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朱敏:做好亏损巨资准备狩猎ECO

在资本和技术云集的“汽车王国”美国,电动车产业尚举步履维艰,但传奇创业投资人朱敏却看到了巨大的抄底机会  之所以花大价钱充当ECO的拯救者,朱敏的目的是想借此打造完整的“智能电网”  “一座电站能给多大范围的社区供电?如何分割充电带来的商业利益?”今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前往天津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路上,坐在一辆宝马7系轿车的后座上,赛伯乐中国投资董事长朱敏向美国清洁电动运输和电力存储技术公司——ECO tality CEO乔纳森-瑞德(Jonathan Read)频频发问。  作为朱的合伙人,瑞德希望把ECO定义为“设备提供商”,朱则反驳说要做“服务商”。在此前的半年间,朱和瑞德之间的越洋通话已经不计其数,但这次是两人首度谋面。  在两人见面不久前,朱决定向这家差点关门大吉的公司注入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总共投资会超过5000万美元。”朱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当然,瑞德带来的信息也令人振奋。公司正在竞标美国能源部的一亿美元超级订单,即使保守估计也能带来三千多万美元的订单;他们和旧金山周边的地方电网有过深度合作,在三到五年内,仅此一地就有超过5亿美元的订单。  朱和瑞德的交往,始于一个名叫Jerry YS Lin的人。Jerry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全球顶级化学工程科学家,他同时还是朱浙江大学的校友,以及ECO董事。  Jerry向朱屡屡提及这家在清洁电动运输和电力存储技术行业领域较有声誉的公司。二十年前,ECO即参与美国所有主要的汽车厂商、大型电力公司、一流国际研究机构以及美国能源部“先进的汽车测试活动(AVTA)计划”,ECO还参与了1990年代以来在北美发起的全部电动汽车项目,是电动车充电行业内无可争议的翘楚。不过,由于电动汽车尚在襁褓之中,缺乏订单的它只得严重依赖美国能源部的订单,而由于布什政府后期缩减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开支,ECO经营惨淡。  2008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的一家咖啡馆里,Jerry终于向朱和盘托出了这家公司岌岌可危的处境: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一向和蔼可亲的瑞德最终决定,公司不能再留那些“好好先生”了。从财务报表上看,这家公司简直糟糕透顶。如果翻看过去数十年来的财务记录,这家公司几乎从未盈利过。  “你不注资,它将关门。”Jerry对朱敏说。朱很清楚,在硅谷,投资周期超过四年时间还没成功的公司通常被视为垃圾公司,ECO简直是货真价实的“垃圾公司”。  但硬币的另外一面则是,这家公司超强的技术储备能力,它是全球运行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最多的公司,总数超过5500个,它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
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超过1000万英里的测试项目。  这就不难理解,在过去十多年间,瑞德以及之前的高管不止一次地许诺下一个季度将扭亏为盈,但却一次又一次地令投资者失望。拥有公司30%股权的罗斯韦尔投资公司合伙人、百富勤制药董事卡尔顿-约翰(Carlton Johnson),以及拥有超过10%股权的前亚利桑那州参议员斯莱德-米德(Slade Mead)都曾为此大吃苦头。  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公司不得不向投资者许诺,一旦投资,将有权在适当时机以一分钱一股的象征性价格购买股票,于是,这家公司就以这样的垃圾价格卖掉了自己的大部分股票。很多投机者套取大量股票,他们像吸血鬼一样把这家公司折磨得奄奄一息。“管理层能拿钱的都赶紧拿,投资人能抛的就抛,在死掉之前,能怎么样就怎么样。”Jerry对朱敏说。  当瑞德试图向在次贷危机中倒了大霉的大股东约翰及在过去投资中颗粒无收的米德寻求援助时,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字:“NO”。