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针对网购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出台实施。对于消费者来说,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大利好。半年时间过去了,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并未真正落地。近日,北京市消协发布对18家消费者“熟悉”的购物网站所作的体验调查报告结果,结果显示:部分网站对“七日无理由退货”设置人为障碍。
针对部分网站对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设置人为障碍一事,工商总局即将出台政策,对不履行七日无理由退货的电商平台进行处罚,处罚办法将在10月底前公布。显然,政府监管部门对于电商平台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执行结果并不满意,并试图通过处罚这一行政手段,夯实这一政策的落地。
电商平台对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设置障碍,主要是因为这一政策会对商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退货过程中,一旦原始包装损坏或者配件不齐全,商家只能大幅降价销售,无形之中产生了不小的损失。
此外,一些别有用心的消费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的漏洞,将商品替换为假货,然后退货。这样一来,商家会承受的经济损失更大。正因于此,很多电商平台或商家,都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拒绝实施七日无理由退货。
据了解,电商平台针对七日无理由退货设置的门槛,一是商品完好,二是不能影响商品的再次销售。所谓的商品完好,并不单纯指销售的商品完好如初,还要求产品包装完好如初。众所周知,很多商品的包装都会有一层塑料薄膜封装,一旦拆开将无法恢复原样,不少商家以此为理由,拒绝退货。
随意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字样,就会发现各种纠纷事件。追根溯源,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实施是很艰难的。既便政策出台相应的处罚条例,电商平台也很难真正将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全面实施,原因是政策仍有太多的漏洞。
在关于七日无理由退货的条款中,规定了消费者退货需承担的责任———“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目前,对于商品应当完好,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界定,这导致商家和消费者互相扯皮,最终影响了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的推行。
事实上,在针对七日无理由退货条款中,并没有对消费者的义务和商家的义务,进行一个全面切实可行的规定,杜绝争议的产生。没有了争议,七日无理由退货这一消费政策才会完全落地。
除了商品应当完好这一细则外,针对每一类商品的退货规则也没有出台,这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的实施。举一个简单的盒子,电池可拆卸的手机,一旦电池启用,就会在金手指上留下痕迹,全新的手机因此成为了使用过的新手机,一些商家就以影响二次销售为由拒绝退货。对于电器和手机这样的产品,七日无理由退货中并没有更详细的规定,这无疑会产生纠纷,影响政策的实施。
显而易见,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难以推行,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没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执行方案。半年多来,“七天无理由退货”在实际操作中的投诉,主要原因是店家和买家就具体问题争议引发的。由此不难看出,政府监管部门试图用处罚来强化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做法是很难奏效的。
从一些案例不难得知,要想让七日无理由退货真正落地,必须制定更详细的条款,处罚是无法让七天无理由政策落地的。眼下,政策监管部门对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的实施下错了药方,这注定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形同虚设。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得授权。否则,本人将追究非法转载的责任。
我开始玩微信了,欢迎加我微信公众号:jiawebjn
最新的行业消息,最火爆的行业内幕,敬请关注
微博:http://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