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对自助租车应用Uber潜在价值的最新估计是1000亿美金

据说美国人对自助租车应用Uber潜在价值的最新估计是1000亿美金,也就是另一个Facebook或者亚马逊,或者腾讯。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世界的本质是,以字节为载体的信息的流动近乎零成本,信息之间的组合以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近乎零成本,进一步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近乎零成本,变得随时、随地、随意。

延展这一逻辑,下一个大时代的可能模式就是:信息的流动让现实世界的实物的流动也变得随时、随地、随意,“附加成本”近于零。

这就是Uber千亿美金估值空间的逻辑。

Uber是从自助租车起家的。基本形态是:我失业了,于是开着自己的小破车在Uber上找活儿拉,养家糊口。它有更精彩的未来。衍生形态1:我今天开车从王府井到中关村,座位空着也是空着,于是顺便搭上一个同路的人,收点运费也好。衍生形态2:我有辆车,今天不开,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租给一个需要的人,收点租金挺好。

相比于基本形态,两种衍生形态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很多。如果我特意开车去接你,那费用就高。如果我本来就要去某个地方,顺便载上你,我的附加成本就几乎为零,那收费也就会很低了。比如我现在从王府井去中关村,打个出租需要100块,但其实现在有很多辆私家车都从王府井去中关村,说不定其中一辆只需要5块钱就愿意带上我。关键是,我们得有个渠道相互知道对方的需求。

这其实是,当一个模式成熟后,服务提供者增多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当供应者从专业的人扩散到大众人群后,其成本的下降是相当大的。

这种需求一直存在,Uber有期望把撮合交易双方的成本降得很低。说白了,Uber就是利用信息之间的零成本流动和匹配,成功的降低了物流的撮合成本和交易成本。

人们一开始把亚马逊当作“买书的地方”,现在改成“那是我买东西的地方”。正如亚马逊的进化一样。Uber的口号从一开始的“每个人的私人司机”换成现在的,“生活方式遇上物流的地方”。

Uber想成为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类交通和物流服务的“数字网络”。它之前可让你用手机叫车,之后它可以利用同样的后端技术,吸引你使用各式各样其它的配送服务,比如食物、衣服和圣诞树。最终,跟亚马逊神似,它能成为类似于通用工具的服务,成为你获得物品和到达目的地的方式。

Uber可能实现“所有权社会的死亡”。随着Uber搭乘费用变得越来越便宜,人们拥有自家汽车的需求就会降低。Uber可能将采用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来消除对人类司机的需求。

它有可能推出一项几乎是即时送达的配送服务来对抗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服务。当花40美元就能在半个钟内获得Uber送来的烤架进行野餐、Uber第二天再派人取回烤架,为什么要破费自己去买个一年可能只用上10次的烤架呢?Uber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是非常小的。一个正好要从王府井到中关村的司机可以只收很少一点费用而帮你把烤架送到。

Uber的租车模式在国内有几家模仿者,它们享受到同样的前景,受到腾讯、阿里、携程等巨头大额投资。不过如果把“当生活方式遇上物流”这个灵魂抽象出来,对应这一需求的还有一家企业。请听一听几天前纽约回来的刘强东对媒体说的一段话:

……说了好多年的O2O,一年时间可以大部分城市实现。我们商超10分钟送达,10分钟之内把要的东西送到家里去。1小时、2小时都会成为历史。利用我们在全国的物流体系,按照O2O的属性和性质,把它分成一个小框子,我们保证任何一个时刻,在这个框子里面,总会有一个京东的送货员在里面,格子里任何的客户任何的时间点,有需求我们可以做到10分钟和15分钟把东西送过去。

不是每个产品都是库存的,大量的传统店面、厂家、代理商的库存资源都用起来,而不是我们先到京东库房取,然后到客户手里。实际上我们就是整合资源,每个店都有自己的库存,甚至包括便利店,我们要把库存整合起来。