心灰意冷的瑞德几乎别无选择:破产,让过去数千万美元投资打水漂,或幸运地找到一个“倒霉蛋”追加投资,让公司苟延残喘下去。  幸运时刻  奇迹发生了。在2008年中的一天,一名自称“min”(朱敏)的中国人为这家公司注入数百万美元的可转换债,条件是在适当时候保证优先谈判权。  “如果不是这笔钱,公司只好关门。”瑞德对《环球企业家》回顾说。他后来才得知,朱大有来头。这个本可成为江浙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人,最终的选择却是去美国创业。尽管赴美之前甚至不知电脑为何物,但他1991年在硅谷创办的Future Labs公司,后来却以1300万美金出售;随后,他又于1996年创办WebEx公司(美国网迅),并于2000年在
纳斯达克上市。他被视为颠峰的事件恰恰是因为他所创办的这家公司——2007年3月14日,思科以32亿美元收购了网讯(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学徒》一文)。  瑞德的好消息还有更多。倡导“绿色新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在其7870亿美元刺激经济计划中,与开发新能源相关的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以求美国能在全球6万亿美元能源版图中继续独占鳌头。他宣布拨款24亿美元,补贴由新一代电池技术提供动力的节省燃料的汽车及卡车的研发制造,以保障美国在新清洁能源经济中的领先地位。美国能源部则启动1亿美元补助金,供新能源公司进行一项在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价值近2亿美元,将在亚利桑那州等五个州的每个州推出多达1000辆日产电池电动汽车并安装相应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并将在这五个州安装总共约12500台 2级(220伏)充电系统和250台3级(快速充电)系统。[page]  在资本和技术云集的“汽车王国”美国,电动车产业尚举步履维艰,但传奇创业投资人朱敏却看到了巨大的抄底机会  生死存亡取决于能否获得这项史无前例的大订单,ECO面临的直接竞争是一个名为 Better Place的新创企业,以租用电池为核心商业模式的Better Place由SAP前高管沙伊・阿加西(Shai Agassi)创立。另一个则是Coulomb Technologies,由思科前高管理查德・洛文塔尔(Richard Lowenthal)创立。  这份颇具诱惑力的订单让瑞德跃跃欲试。在过去数年间,一群名称怪异的小企业诸如Ener1、A123和 ActaCell(获得谷歌资金支持)等在解决车用锂离子电池面临的巨大技术和成本障碍方面正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电池企业坚信美国汽车制造业仍有时间创造奇迹般的“王者归来”。ECO在过去称雄的充电站领域里举步维艰,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后来居上的竞争者——动力电池制造商们也在蚕食空间原本已经很逼仄的市场。  赢得这场关键之战无疑是个令人望而却步的挑战。正如电池系统供应商 Ener1 首席执行官查尔斯・加森海默(Charles Gassenheimer)所言:“眼下,我们就是手握弹弓的大卫王(在圣经中,大卫用弹弓和石弹杀死巨人歌利亚)。”加森海默的言辞或许有些夸张——Ener1既往的经历或许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ECO面临的类似困境。不过,这家公司却可能具备惊人的爆
发力,尽管去年只有 700 万美元的收入,但如果全球电动汽车大爆发让其工厂能够全部开工(能供应 4.5 万辆全电动汽车或者 45 万辆混合动力车),每年则可创造7亿美元的收入。但时至今日,Ener1 只获取了电动汽车制造商挪威Think公司一家的供应合同。去年12月,Think曾在挪威申请破产保护,这已是它多灾多难的一生中第三度濒临破产了。尽管Think最终在政府许诺的一项570万美元的紧急贷款之后死而复生,但如果想恢复电动轿车生产,这家公司还需追加超过5000万美元的投资。  “通过这个案例,或许你就可以明白融资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这类高科技公司有多么重要。”瑞德说。