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从大数据视野来做顶层设计,而不是从信息化的角度做顶层设计。
当前,贵州全力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谈及为什么在贵州发展大数据,“生态良好、气候凉爽、电力充足、地质稳定”是大家的第一反应。2013年,被广泛认为是“大数据元年”,在各地对大数据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时,急于转型发展的贵州已开始行动。短短两年多时间,贵州已经实现了多个率先!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
但是,产业基础薄弱、大数据高层次人才匮乏,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数据开放会导致个人隐私面临安全问题。贵州应如何破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
■人物名片
谢泉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科技部863课题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发展大数据,主要是缺高层次人才
记者:这几年,贵州大数据人才现状和培养情况如何?
谢泉:2014年5月28日,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以大数据命名并设置学院,这在全球是第一家。这几年,我们引进了一名院士、一名千人计划专家、两名大数据领军人才、十几名博士,为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劲的力量。
在全国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是坐等工作上门。目前的状况是,要是企业没有提前预定,就很难在我们这里招到人了。
每年的毕业生,大概1/4考博、出国深造,3/4的毕业生进入行业企业就业。值得欣慰的是,至少有一半的毕业生,留在了贵州就业。
为促进人才培养,省政府还投入6000万元经费进行学科建设。大数据相关实验室也开始建设,目前相关设备正在调试中。
至于贵大,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大数据学院,还有一个大数据产业应用研究院。等国家公共大数据实验室批下来,这三家机构就构成了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链条,对大数据发展、人才培养更有助力。
记者:在您看来,贵州发展大数据人才缺口问题难在哪里?
谢泉:贵州大数据人才缺口,主要还是缺高层次人才,集中在硕士、博士上。本科人才是不缺的,基本上能够满足需求。
硕士、博士的培养,存在一个现实的难题,就是学位点太少。全省高校中,只有贵州大学能招大数据方向的博士。培养的博士每年是个位数。研究生学位点也只有贵大和师大有。因此,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我一直在建议,国家应对西部高校的学科设置给予一些特殊政策,增加学位点。
记者:去年,贵州省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您提出,要以此为“基本法”,出台一系列专门法规。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谢泉:我尤为关注数据交易的立法。数据交易意味着数据开放化了,这将考验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政府必须在信息安全上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立法和规章制度管理。现在,贵州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出台了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阳市也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但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立法保障。
我建议数据交易法规体系的设计,应采取“基本法”加“专门法”的原则设计数据交易整体法规架构。其中,“基本法”为数据交易法律规范的总纲。基于基本法,针对数据交易的各个环节,再进一步制订相应的专门法规。专门法规主要划分为数据登记审查专门法规、交易市场专门法规、交易结算专门法规、数据交付专门法规等。
记者:对于各专门法规的设置,您有哪些具体思考?
谢泉:比如,数据登记审查专门法规中,设置《数据交易登记管理法规》,对数据交易中数据资产的登记、审查流程,以及数据资产所有权的判断方式作出规定。设置《数据资产合规性法规》,规定数据资产的可交易条件及禁止交易条件。
在数据交易市场专门法规中,设置《数据交易市场交易法规》,规定数据交易平台的细项,并设计交易流程、异常处理及交易纠纷处理的原则。设置《数据交易开户法规》,规定数据交易中心会员的开户销户及权利与义务。
数据交易结算专门法规中,设置《数据交易市场结算法规》,规定数据交易市场结算的详细流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法规》,制定登记计算机构的账户管理及监督细则。
在数据交付专门法规中,设置《数据交付管理法规》,制定数据资产交易中的数据传输及交付管理事项,以及专业的数据交付平台职能、权利与义务。
在数据交易中介服务专门法规方面,设置《数据交易做市商管理法规》,规定数据交易做市商成立的条件、业务范围、业务开展方式、监督管理内容。
数据交易各环节须设置专门法规
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最重要的是从大数据视野来做
记者:此前一年,您赴北京顺义区挂职。您认为,顺义区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谢泉:2015年1月8日,我正式到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报到,挂任区政府副区长。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让我比较震撼的是,顺义区5年投了7亿元来建设智慧城市。
至于如何借鉴顺义区智慧城市建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大数据视野来做顶层设计,而不是从信息化的角度做顶层设计。
建设智慧城市,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政府、市民做事都越来越方便。以前各行业搞信息化,旅游的搞旅游,交通的搞交通,农业的搞农业,各行业之间还是不相通,壁垒重重。打个比方,某个地方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交通怎么样?天气怎么样?周边环境怎么样?以前,政府应急办就只能召集各部门负责人来开会,或者是电话联络各部门获取各种数据。而基于大数据视野下的智慧城市,应该是在事件发生的当时,现场的各种数据都能通过一个系统一目了然,便于快速决策。
不仅政府做事更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也更方便了。比如说,顺义区推行“居民一卡通”,就在一张卡里,就医、学习、五险……各行业都留了端口,相关数据都有了。区里面有一个总的大数据中心,纵向又和北京市联系。这样,各个条块就都互通互联起来了。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