及<5G系统基本流程>两个基础性标准.

3G完成历史使命,中国发展5G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据媒体报道指中国移动将大规模拆除TD-SCDMA设备,这意味着3G即将完成其使命.TD-SCDMA的发展曾遭受诟病,不过事实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借着发展TD-SCDMA起步,再到主导TD-LTE标准,并成功以TD-LTE打败美国的wimax标准,这是中国通信产业在国际标准上的一大进步. TD-SCDMA推动中国技术进步 TD-SCDMA成功成为国际3G标准之一,源于中美欧三方的博弈,也因为欧美对中国的轻视.由于当时的CDMA和WCDMA标准争论不休,因此双方纷纷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持,希望中国采用这两个

海外并购频频被阻 中国芯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11月20日,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爱思强18日晚上宣布,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对其6.76亿欧元的要约收购遭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阻止. 海外并购频频被阻 中国芯发展之路困难重重 2016年7月底,福建宏芯基金向爱思强发出6.76亿欧元(65%的股份)的收购要约,为每股支付6欧元.9月初,德国经济部审查通过了此案: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德国经济部却在一个月后又撤回了针对该收购案的批准令,称需要重新审查.对此,德国<商报>指出,被此案叫停是因为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并向德国总理府施压

中国发布5G研发测试结果 关键技术已通过验证

中国发布5G研发测试结果 关键技术已通过验证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郭晓峰 |  2016-09-22 21:01:46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2016年PT展逐渐进入尾声,在今日举行的首届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宣布了5G第一试验阶段结束.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会上表示,5G标准化工作已全面拉开序幕,研发与试验工作也进入到攻坚阶段. 据了解,该阶段主要完成了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具体包括: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