对他来说,公司另一个桎梏则是,ECO的股票因为在纳斯达克场外交易公告板上市,根据美国规定,ECO只能提供给公众的证券交易商协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持牌财务顾问或股票经纪人出售。这让融资抑或退出变得愈发困难。  瑞德和朱希望说服投资者继续追加投资,但早期投资者已经失去耐性。有人声称,即使公司破产,也不会投资。2009年的一天,情急之下,朱拨通了最大股东约翰的电话。“我要至少30%的股份,而且要成为最大股东。”朱说。“30%?你简直是疯了。”恼羞成怒的约翰挂掉了电话。朱在此后三番五次的打电话给他,谈话内容雷同——追加投资,并要求对方出让股份。创办网讯的经验告诉他,只有你不断稀释股权,引入新的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公司才能向上走。“生意要赚钱就是要学会分享。”朱解释说。  朱对这家公司股东们开出的药方是“要么必须把钱都放进来,要么出让股票。”他向约翰坦言,如果公司没有资金注入将倒闭,如果继续投资,将有可能获得能源部订单。他要求两个大股东以一分钱一股的价格转让2000万股股票。如果计划可行,他许诺将追加数千万美元的投资。他甚至态度坚决地给大股东寄去了一张账单,详细计算了如果这家公司倒闭,前期投资者将损失多少钱;如果继续投资,金额是多少。  朱的偏执让赛伯乐合伙人陆炜感到惊讶,陆之前曾担任黑石集团亚太区副总裁。过去的经验告诉他,朱说服对方的几率寥寥无几。“别人的股份不可能平白无故给你,而且对方还要丧失控股地位。”陆炜对《环球企业家》回顾说。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约翰及其他股东居然同意了朱敏看上去充满挑衅色彩的要求。  8月5日,ECO成为唯一获得美国能源部补助金的独立充电系统供应商,赢得了一亿美元的订单。其中,技术杀手锏成为订单的关键:一项名为Minit-Charger的专利技术可以充满电池仅需要10至1
5分钟而不影响电池寿命,一般情况下这样做只能让电池报废;从广泛的可行性和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开始,ECO能为某一特定区域提供从充电站到充电网络设计完善的布局;ECO技术可以保证充电站与现有加油站进行同一地点的作业(常规技术这么做会引起燃油的爆炸),且大幅降低营造成本。  回顾交易,朱敏坦言自己做好了亏损几百万美元的准备。“如果对方坚持破产,我的所有投资将付之东流。”但他对这家公司的前景做了细致的分析,某种程度上说,ECO的失败都是固步自封的心态导致的,即它始终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超前的模拟技术产品上,一方面电动车时代依然遥遥无期、订单稀缺,一方面ECO的成本却高居不下。  在赛伯乐最近召开的一次公司内部合伙人会议上,朱敏单刀直入地提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暗示即将实行更加严厉的改革。“船长如果遇上了惊涛骇浪,他得照看好自己的水手。如果撞上了冰山,船就会葬身海底。”  考验依旧  值得欣慰的或许是,电动汽车充电产业尚是一片新兴原野。  朱面临的一个新难题是,与组建一家软件公司或互联网公司相比,能源行业对流动性资金的要求大得多。因此,虽然赛伯乐的资金能帮助这家公司开始运作,但建造电站或协助这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杂融资和利益协调可能更为麻烦。  “我理解朱,他不缺钱,做这个前瞻性的交易要的是江湖地位。”赛伯乐新能源项目部项目总监李冬对《环球企业家》说。  朱自己也表示,这笔投资若想赢得尊敬,关键是能否做成“网的概念”。朱的逻辑很简单:互联网与有线通讯网融合催生了思科和华为,电网是比互联网更大的一张网,电网的技术升级会催生比思科、华为还要强大的公司。所谓智能电网模式,其实就是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源都能随时上传到同一个网上,在任何地区无差别地获取。为此,他投资了正泰薄膜太阳能来解决能量获取问题,投资ECO则是解决能量储存和输出问题,而链接这一切的则是他最为擅长的互联网软件通讯技术。  朱敏最大的忧虑是能否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在赛伯乐,所有人都已开始忙着充电。“我担心他们不了解新能源市场的结构和特点。”他说,“我不知道有谁处理过那个领域内的复杂问题。”不过他仍然坚定地认为,对风险投资家而言,诊断形势和协助创业者的能力比行业经验更重要。他的最迫切目标是两年内将ECO锻造成市值数十亿美元的超级公司。  