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浦东新区含笑路66号、到上海、杭州、广州的子公司、竞争对手和银行卡终端。上月中旬的一周,支付产业多名从业者给理财周报记者讲述了对银联的印象。
他们当中有中国银联高层、银行商务、银联国际员工、第三方支付公司管理者、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但说故事的人似乎并不愿谈太多银联的话题,或者就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所言,银联是什么?很难讲清楚。
152个股东,十余个子公司,是支付机构,更是唯一的清算组织。就历史轨迹而言,银联的规模仍在扩张,但其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挑战。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称,“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尽管银联在线下支付市场的先天优势难以撼动,但以支付宝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银行直连,绕开银行,也绕开了银联收单—转接—清算的传统模式。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将一切产业链简便化的趋势,都让时文朝感到焦虑。
从其对银联转型的表态中,银联接下来是要往开放平台进发。从不回应抨击、到出面站台,履新不久的时文朝说银联正在二次创业,其拿出的几个战略业务,究竟成效几何,只能等待时间检验。
银联是什么机构?
“银联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这是银联给理财周报的官方口径。
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银联,此前极少公开披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其组织架构、经营数据更是难寻根据。银联是什么?在包括银联内部员工在内的多数人眼中,都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银联的股权构成,但这并未得到银联官方回应。而是根据财政部和央行的一些批复文件、上海市工商局工商注册资料、以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来还原银联的股权结构。
从公开资料来看,银联的前身由国内18家银行卡中心创立。根据财政部文件财企(2002)54号《财政部关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显示,85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银联。成立当时的银联,总估值是16.5亿元。
彼时银联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初创的85家发起人单位中,除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外,几乎都是银行,按资产规模和经营性质划分,主要有三类,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
此前媒体援引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于2002年3月6日出具的验资报告、及银联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显示,按照出资比例的不同,六大国有股东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分别投入0.9亿元,这六大股东的持股占比相同,均为5.45%。
9家参与设立银联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国家邮政局,总计持有银联另外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剩余的股权分别由69家城商行、信用社和其他法人机构,分别投入在14万到4000万元不等。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青岛利群集团仅占0.01%,最高的上海银行也不过持有2.42%。
此外,还有12家非银行机构,合计持有股份并不多,占比仅1.47%。这85家机构共同享有中国银联的原始股份。
中国银联成立于2002年,根据其官方介绍,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
这一类似桥梁的作用也让银联高层认为,银联是代表中国的支付结算组织,具备严肃的使命感。根据前述报道内容,2008和2009年,经过两轮增资扩股,银联的注册资本增加至29.3亿元,这一资本金截至今日未有改变。
而经过两轮扩股之后,银联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分散。目前银联一共有152家股东,截止2009年6月22日,认缴注册资本量最大的单一股东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其出资额为1.425亿,以发起人股东1元/股的兑换比例和银联目前注册资本共29.3亿元来计算,其持股占比也不过是4.86%。其次是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除建行持有4.78%外,其它四大行均为3.84%。前六大股东合计持股25%。
银联有什么业务?
这个没有实际控制人的企业,如何处理起庞大的运作体系?通过银联官网不难看出,目前银联的日常运作,由银联总部以及下属多个子公司合力完成,齿轮环环相扣,各司其职。
“银联系统里共有十几家子公司。”一位银联内部人士介绍。
这十几家子公司,通过银联官网的产业服务体系构架只能清楚地看到6个,分别是银联国际、银联商务、银联数据服务、银联电子支付、银行卡检测中心和中金金融认证中心。
“其他的都很零散,而且有的是银联商务的子公司,也有的是因为控股关系比较复杂,没法界定,一般都不提。”上述内部人士也没法为理财周报捋清具体架构。
除了前述部门、各地区公司外,银联还有一个重要构成:包括广州银联网络支付、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北京银联商务、上海银联商务、宁波银联商务、广东银联商务、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等8家子公司。除此之外,银联下属5家均没有下设子公司。
通过上述可查的14家子公司,理财周报尝试还原银联的业务链条。
从子公司中最大的3家展开,银联商务主要做银行卡收单和专业化服务。“在这里银联既是清算机构,又是支付机构。”曾担任银联要职,现在一家三方支付公司任职的知情人士表示。
银联商务主要负责线下业务,线上支付银联也有涉及,子公司银联电子支付主要就负责这一块。另外,银联商务下属子公司还有涉及网络支付、电子支付,实际上涵盖了整个支付链条。
银联国际同样是银联业务链条中重要的一环。银联官方介绍,其主要负责运营银联国际业务,拓展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
另据一名接近银联国际的人士介绍,“国际业务部说白了,是偏市场性的部门,让国外银行发的卡上有银联标识,这个国外银行包括境外银行和本国银行的境外分部。目前东南亚、南美、非洲这些不太发达的地区和日韩覆盖的情况比较好,现在业务拓展的重点是欧美。”
银联数据是银联的主要子公司之一,“做发卡端服务,主要服务于一些没有发卡系统的中小银行。提供银行卡数据处理,集成和提供各类银行卡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银联公关部人士介绍。
子公司银行卡检测中心,是银行卡产品和机具检测机构。
子公司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互联网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截至2013年已发放4000万张CFCA数字证书。公司旗下有全资子公司中金支付,前身是北京金科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中金支付主做B2B业务的平台,承接母公司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有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面向公共服务类机构、行业交易市场、供应链、物流等领域提供网上支付解决方案,主要的客户是银行。
支付产业链现状
普遍被知晓的信息是,银联的线下支付市场优势明显。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 电子跨行支付中,共有132家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业务4.76亿笔,金额6.45万亿元。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67.97亿笔,金额23.75万亿元。
上述132家机构接入的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这个系统被银联所拥有。根据银联相关人士的介绍,支付产业链构成中,为了连接银行、商户、和消费者,出现了收单—转接—清算这种模式。
具体而言,当消费者在商户进行刷卡消费的时候,类似银联商务、汇付天下的POS终端,进行收单业务,收单公司通过银联的转接平台,连接到发卡银行,再进行结算。目前来讲,银联既拥有银联商务作为POS收单终端,也有转接清算平台,在线下市场优势明显。
“线下支付的黄金增长时间还没有过去,巨大的需求还等待满足,现在的三四线和小城市中,很多商家连POS机都没有。”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在介绍产业现状时表示。根据其观点,线下支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然有每年10%-20%的增长速度。
“2011年前,银联现在收单几乎占全部市场,是绝对的老大。”前述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央行开放线下支付市场,并向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这让诸如汇付天下这样的支付公司参与收单竞争中。“但银联还是主要的,大家都只能敲边角,我们为什么做小微,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商户都是银联的,我们动不了。”该人士坦言。
“银联成立初期,技术并不是那么发达,收单机构如果要跟每家银行都连接的话,技术和物力成本相当高,而鉴于银联在银行间的优势,市场就基本接受了银联一家转接机构,并遵循7:2:1的分成模式。”银联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除了国内的线下市场外,银联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增速也较为可观,据一位银联高层介绍:“银联目前20%的收入来自国外,这个数字大概不到20个亿”,从这一数据中推算,银联目前的营业收入约为100亿元。
随着支付牌照下发、电子商务兴起,支付清算产业中,线上支付的比重正逐步提高。
根据易观智库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为59.8%和33.5%。企业综合支付交易份额中银联商务占比42.51%,排名第二的支付宝只有20.37%,排第三位的财付通仅占 6.69%,规模更加无法和银联匹敌。
从市场分布来看,目前的支付产业链中,线下POS收单和线上收单的比数约是六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