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人生]认识自己才能了解外部世界

禅院里来了一个小和尚,年纪轻轻,但是人很聪明勤快,他希望能够尽快地有所觉悟,于是常常去找智闲禅师,诚恳地向禅师请教:“师父,我刚来到禅院,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快地有所悟,请师父指点一二。”

智闲禅师看到他诚恳的表情,微笑着说:“既然你刚刚来这里,一定还不熟悉禅院里的师父和师兄们,你先去认识一下他们吧。”

小和尚听从了禅师的指教,接下来的几日里除了日常的劳作以及参禅,都积极地去结识其他的僧人们。几天之后他又找到智闲禅师,说:“师父,禅院里的其他禅师和师兄们我都已经认识过了,接下来呢?”

智闲禅师看了他一眼,说:“后院菜园里的了元师兄你见过了吗?”

小和尚默默地低下了头。

智闲禅师说:“还是有遗漏啊,再去认识和了解吧!”

过了几天,小和尚再次来见智闲禅师,充满信心地说:“师父,我终于把禅院里的僧人都认识了,请您教我一些其他的事情吧!”

智闲禅师走到小沙弥身边,气定神闲地说:“还有一个人你没有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来说,特别的重要!”

小沙弥带有疑惑地走出智闲禅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询问,一间房一间房地去找那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可是始终没有找到。甚至在深夜里,他也一个人躺在床上思考:到底这个人是谁呢?

过了很久,小沙弥始终找不到对自己很重要的那个人,但是也不敢再去问禅师。打坐完后的一天下午,他正准备烧水做饭,挑水的时候正好有一口井,在水面上他突然看见了自己的身影。他顿时明白了智闲禅师让他寻找的那个人,原来就是自己!

时间: 2024-10-01 21:55:43

[禅悟人生]认识自己才能了解外部世界的相关文章

[禅悟人生]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里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躁繁动,彼此纠缠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里一个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礼

禅悟人生目录

[禅悟人生]拿得起放得下, 才是真幸福   [禅悟人生]生活中的烦恼, 一笑了之   [禅悟人生]开放你的胸怀, 释放自己的灵魂   修身禅   [禅悟人生]谦虚有助于自我消融   [禅悟人生]将所学转化成修行   [禅悟人生]耐心,如流水磨棱镜    [禅悟人生]时机未达静若处子,时机成熟动如脱兔   [禅悟人生]鹰和蜗牛都能登上金字塔尖   [禅悟人生]不经考验,怎见功德    [禅悟人生]为人所不肯为,成人所不能成   [禅悟人生]先做牛马,再做龙象    [禅悟人生]清心寡欲, 才是人的

[禅悟人生]欲晓声而操千曲, 欲识器而观千剑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经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情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情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智闲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是没有一本书可以解答他的疑惑.他这才感悟道:"本来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悟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原来这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

[禅悟人生]有一种禅心叫认真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驴却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你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却在磨房绕着圈原地踏步." 驴马一听,愕然.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房中出来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

[禅悟人生]先做牛马,再做龙象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在路上,佛陀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礼拜着.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啊?"  那个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各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的."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 接着,佛陀慈祥地说了活得幸福的方法: 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父母欢喜,安慰: 第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 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男人的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

[禅悟人生]在每日的劳作中寻求充实与安宁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

[禅悟人生]不经考验,怎见功德

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后,知道过去所做的恶业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难,于是请求佛陀给他一段时间,接受身心的考验. 他独自前往荒郊野外,无畏于日晒.雨淋.风吹,在树下静坐:累了就到洞里休息.吃的是树根.野草,穿的是破布缝补成的衣服,甚至破烂到全身裸体.无论是煎沙煮日.霜雪严冻或是狂风雨露,都不能动摇他修行的心志:可以说是苦人所不能苦.修人所不能修.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佛陀告诉鸯掘摩:「你身为比丘,应该要走入社会人群.」鸯掘摩于是听从佛陀的话,跟其他比丘一样到

[禅悟人生]学习是一种偏执

净居寺有一位比丘尼 (就是尼姑) 名唤玄机,常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世人皆爱喧嚣,而自己却在寂静中得到了快乐,瞬间,她觉得自己开悟了.     于是她动身前去拜访雪峰禅师,想去请雪峰禅师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禅的无上境界.     雪峰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从大日山而来."     雪峰用机锋语问:"既然是大日山,那么太阳出来了没有呢?"     玄机不甘示弱地回答:"太阳一直未曾

[禅悟人生]为人所不肯为,成人所不能成

唐代的归省禅师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供养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吃野菜喝稀粥度命,因此个个都面黄肌瘦. 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寺内的法远和尚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面条来.可是面条还没有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和尚们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的面都拿出来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 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都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 归省禅师严厉地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