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运营战术推演:细分才能带来核心价值

摘要: 近几日,随着越来越多转售企业发布自己的品牌与战略,从工信部、运营商、转售企业到学界与媒体界,对虚拟运营的态度都正在发生剧变。? 导致这些变化的,正是转售企业们看似极

  近几日,随着越来越多转售企业发布自己的品牌与战略,从工信部、运营商、转售企业到学界与媒体界,对虚拟运营的态度都正在发生剧变。?

  导致这些变化的,正是转售企业们看似极具狼性的战术打法。?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转售企业更应该强调服务,专注细分用户;还是更应该强调价格,尽快做大用户量??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摆在虚拟运营商们面前的关键抉择。?

  大多数传统电信领域的人,以及研究海外虚拟运营经验的从业者或分析师们,都更倾向于专注细分。?

  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抢跑速度快较的虚拟运营玩家们,更倾向于强调价格,以增加对用户的吸引力,并越来越多地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什么??

  中国国情、环境与国外差异巨大,经验直接拿来行不通,这在业界都是共识。?

  但众所周知,直到现在,转售企业依然高度依附于三大运营商,所以在转售企业们的战略战术中,运营商的态度预判与应对,都应该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

  同时,直到现在,转售企业从运营商处拿到的资源成本并不便宜,如果采取进的策略,很有可能出现巨大亏损。?

  照理说,转售企业应该小心谨慎,避免刺激运营商,为何仍然多采取激进策略??

  我的理解是:?

  1、与工信部最早预计的试点期6家运营商(每家运营商2家)不同,由于实际情况超出预期,转售企业多达26家,可以预期的市场竞争将高度激烈,逼迫转售企业们以抢跑和激进策略谋求先机。?

  2、电信行业是规模为王、只有快速扩张获得足够的多用户,才能摊销系统的运营成本,争夺市场主导的“势”,价格必然成为利器。?

  3、大多数转售企业的转售业务负责人,都是“职业经理人”身份,需要尽快用业绩规模证明自身价值,而不是稳扎稳打巩固基础,所以不如舍本(成本)一搏。?

  4、很多转售企业负责人都来自运营商,或从运营商有挖角,自忖人脉关系足够挺过运营商的反击,毕竟运营商即使做手段,也不可能违逆民资进入大势与监管层意志,不可能在全范围内开杀戒,只要关系比 其他 转售企业强,自然有人做我的挡刀羊。实在不行,还可以以彻底投靠某一家运营商为代价,换取生存空间。?

  5、中国用户多为习惯于用脚投票,所以在资费政策上,不一定需要付出多大的实际优惠,只需要在业务模式、产品组合策略上进行一些“微创新”,甚至只是玩一些产品策略和宣传上的“障眼法”,就可以让用户感觉,比三大运营商“便宜多了”。?

  6、如同一位业内名博所言,即使在民资开放前,以羞辱竞争对手的相互拆台手法恶性竞争、踩着同行头颅往上做业绩,本来就已经是电信行业的常态。?

  而对于未来的形势,我的判断与建议是:?

  1、转售企业此前的高调,尤其是激进策略,已经引发监管部门与运营商的高度注意,态度从更偏合作转向更偏保守,据我了解,已有多位运营商高层对转售业务态度变,无论是对人力资源流失的不满,还是对于转售企业来势汹汹的本能警惕,未来都将表现更加保守?

  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征兆显现,比如在主管部门干预下,某行业机构外遭批评,内有人事震荡。传言是有前人种树后人摘桃之说,但据我所知,摘桃人的力量还不足以影响决策者,此事仍是多因素的综合体。?

  在现有170号段分配方式下,转售企业之间的定位差异将会彼此干扰,差异化价值将很难像1390这样通过特殊号段直接体现。转售企业不宜过于重视“170概念”,而应该突出自身的业务差异特点。?

  3、只要在可控的程度内,转售企业通过价格战争夺运营商的存量用户,这一战术是可行的,但不宜在宣传上直接针对运营商,以避免激化矛盾,近日某转售企业“打不动老虎,就打霸王条款”的微博就是反面案例。?

  4、从长远来看,通信行业的价格战是现在进行时,虚拟运营商入局自然更不可避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细分才是转售企业的核心价值,但无论如何细分,都必须做好价格战的准备。?

  5、从目前情况看,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将远超各方此前想象,加上民资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工信部应尽快明确在并购、参股乃至破产等情况下,转售企业之间、以及转售企业与运营商之间的,资产与用户关系继承的完善规则,避免未来措手不及。?

  6、虚拟运营商应尽快抢占与 手机 终端、移动互联网厂商乃至移动支付等各个产业价值链之间的战略合作资源。?

