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进展及最终目录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一书8月底完成作者和编辑的几次修改之后,按计划本应该在10月底出版,但不得不遗憾地通知所有关心这本书的老师、同学:这本书正式出版已经延期到了年底。

  事情是这样的。出版社审查组认为原文在定位上太泛,且没有从一开始就抓住IT专业的话题,担心讲大学、学习多了学生会看不下去。我坚持IT大学生出的问题,专业不是主要的,问题出在大学的看法和学习方法上,以及绕不开的各种现实问题,只有从大学、学习入手,再谈到学习、问题,才能起到帮IT学子解惑的目标。审查组坚持要来一次大改,全书前四章大幅删减、合并,我认为最具价值的是前四章,只能接受小改动。

  事情就这样僵了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冷静思考的时期。实际上,出版社的观点我也是认可的,应该是我想的更多。最后的结果,也是出版社的意思,我将整个目录做了大的调整,专业的话题尽可能前提,将大学、学习的话题穿插其中,也没有照出版社的愿意过多删减。

  开始时,想到要将自己精心构思的体系完全破坏掉,心里异常难受,且带有愤怒。我是多么喜欢自己编好的这个结构,与出版社交流了很多,关于这个体系自认为是多么完美且不能更改。出版不否认我的想法,但也端出他们的观点。待到为了将这件事做下去,我开始接受对方的意见之时,思维中没有抱怨,重点转到了如何调整,既能满足对方要求,还也体现自己要传达的思想。在怀着和打自己的孩子的屁股时一样的沉重、复杂心情,当把整个目录完全打乱之后(幸亏有WPS的“文档结构图”帮忙)并为减字数(以使未来定价可以低一些)删掉了一些非核心的小节,开始有了重建的激情。再到将全书再过一次,修改一些文字以使内容能有效衔接之时,开始喜欢这个“老二”了。

  当然,也痛心未出世就夭折的老大。老大、老二,都是我的孩子,共同点居多,但差异也明显。而这只是两个成型的版本,而之前的“流产”的更多了,包括原有六章的体系,写出55万字(确实太多了),一次一次的修改中删除到了30万(实际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有激情中的一气呵成,有奔主题却有话不知如何说的难受,有自觉中大手笔放弃,最后的,是坚持和妥协中慎思下的调整。

  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自己生的孩子,当然亲,但究竟好不好,还得等出世后由大家评。

  请继续关注。

附:两个版本的目录

提交稿目录(老大)

定稿目录(老二)


第1章 沉沦在大学里

 1.1 迷茫的大学

 1.2 说说大学这滩泥淖

 1.3 初识自由的“大”学

 1.4 用学会学习破解迷茫

第2章 找回我们的大学

 2.1 从大学的变迁中追寻大学的理性

 2.2 什么是学习

 2.3 唯有独立面对

 2.4 让知识改变命运

第3章 冷眼看“学而无用”

 3.1 被“学无用处论”包围的大学

 3.2 “学而无用”中的进步

 3.3 没有学,谈什么“学而无用”

 3.4 抽象的≠没用的

 3.5 知识暂可不问用处

第4章 做学习的主人

 4.1 考试的功与过

 4.2 被考试绑架了的教育

 4.3 不必将考试太当回事

 4.4 做学习的主人,不做考试的奴隶

 4.5 用实践冲出牢笼

 4.6 英语学习也可以“做中学”

 4.7 没有自学,不是大学

 4.8 走出“填鸭式”,享受真正的自由

 4.9 在学习的实践中找回学习

第5章 专业人才培养二三事

 5.1 计算机的表与里

 5.2 初识专业与行业

 5.3 规定“学什么”的培养方案

 5.4 我们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5.5 我是“搞计算机的”

 5.6 浅探计算学科的本质

 5.7 塑造IT人的专业核心能力

第6章 专业中的光荣与悲怆

 6.1 专业的“对口”