他愿意接受挑战,或许是因为他彻底了解了这家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运作模式,且深谙如何通过改变其文化、拔擢新的领导团队、整合其技术和资源来重塑一家公司。“对美国人来说,中国人很可能是让公司重整旗鼓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李冬说。作为项目实际负责人,李最为担心的是被并购来的公司其控制权旁落,朱敏则劝慰他,底线应该是“我们和管理团队一起控制公司,而不是我们自己控制这家公司”。  至于控制手段,朱决定首先扫荡董事会并改变这家公司急功近利的文化。“原来的董事会充斥着交易员心态,想做的就是炒作一个概念促使股价上升,然后迅速清仓。这些人应该被扫地出门。”朱坦言自己对此深恶痛绝。另一个重大举措则是实现“中国制造”,其成本仅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今年7月,朱敏与ECO共同投资在深圳一起成立了名为绿谷的合资公司,以支持ECO在华开办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工厂和外包网络服务技术开发的生产和分销业务。朱的想法很直接——用ECO品牌做美日欧等高端市场,用绿谷主攻发展中国家市场。  但朱首先最需要克服的是电动汽车的推广时间及昂贵的售价(通常超过传统汽车价格的一倍以上)。电动汽车能否大规模推广疑问尚存,首先,开发并能大规模供应可靠的电池,以及在汽车投入使用后提供电池正常工作所需的零部件,目前仍有变数。所以,配套给整车厂的电池制造公司陷入了两难境地:没有大量订单,电池工厂就无法启动生产,在确信有可靠的电池供应商之前,整车厂又不愿下单。除去政府前期试验性订单,真正的商业化订单还寥寥无几。据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估计,到2015年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的份额不大可能超过5%。充电设备造价同样惊人,在美国,一个充电站造价大约50万美元。  朱试图在中国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由绿谷投资兴建示范性充电设施并成为其运营商,借助ECO的技术实力和
中国市场的运营经验成为中国充电设备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标准制订者。在美国,ECO已有类似运营范例,在街道和公共停车场遍设充电站;与星巴克、沃尔玛之间的合作协议也将很快实施,后者筹建充电站用于招揽顾客。电力企业可以向非高峰时段的充电者提供折扣。消费者还可在不用车时将其车载电池用作存储设备,并向电力企业回售存电。ECO还开发了一种软件,它可以监测到某辆车何时与充电站相连,并控制充电的时间和速度,以防止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看空余充电站,并预定充电车位。借助于“智能电网”,政府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电力供给和需求。朱希望将这一切复制到中国。  带着试探性的想法,他在国内开始了商务旅行。中国地方官员的热情令朱感到吃惊。在长春,朱表达了这个意愿之后,当地政府感觉非常兴奋。一名政府官员指着一块长满玉米的地告诉朱:政府将承担建造费用。两个月后,充电站果然建成了。  根据Pike Research公司最近发布的《电网上的电动车》报告预测,到2015年,全球电动车充电设备市场将形成一个年销售额达19亿美元的产业,其中,中国的年销售额将占全球的47.8%。赢得利润的关键是如何降低成本,朱敏估计如果ECO将设备外包和制造转移到中国,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二的成本。以美国能源部订单为例,一亿美元的订单美国制造可以实现1000万美元利润,中国制造可以达到3000万美元。这些利润至少可以让公司在两年内高枕无忧,也意味着投资没什么风险。“两年后,(如果出售)翻几番肯定没问题,但光赚钱其实没什么意义。”朱乐观地表示。  听起来,这颇似巴菲特下注比亚迪电动车的翻版(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询《巴菲特的错误赌注?》一文),即赚钱毫无问题,但产业前景仍有待检验。  在卖掉WebEx之后,朱敏选择了回国,并在北京朝阳公园旁的一栋旧公寓里安了家。位于一楼的房间并不大,楼下就是物业工人的休息室,如果碰巧赶上工人们洗澡,就必须忍受下水管道发出的噪音。朱敏并不准备搬家或者退掉房子,“活得太舒适会消磨斗志。”