新的一年要求所有的三、四线城市,要求把过去的两天送达,全部做到2小时内送达……

峰哥窃以为,京东做的这个东西,跟Uber梦想满足的需求的本质是一致的。我现在需要一个东西,它能从某个离我最近的地方找到,并且把它用最快、最便宜的方式送到我的手里。That is all。

实现方式是不同的。京东用的是自己的物流,Uber用的是第三方的。但只要掌握了足够的需求,物流是可以开放出去的。比如京东之前就是自己进货再卖货,现在也在帮别人卖货。只要需求在自己手里,掌握住源头,接入供应商是水到渠成的。

将来你在一个电商网站输入“烤架”,出来的可以不再是要“出售”的商品,也可以是要“出租”的商品,这个待租的商品可以是这家网站的,也可以是峰哥的,我把它放到这网站上委托它出租,挣点零花钱。

将来你自己有辆车,每天上下班穿梭在北京城里,只要在某个APP里共享你每时每刻的位置,那么随时都可以收到通知:有个人现在距离你100米,想搭车前往你家所在的小区,给你20元,成交吗?

放眼中国,只有京东占住了“商品”和“物流”这两个关键词。它是有机会实现Uber的梦想的。

可能这也是腾讯、阿里、携程们巨资收下类似Uber的企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跟美国的一大不同是,中国是“以重带轻”,美国是“以轻带重”。重是指的资产,轻是指的模式。比如,美国Twitter,靠这一轻博客的模式吸引了名人和用户,雅虎并没有机会。但在中国,新浪微博是靠名人和用户做成功了轻微博这种形式。比如,美国Facebook,靠SNS这一模式粘住了用户,传统的几家IM并没有胜出。但在中国,Qzone和腾讯其它产品,靠被QQ粘住的用户做成功了SNS这一模式。

所以美国的Uber在中国的对家很可能是大家伙。比如腾讯、阿里、携程、比如京东。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一大差异是,美国的人工是很贵的,而中国的人工是便宜的,而且充足的。这就是京东们养着那么多的送货员,而且中国的送货时间远远快于美国的原因。所以,如果手里掌握了大部分的车,以及全职或者兼职的快递员,那么谁就在这个模式的跑道上占领的先机,从而发展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Uber的变种。

时间: 2024-09-07 03:41:43

美国人对自助租车应用Uber潜在价值的最新估计是1000亿美金的相关文章

传美国租车应用Uber将融资5亿美元:估值120亿

北京时间5月23日上午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租车应用Uber计划展开新一轮融资,并有望获得超过120亿美元的估值.这家创立5年的公司可以利用移动应用帮助用户与可以提供车辆出租服务的司机取得联系.知情人士称,该公司本周与多家投资公司展开了沟通,可能会融资约5亿美元,其潜在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公司贝莱德.私募股权投资公司General Atlantic和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以及一些对冲基金.投资者有望在本周末正式表达投资意愿.知情人士表

ValleyWag周三披露的美国租车应用Uber的内部数据显示

租车应用Uber营收数据泄漏 北京时间12月5日上午消息,美国科技博客ValleyWag周三披露的美国租车应用Uber的内部数据显示,该公司一年的毛营收大约为10亿美元,按照20%的分成比例计算,Uber一年的净营收大约为2.13亿美元. 这组数据的跨度为201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虽然并不全面,但却可以大致了解Uber的利润和用户满意度.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随后也证实了这组数据的真实性. 从数据上还可以看出,Uber实现了超过11%的营收增长,这一时期共计新增39.8万用户,

传美国租车应用Uber将展开新一轮融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8日上午消息,据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租车应用Uber将展开新一轮融资,并于周三会见了投资者.路透社曾在两个月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Uber计划以10亿美元或更高的估值展开融资,但该公司CEO塔维斯·卡拉尼克(Tavis Kalanick)当时回应说:"自从2011年11月以来,Uber从未与任何投资者洽谈过融资事宜.任何与之矛盾的报道都是完全错误的."路透社随后大幅修改了报道,称Uber的投资者已经与一家未具名的风险投资公司

