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静态工厂增加需要是修改源代码,对修改不封闭,不符合开闭原则。
Simple Factory 简单工厂模式(静态工厂)
1)Simple Factory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
2)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注意是一个!)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例如你到肯德基说你要鸡腿,要薯条,要饮料还是其他的,这时肯德基是一个工厂,客户端只需要点明自己要什么就行)
3)实现方式的实质: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口)的实例。
UML类图如下:
分析:
工厂角色:被客户端直接调用,根据客户端指定传入的参数,动态创建客户端需要的对象;
抽象产品角色:所有对象的父类(接口);
具体产品角色:即工厂的创建目标,工厂创建的对象就是这些具体类的对象。
可以看出,客户端只面对工厂,不用管产品的具体细节,客户只需向工厂要求你需要什么,其他的事情都交给工厂了。
优点:
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简单地说,你到肯德基去只需要说你要鸡腿还是鸡翅就行了,不需要去管鸡腿和鸡翅是怎么做出来的,工厂为你提供了这样一个界面)。
不足: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使用场景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来,工厂类往往是用反射机制来产生具体对象的。(因为不同类都继承自同一接口),故其扩展性很有限,产品种类必须是事先就知道的哪几种,什么时候你想要添加一个不是公共接口下的具体类就不行了。
另外,如果你不用反射机制,也不要公共接口,在工厂中使用其他逻辑(例如判断传入的字符串)来根据用户参数创建对象也行,那样扩展性也是很糟糕的,逻辑和添加只会越来多。
工厂方法模式
UML类图如下:
这个和简单工厂有区别,简单工厂模式只有一个工厂,工厂方法模式对每一个产品都有相应的工厂。
好处:增加一个运算类(例如N次方类),只需要增加运算类和相对应的工厂,两个类,不需要修改工厂类。
缺点:增加运算类,会修改客户端代码,工厂方法只是把简单工厂的内部逻辑判断移到了客户端进行。
Abstract Factory 抽象工厂
UML类图如下:
参与者
AbstractFactory——声明一个创建抽象产品对象的操作接口
ConcreteFactory——实现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操作
AbstractProduct——为一类产品对象声明一个接口
ConcreteProduct
① 定义一个将被相应的具体工厂创建的产品对象
② 实现AbstractProduct接口
Client
① 仅使用由AbstractFactory和AbstractProduct类声明的接口
协作
① 通常在运行时刻创建一个ConcreteFactory类的实例。这一具体的工厂创建具有特定实现的产品对象。为创建不同的产品对象,客户应适用不同的具体工厂。
②AbstractFactory将产品对象的创建延迟到它的ConcreteFactory子类。
工厂方法模式:① 一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②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③ 每个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抽象工厂模式:① 多个抽象产品类,每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②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③ 每个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多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区别:① 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②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