时间: 2024-10-22 22:28:06

虚拟运营战术推演:细分才能带来核心价值的相关文章

虚拟运营战术推演

摘要: 近几日,随着越来越多转售企业发布自己的品牌与战略,从工信部.运营商.转售企业到学界与媒体界,对虚拟运营的态度都正在发生剧变.? 导致这些变化的,正是转售企业们看似极 近几日,随着越来越多转售企业发布自己的品牌与战略,从工信部.运营商.转售企业到学界与媒体界,对虚拟运营的态度都正在发生剧变.? 导致这些变化的,正是转售企业们看似极具狼性的战术打法.? 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转售企业更应该强调服务,专注细分用户:还是更应该强调价格,尽快做大用户量??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摆在虚拟运营商们面前的

蜗牛推虚拟运营套餐 999元半年免话费送3GB流量

蜗牛正式发布虚拟运营品牌"免"品牌4月10日下午消息,蜗牛正式发布虚拟运营品牌"免"品牌,并在北京设置蜗牛移动总部,全面负责蜗牛相关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据介绍,"免"卡是蜗牛移动推出的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手机SIM卡,该卡除了全国电话免费打.免费赠送流量以外,还有免月租.无套餐的特色,同时将实现余量不清零.蜗牛此次同时开启了"999免卡"预售,该卡含半年内全国移动语音免费,半年内赠送3GB流量,该卡于4月10日开始预售,原价

60家企业躁动虚拟运营市场:核心定价权成难题

本报记者 刘方远 北京报道当煤老板都开始对虚拟运营商感兴趣的时候,说明民间资本渴望通过"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进入电信业的热情达到了顶峰.自1月8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 意见稿)"以来,相关行业对此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手机连锁渠道.家电卖场.电商网站,甚至一些没有直接关联的民营公司都在跃跃欲试,希望进来分一杯羹.据记者了解,目前与三大运营商就"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接触过的企业不下60家,甚至有山西煤老

反精益创业——顶层设计与业务推演

摘要: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就是说假设你需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那你就要运用各种系统论的方法,你需要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萧伯纳 "顶层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的概念.就是说假设你需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那你就要运用各种系统论的方法,你需要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因此,从概念上来说,顶层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虚拟运营不会冲击运营商核心

中国移动已经走到了一个"路口". 随着4G技术TD-LTE快速成熟,3G时代艰难行进的中国移动对未来充满想象:与此同时,中国移动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用户以及收入增长放缓:腾讯等来自移动互联网的OTT服务商严重挤压短信甚至语音业务: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683.html">携号转网.虚拟运营以及民营资本的进入等都在让竞争格局变得更加严峻. 快速奔跑了几年的中国移动如何走过这个"路口"?

虚拟运营牌照引起布局悬念引发各方猜想

硅谷网讯 移动.电信和联通均在官网宣布,正式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在工信部正式下发<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半个月之后, 三大运营商几乎同时公开宣布将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工信部此前发布的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通知正式在运营商层面开始落实.日前,三大运营商同时发布公告宣布招募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合作伙伴.业内认为,这实际上意味着虚拟运营商开始申请牌照,首批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 据悉,此次移动转售业务试点工作颇受市场关注,意欲申请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的企业多

用推演回顾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未来会怎样我也没有先见之明,但个人习惯是用最基础的事实逻辑来推演,而不是从经验主义出发.下面演示从一个命题衍生结论的过程.当然,结论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首先,智能手机本质是随身的计算能力和联网能力而非通讯.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认为可穿戴设备远没成熟.有些人把智能可穿戴设备当成第二台智能手机来思考,方向就是有问题的.目前这些设备承担的计算能力和展现能力还远远不够.并且,基于全联网的假设,如果手机成为计算能力的核心,那么展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设备目前需要依赖于手机屏

鹏博士高级副总裁吕卫团:虚拟运营主打固移融合

在42家虚拟运营试点企业中,作为长城宽带和宽带通的运营方的鹏博士或许是跟电信运营业关联度最大的一家,因此鹏博士的虚拟运营业务主打固移融合似乎也来的更理所当然.鹏博士高级副总裁吕卫团表示,鹏博士覆盖的超9000万家庭用户.超千万的个人缴费用户是虚拟运营业务的潜在用户. 吕卫团在日前在2016移动转售业务全球发展峰会暨虚拟运营商太湖论剑期间接受采访时指出,自2015年8月25日在全国35个城市正式放号以来,鹏博士用户数已达42万,是中国移动所有虚拟运营合作伙伴中发展用户数最多的. 虚拟运营试点已于2

技术不是大数据第一生产力,数据交易才能带来应用爆发

导言:我从事大数据工作10余年,很多时候和圈内朋友谈及大数据,大家首先谈到的都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或是hadoop的架构.我也曾深陷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会写算法.实现架构就是大数据的全部";但我这些年的应用实践中,越来越发现,阻碍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而是高质量数据源的获取.提供和交易环节没有被打通. 技术不是关键,高质量的数据源永远是第一位 大数据行业很多新人,甚至业内多年从业者都有这个误区:认为算法.模型很重要.而我认为,即使技术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它依旧不是大数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