都市出行新体验对比AA租车和Uber租车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带回到一年前,那时" 嘀嘀"与"快的"两家打车软件激战正酣.司机师傅们因为各种补贴拼命拉活儿,便宜了无数像我这样的等待打车的人,享受优惠的同时,还可以尽快的上车. 再看现在,随着各项补贴的停止,出租车也就越发难约.下雨天.飞机场.火车站.电影院或是各个写字楼的楼下,无数的人抱着摇号的心态,期盼着司机师傅的回应.尤其是那些在高峰时间,路程又不算太远的,无论怎样发约车信息都是徒劳.那这些无奈的打车人就没有办法了吗?怎么可能!有需求就有市场,一种更新.更

租车应用Uber与Blade合作测试直升机预订服务

租车应用Uber与Blade合作测试 直升机预订服务北京时间7月2日上午消息,Uber周二宣布,该公司将于7月3日与自称"直升机领域的Uber"的Blade公司展开合作,提供为期一天的短暂促销.Blade的应用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应用预订从纽约飞往汉普顿斯和蒙托克的直升飞机.而在7月3日当天,华尔街精英们可以通过Uber应用预订这项名为UberChopper的直升机服务,从曼哈顿市中心乘坐Eurocopter AS350直升机前往这两大度假海滩.虽然用户是通过Uber下单,但最终都会被转交

租车应用Uber怎样摧毁最大竞争对手Lyft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BI中文站 6月14日报道 只要你说服一个使用Lyft 的司机注册使用Uber的低成本服务UberX,你就可以获得250美元的Uber账户资金. 最近,Uber在其发布的一条推文中打出这样的广告:"你想获得250美元Uber账户资金吗?介绍一个使用Lyft的司机给我们,让他来享受我们的免费服务!首次使用uberX的司机将获得500美

Uber估值400亿,中国的租车市场前途光明吗?

北京时间11月26日上午消息,彭博社报道美国租车应用Uber即将以350亿至40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至少为10亿美元. 消息称T. Rowe Price Group可能成为Uber的新股东,现有股东富达投资也有可能参与本轮融资.在今年6月,Uber的估值是170亿美元.如今350亿到400亿的估值已经是Twitter.卡夫食品等公司市值的1.5倍左右.资本看好程度堪称疯狂. 说起Uber,我们就想起中国的易到用车,这个Uber的中国版在C轮融资也融到了1亿美元:而我们熟悉的快的

BAT租车,谁跑得最爽?

2014年已经过去,回首这一年互联网的乱斗与撕逼,笔者认为,对于普通消费者最爽的一次就是打车软件烧钱大战:自春天点燃,一路烧到金秋,再烧到冬至,直到2015年,2018年,直到永远. 烧钱大战利用了中国苦逼白领干瘪的工资单,背后却是互联网巨头雄才伟略的布局,有人打趣说:打车软件烧的钱,已经让中国租车市场的温度升高了5°C,也捧红了两款名不见经传的精品App,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成果,谁都知道腾讯.阿里的野心肯定不满足于软件服务,更何况,他们也没能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两位巨头的真正指向是移动支付.地图

商务短租市场火热AA租车以消费者为核心

在打车软件大战偃旗息鼓后,伴随着盈利模式不清晰的质疑,在市场及资本的双重压力下,欲在智能租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扎堆进入商务租车市场.不论是市场曾经的两大巨头快的的和滴滴,还是借助易到新进入租车市场的百度,加上较早进入该行业的AA租车.UBER租车,一场商务租车大战早已经硝烟四起,无论面对新进入者的挑衅,还是先入者发起的捍卫,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注定将上演时代开拓者的精彩.目前在商务租车市场,各互联网企业纷纷聚焦于商务短租,也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高端商务用车短租平台.短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