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有“数”。大数据产业被认为是一个对未来影响至深的产业。近年来,我市敏锐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和后劲,将大数据产业列入全市产业创新“十大工程”,重要资源和要素向大数据产业发展倾斜,浓烈的发展氛围吸引了众多大数据企业云集于此,积极打造大数据产业创新平台,“云端”新盐城初露端倪。
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国首个智慧“微城市”试点、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区主体区、江苏唯一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大数据产业园,一个个金字品牌先后选择这里;华为、微软、东方国信、华夏脉络,26家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纷纷汇聚此处,这里就是盐城市城南新区——一座现代化数据新城。
重任在肩自当奋勇前行。面对薄弱的产业基础,城南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果断开启了以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二次创业”。几年来,该区“白手起家、从零起步、无中生有”,着力新经济、主攻大数据、推动快转型,逐步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该区已落户大数据项目123个,总投资145亿元,2015年全区实现大数据产业产值达20亿元,初步形成“西有贵阳,东有盐城”的大数据发展格局。
项目为王起步基础更加坚实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各地纷纷加大推广力度,大数据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这对城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城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周键云说,“所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力争五年内,培育引进大数据相关企业500家,实现大数据产业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打造一个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版。”
项目支撑,载体先行。该区深入实施“十大载体”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项目集聚的“强磁场”。以大数据产业核心技术为基础,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大数据产业园,园区空间布局为“一核三园”,一核即核心区,三园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智能装备制造园和数字生态应用园,重点围绕互联网+产业生态,涵盖了大数据产业链涉及的硬件基础支撑、软件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大数据衍生产业、大数据交易等五个层面。2015年,园区建成和在建各类平台载体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园创新大厦、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博通智造园等一批新建载体相继投入使用,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承载空间。
优美的创业环境,浓烈的发展氛围,完善的配套保障,吸引了华为、东方国信等大数据企业云集于此,初步形成了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分析应用、数据交易四大产业体系和民生、产业、政务三大数据应用。目前,园区3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存储区已入驻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科院绿色数据中心、软通动力、华夏脉络等10个大数据存储项目,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均按照T4级别建设。东方国信、中科伺服、互联在线、合度空间、新诺灵蜂等72家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先后落户运营。市级信息资源、智慧城市体验、城市管理运营“市级三中心”竣工投用,华东首个大数据交易机构——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获批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云端”新盐城初露端倪。
完善的园区载体,优质的项目品牌,让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后劲更加充足,城南新区的数据之路也将越走越开阔。
多元合作产业裂变更加迅猛
2015年4月23日,江苏省经信委和盐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合作共建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这也是江苏唯一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大数据产业园。与此同时,大数据产业园成为中韩自贸协定——中韩盐城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获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和省级软件园,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自此,该区已初步形成部省市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园的良好发展模式。
城南新区在创业伊始就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在资源、技术、人才等多个领域和政府、企业、院校等各个层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有效克服自身起步晚、底子薄的先天不足,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企业、高校和各类科研院所是城南新区合作的重点,他们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助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先后挂牌成立了中关村(盐城)大数据产业联盟;合作共建了南邮大数据研究院;成立全国首家大数据资产评估机构——中关村大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已在园区设立分中心;成为华为企业云服务战略全球14个合作城市之一,优质的研发平台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高端人才的集聚是城南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该区积极抢抓盐城市实施“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着力打造全市人才“高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绿色数据中心创建者顾国彪,“国内互联网之父”许榕生等一大批国内顶级数据专家和人才(团队)汇聚盐城。目前,城南新区已引进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名。
“今后,我们还将深化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招最好的项目,引最好的人才,全力以赴推动大数据产业在盐城快速发展。”城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旭东说。
一流的研发平台、顶尖的人才团队,必将形成最强的发展合力,从而不断提升城南新区大数据产业的裂变速度。
广泛应用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当前,城南新区正推动大数据在政务、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今年初,该区的公共信息平台和人口、法人、经济、地理空间、建筑物五大基础数据库项目已在全国率先通过验收,项目整合各类数据资源300多万条,其中可交互信息达到150万条,基本实现数据的实时抓取,为大数据分析应用提供了优秀的基础与实践条件。
去年8月10日,盐城市区普降暴雨,当晚9点30,该区城市管理大数据分析系统监测到盐渎路与解放路交叉口排水管道流量低于正常值,显示排水管排水异常,系统及时预警通知抢修人员,并迅速定位故障点和排定开挖抢修方案,抢修人员仅用了3小时就成功排除警报。
“这个系统真是帮了大忙,通知及时,定位精准,方案也很合理,既节省了时间,又成功避开燃气、供电、供水等其他管线,非常的实用。”管道抢修人员季辉说。事后,经测算本次抢修共节省时间60%以上,减少开挖土方量80%以上,节省资金30%以上,各方面优势都显而易见。除此之外,房产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多个应用系统,正在该区推广并逐步向全市辐射,数据服务已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该区利用大数据产业优势,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方位推动区域内金鹰、宝龙、中南城等商贸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开辟网上平台。去年仅“双十一”当天,该区淘同城等自营平台网上交易额大幅上升,同比增长220%。目前,该区已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正式落户电商项目79个,鼎鸿电商成为盐城首家电子商务上市公司。
方便快捷的服务,蒸蒸日上的业绩,“数据经济”展现的蓬勃生机,让盐城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