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张邦松 支付宝海量信息泄露事件,对于沉浸在大数据狂欢中的人们来说,是一声刺耳的警钟。
作为互联网改造世界的成果之一,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人类的认知规律和行为走向,那些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决策模式,经验和直觉逐渐让位于缜密的数据分析。只要数据足够全面,我们甚至可以比孙悟空更早、更准确地判断站在你面前的是白骨精还是良家妇女。数据为我们每一个人建立了一个数据化的镜像,它比你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可能更为准确地描述你的面貌。
当我们说大数据改变我们的生活时,大部分人只看到它让我们得以更全面,更多维度的理解这个世界,但其实,它也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无所遁形的世界中,隐私的边界因为你在键盘中输入的那些信息,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至少目前还没有太多人能想清楚。
支付宝20G的用户信息外泄,我们无法换算20G中包含了多少个用户的信息,也无法衡量它对于用户的生活会带来何种的影响。也许是你将更频繁地接到各种推销电话,也许是你的邮箱将会出现你曾经浏览过的某个情趣用品的广告,也许是某个勤快的业务员会在某个周末的早晨敲响你的家门……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这才是最可怕的。当你那个数据化的镜像被别人窥探得一清二楚之后,可以说,你对生活的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这或许就是大数据带来的隐患。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泄露事件愈发频繁。1月2日,黑客利用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的漏洞获取了460万个账户的用户名和电话号码;去年年底,有人非法入侵为欧盟国家提供实时全额清算服务的Tar-get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用户数据库,并盗走4000万客户信息,包括曾经在Target刷过卡的信用卡号,信用卡过期日期和安全码;当然,曾让很多人惴惴不安的如家、汉庭开房信息泄露也算是其中一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成的中国网民遭遇过信息安全事件,其中,77.7%的网民都遭受了不同形式的损失。发生经济损失的网民,人均损失额为553.1元,损失总额为194亿元。这个报告特别指出,“极为隐私性的健康医疗信息、金融财产信息泄露比例分别达到了11.2%和7.3%。这说明,窃取个人信息的逐利性越来越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个人联系方式、属性信息,而是追求更具营销精准性的住房、汽车、健康、医疗、金融财产信息等。”
英国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作品《删除》中说,如果有一天信息处理者们坐在堆积如山的个人信息中为所欲为,那么信息隐私权还有什么意义?一直以来,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都被严重低估了,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管理规范以及立法准备,都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随着电商、互联网金融,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服务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将会出现海量增长,信息安全的战线也因此会变得更加漫长。某互联网大佬曾表示,其对于出卖用户信息毫无兴趣,因为这点利益与他们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利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对此我们并不怀疑。然而当数据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有多少双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眼睛真正窥视着这些无形的资产,那些拥有大数据的公司,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