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2016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日前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下帷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参加此次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论坛的嘉宾们,胸牌上都会有一个二维码,出入会场甚至到餐厅就餐,都会有工作人员通过手持设备扫码记录,而它记录下的是每位嘉宾在大会期间所到的地方、提出的需求,通过大数据思维分析,从而更方便组委会及时调整,提供更好的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悄悄潜入我们身边了。
政府推动大数据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在此次论坛上,有相当一部分大数据领域的嘉宾是来自贵州省。据了解,2015年10月贵州省大数据局成立,它也是全国首个省厅级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也回馈给了这个曾经位处西南经济靠后的省份丰厚的回报。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增速达到10.5%,在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中排名第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发展大数据产业。由于在业界的名气越来越大,贵州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投资,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富士康、高通等。据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介绍,目前全国大数据产业公司有6000家左右,而在贵州聚集了3000多家。
发展大数据产业,最终的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政府的推动将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大数据产业也正阔步向前。此前成立了黄岛区大数据产业局就很能说明问题,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打通政府资源,赋予大数据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拳脚,这在山东省属首家,在全国都走在前列。
中关村(000931,股吧)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认为,2016年是大数据产业整合的元年。早在2011年12月7日,赵国栋就发布了国内第一篇大数据报告 《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他认为,在经历了概念导入、产业发展高峰期,大数据产业进入了大整合的时期。“从狭义的大数据角度来看,从2016年开始,大数据产业开始整合,参与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生态,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征。而从广义角度而言,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处于大数据发展建设的高潮期。”他说,各省、各地方都在搞大数据,而且国家发改委也颁布了多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推动将开启新一轮大数据发展的热潮。
产业基础是青岛和西海岸最大优势
不久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山东省初步形成发展氛围浓厚、体制机制较完善、共享开放程度较高、创新应用范围较广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塑造山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
该意见明确,山东省将规划建设济南市高新区、青岛市黄岛区两个省级大数据综合试验示范区,支持推动青岛市黄岛区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大数据、云计算及应用领域组织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项目。龙头带动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济南、青岛、潍坊、泰安、济宁、威海、临沂等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要素齐全的区域性大数据产业基地。
据悉,在今年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价中,青岛市成为首批大数据发展水平五星级城市。目前青岛市大数据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00亿元,青岛市也在积极做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新区等都是发展重点,跟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的合作也在广泛展开,走中高端大数据产业的路线。
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都看好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而这得益于西海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
赵国栋说,西海岸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产业基础是最大的优势。“大数据中心就像一个仓库,存储的数据如何应用最关键。青岛有很多上市公司,产业基础良好。”
大数据智慧城市让百姓幸福感“爆棚”
大数据给新区带来了变化。去年,HPE全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及产业示范基地展示中心开工建设;而就在此次论坛上,投资2.5亿元建成的未来城市体验中心中,人们也能感受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在位于新区长江路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内,大数据的城市管理已经给这座城市带来变化。据悉,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社会治理中心成立于2014年,下设公众热线服务中心和7个科室。2015年10月,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工作,新区成立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与社会治理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将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热线、民生在线、数字化城管、区长信箱、行风热线等职能划归区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管理。
统一指挥管理的结果是政务信息大数据的共享。在该中心的大厅里有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该区城市管理的信息会实时地在其中显现,一旦发现问题将会从这里直接找到负责的部门甚至直接责任人员,要求其立即到现场处理,社会治理的效率大大增加。
大数据政府管理的效果立竿见影,该区建立起事项受理处置规范化、标准化流程,网格员上报问题隐患和市民反映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受理,处置率达到100%,平均办结率达到97%;一批涉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的问题隐患得到全面排查解决,潜在风险隐患得到超前预警,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得到及早化解,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2015年,群众越级上访数量同比下降5%,其中进京非访下降50%;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25%;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66%;公众安全感达到98%。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