时间: 2024-09-20 07:48:36

传奇人物朱敏:做好亏损巨资准备狩猎ECO的相关文章

赛伯乐朱敏:狩猎美国ECO做好亏损巨资准备

之所以花大价钱充当ECO的拯救者,朱敏的目的是想借此打造完整的"智能电网" "一座电站能给多大范围的社区供电?如何分割充电带来的商业利益?"今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前往天津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路上,坐在一辆宝马7系轿车的后座上,赛伯乐中国投资董事长朱敏向美国清洁电动运输和电力存储技术公司--ECO tality CEO乔纳森-瑞德(Jonathan Read)频频发问. 作为朱的合伙人,瑞德希望把ECO定义为"设备提供商",朱则反驳说要做"服

传奇投资人朱敏之子朱磊的创业经验谈

传奇投资人朱敏之子朱磊的创业之路 他衣着随意,肤色黝黑,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点憨笑,言辞朴实切诚恳.这样的个人形象很难与少年神童.硅谷精英联系起来,但一张酷似父亲朱敏的脸会让人瞬间大悟,哦,他就是朱磊. 朱磊颇有些惹人关注的地方:硅谷传奇人物朱敏引以为傲的大儿子,14岁考上清华大学少年班,19岁从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在硅谷大公司打工,在WebEx公司担任首席架构师,帮父亲挑战微软.三年前,这位曾经的"神童"回到中国,在杭州创办了红杉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开发WebEx的下一代应用服务

日升昌之传奇人物雷履泰

传奇人物雷履泰 日升昌的名声,很大程度上同它的大掌柜雷履泰分不开.明清的山西人,对经商比科举更上劲.正如介休大贾"侯百万"侯培余在大厅写的对联所云:"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侯培余虽是读书出身,中过乡试副榜,但仍以经商为荣.在晋中一带,做大事.成大器的路径,就是经商.清朝雍正年间的山西巡抚刘于义,曾在给朝廷的奏章中,对当地风俗归纳道:"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

华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郑宝用悄然回归

华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郑宝用悄然回归@it老记冀勇庆前不久,华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郑宝用悄然回归,他将带给华为哪些变化?郑宝用是福建莆田人,1964年出生,比任正非小了整整20岁.1984年,他从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本科毕业时才20岁,可见天资聪颖.顺便说一句,华为的很多高管都是华工毕业的,例如郑宝用.李一男.郭平.胡厚崑--1987年,郑宝用从华工激光专业毕业后,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1989年,架不住老朋友郭平的再三劝说,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他就奔赴深圳,加入华为这家成立还不到两年的小公司.当时的华为

传奇人物之唐骏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是一个传奇人物--唐骏.         先来说一个唐骏自述八卦,是唐骏跟比尔.盖茨讲的:在1985年,日本经济各个指数突然间飘红,经济形势是非常好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不值得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发展,让人很不理解的是,你们知道原因吗?因为那时候有个年轻人到了日本.后来在90年代,日本经济很不好,持续五年的增长突然间停了,而这时美国的经济从萎靡中摆脱出来开始快速增长,你知道原因吗?那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离开日本去了美国.唐骏把这个故事讲给盖茨后,问他从什么时候微软开始出现转折然后快速增长的,

“哲商”谢宏:婴童产业的传奇人物

1965年生,贝因美的创始人和现任集团总裁.目前担任浙江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杭州婴童行业协会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著有<婴幼儿的认知.语言与意识发生>.<论产前筛查的科学体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应从婴幼儿抓起>等作品.刚刚年届不惑的他现在已经是中国婴童行业的知名人士,他传奇的人生经历.用心做出的每件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五岁就读大学-神童:出身高校.拥有双学位的大学教师-儒雅.博学:投身婴童行业,为宝宝提供专业产品与服务-爱心-

传奇人物王宗南:高光时刻藏隐患 包揽上海滩衣食住行

作为国企老总,到底算不算商人,能不能与儒商"结缘",不仅仅是王宗南的个人困惑,而且是这个群体的共同困惑. 58岁"因病辞职"的王宗南没能"平稳着陆",59岁被立案侦查.上海检查网7月28日公告称,"因涉嫌在友谊(集团)有限公司.联华超市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494.html">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期间挪用公款.受贿." 王宗南,不惑之年弃政从商.自1996

传奇人物比尔·盖茨即将卸任 事迹回顾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导语:<连线>杂志近日撰文称,微软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将于7月正式退出微软的日常运营,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盖茨的离去将令很多人依依不舍,不仅因为他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激励着人们矢志前进,而且,在盖茨的财富背后,还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在盖茨与我们告别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走过的50多年的难忘瞬间. 20世纪50年代 1955年10月28日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出生于西雅图.祖母奥黛丽给他起了一个

谈谈马化腾这个传奇人物

马化腾档案 是腾讯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对腾讯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全面负责. 1971年10月,在广东潮阳市出生,天蝎座.1984年随父母从海南迁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1993年深大毕业之后,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一开始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后来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被称为"QQ之父","企鹅帝王". 网络上能赚钱的事情都让马化腾全都做了.他在QQ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