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间">生鲜电商这个闪亮的名词不断在媒体上出现,似乎是一个很不得了的发明创造!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最多的讨论是生鲜电商的所谓模式,而不是韭菜多少钱1斤!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生鲜电商的窘境。我们难以看到一家所谓生鲜电商风生水起,却看到生鲜电商的竞争者——大型超市的社区店、菜场、社区卖菜卖水果的摊点依然欣欣向荣,怡然自得。回过头来我们很讽刺地发现:什么生鲜电商,不就是上网卖菜嘛!
好吧,大家心态归零,忘掉O2O多么不得了,忘掉生鲜电商会如何改变人民的生活。一切都是浮云!然后,我来阐述本文的宗旨:我们来看生鲜电商的窘境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分析我们该如何去做。
我们来分析“卖菜”这件事的产业链。我要强调我的分析方法:分析每个环节的数据、标准,每个角色之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这3种流之间的接触点。
我们来编制一个土豆的故事,我们分析一个土豆从生长到餐桌的流程,其中不包含假设,完全基于常识。
第1阶段:土豆生长为可以吃的土豆。阶段重要环节:种子、化肥、农药、土壤。数据要体现:土豆是否是优良品种?土豆生长期间用的是什么肥料?土豆生长期间是否用过农药?阶段结果:
√ 该土豆是否是一粒好吃的、生态的土豆?
√ 这个土豆的生产成本是多少?
第2阶段:这粒土豆经分拣(假定有这个环节)、检验(也是假定)、包装、保鲜,然后运送(谁运送是关键问题)、进城(目的地是批发市场还是生鲜渠道的仓库?)。该环节我们看到:
√ 物流:谁交给谁?物流成本是多少?仓储成本是多少?
√ 信息流:生鲜销售渠道如何获得这个土豆的信息的?对信息的了解度有多少?
√ 资金流:第一阶段买卖结束,资金划转。但是,资金以什么形式流转呢?
第3阶段:这粒土豆从库房到达社区分发点。明显,该环节由生鲜渠道批发商完成。我们需要考虑一些问题:有多少粒土豆一起运送?用什么形式运送?仓储如何记录?这些土豆将在这个环节停留多久?该环节,主要是两大问题:
√ 仓储:保鲜、转仓。
√ 物流:运送成本的控制。该问题是沃尔玛擅长的,就是精确预估结果——每次按照什么路线运送多少数量的土豆。但是问题出现:数据的最佳答案需要很庞大的数据,要有统计级别的数据支撑。
第4阶段:土豆经历漫长的路途,经最后一公里到达目的地,然后登上自己的舞台——餐桌。终于我们看到了生鲜电商的直接战场了,竞争者有多名:小贩、超市、生鲜电商(假设存在这个角色)。而买家有:饭店(必须分大小)、家庭、食堂。我们来分析这个过程的关键点:
√ 信息流:买卖家之间通过什么方式?该方式的成本是多少?
√ 物流:在什么场所交易,成本是多少?
√ 资金流:资金交易的方式是什么?是否安全?需要多少成本?
土豆故事的总结:
1、土豆上餐桌的第1~3阶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O2O,反而是B2B。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多数生鲜电商都在越位——做了B2B O2O的事情。
2、我国的农业还是很落后!现代社会的农业绝对不应该是农业,而是工业。不同在于:标准!
3、生鲜电商最关键的竞争节点其实发生在第4阶段——最后一公里。生鲜电商比传统的卖菜方式多了一个环节——送货。而生鲜电商在信息渠道上确实优于传统行业——小贩要店租,卖场需要场所,顾客需要花时间。
4、传统商业其实很了不起:
√ 南京的苏果超市供应自有品牌的大米、食用油。我们从土豆的故事可以看到,这需要对第1环节监管,自己处理2、3环节。这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和销售量。我们必须致敬!
√ 沃尔玛那样的企业的数据控制值得我们学习,如何降低仓储、损耗、运输成本,如何调配货源,这不是简单的资金实力,而是管理、技术、统计级数据分析的综合实力。我们必须致敬!
5、结合土豆的故事,我们来分析目前生鲜电商的一个结论——传统的小贩一般都卖常见品种的蔬菜水果,而许多生鲜电商的创业者试错后的结论是必须卖特色、高档的品类。从土豆的故事我们发现,常规品销售的盈利取决于数据统计、通过销售量摊薄成本、对供应链的把控。那么,为什么小贩和生鲜电商同样不具备这些优势却能盈利呢?问题出在生鲜电商多出的最后一公里送货上。经营高档产品的思路是否正确呢?我认为,高档品盈利是个假象,你在用利润去填充送货成本——这个游戏里,卖家减少利润,买家价格没有实质优惠但是节省了体力,只有物流赚了辛苦钱。
6、给生鲜电商创业者一个建议:从社区店做起,线上线下结合,先成为用微信卖菜的一名小贩,利用社会化营销的成本优势打开市场、建立品牌。第二步开连锁店扩大经营。最初不要去碰供应链,你搞不定也搞不动!从符合二八原则的普通品做起,不送货或者收送货费。
最后劝创业者务实一点,不要随便就做平台梦。团购被搞砸了,别再把O2O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