 6.2 找到对口

 6.3 段子中“酷毙”了的IT行业

 6.4 “三十岁挨踢”的魔咒

 6.5 女性,IT行业中的一道风景

 6.6 我是码农,我骄傲

 6.7 大学生,不要再拿兴趣说事

 6.8 真实面对专业兴趣

 6.9 专业对口vs通识教育

第7章 学习是个技术活

 7.1 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还会这样

 7.2 习而学与CDIO,来自工程教育思想的启示

 7.3 以提前体验为目标的自主性学习

 7.4 找寻失去的学习潜质

 7.5 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

 7.6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

 7.7 关于读书的几个问题

第8章 就这样上大学

 8.1 逃课是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8.2 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兼职

 8.3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单

 8.4 学会合作

 8.5 好老师就在你身边

 8.6 做自己最好的老师

第9章 编程是个事

 9.1 学习计算机,从编程入手

 9.2 让编程平稳起步——思维、设计、表达

 9.3 初学者不能回避

 9.4 学编程不拘于语言,学语言不限于平台

 9.5 算法作后盾

 9.6 编程和数学

第10章 初涉编程路

 10.1 我是菜鸟,我怕啥?

 10.2 抄之有道

 10.3 学会读代码

 10.4 关注自己的感受

 10.5 我的编程思路呢?

 10.6 学编程,要记住什么

 10.7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10.8 博客和OJ——让代码积累看得见

第11章 掌控我的大学

 11.1 身在大学,不追浮云

 11.2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学的节奏

 11.3 开发经验和屁股的关系

 11.4 出来混大学,总是要还的

 11.5 收获自然而来

 11.6 理性考研

 11.7 走出来的就业路

 11.8 培训与考证

 11.9 初涉职场

第12章 走向未来

 12.1 草根的追求

 12.2 做一个读书的读书人

 12.3 未来幸福的人生


第1章 沉沦在大学里

 1.1 迷茫的大学

 1.2 说说大学这滩泥淖

 1.3 IT学子的突围

 1.4 唯有独立面对

第2章 初话计算机类专业

 2.1 计算机的表与里

 2.2 初识专业与行业

 2.3 我是“搞计算机的”

第3章 编程学习起好步

 3.1 学习计算机,从编程入手

 3.2 让编程平稳起步——思维、设计、表达

 3.3 初学者不能回避

 3.4 学编程不拘于语言,学语言不限于平台

 3.5 菜鸟无畏

第4章 做一个会学习的大学生

 4.1 用学会学习破解迷茫

 4.2 理性看考试

 4.3 走出应试的阴影

 4.4 用实践冲出牢笼

 4.5 没有自学,不是大学

 4.6 走向自由的学习

 4.7 攻城一起上,有兄弟不孤单

第5章 培养方案早知道

 5.1 规定“学什么”的培养方案

 5.2 我们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5.3 浅探计算学科的本质

 5.4 塑造IT人的专业核心能力

第6章 冷眼看“学而无用”

 6.1 被“学而无用”包围的大学

 6.2 基础有大用

 6.3 由学得用

第7章 学习是个技术活

 7.1 找寻失去的学习潜质

 7.2 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

 7.3 习而学与CDIO,来自工程教育思想的启示

 7.4 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8章 专业不是用来纠结的

 8.1 段子中“酷毙”了的IT行业

 8.2 “三十岁挨踢”的魔咒

 8.3 女性,IT行业中的一道风景

 8.4 大学生,不要再拿兴趣说事

 8.5 专业的“对口”

第9章 让专业学习更有效

 9.1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9.2 博客和OJ——让代码积累看得见

 9.3 开发经验和屁股的关系

 9.4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学的节奏

 9.5 用算法和数学奠定专业基础

第10章 就这样上大学

 10.1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0.2 收获自然而来

 10.3 学会合作

 10.4 好老师就在你身边

第11章 掌控我的大学

 11.1 身在大学,不追浮云

 11.2 逃课是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11.3 出来混大学,总是要还的

 11.4 理性考研

 11.5 走出来的就业路

第12章 走向未来

 12.1 草根的追求

 12.2 做一个读书的读书人

 12.3 让知识改变命运

 12.4 未来幸福的人生

 

==================== 迂者 贺利坚 CSDN博客专栏=================

|==  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  专栏文章分类目录(不定期更新)    ==|

|== C++ 课堂在线专栏   贺利坚课程教学链接(分课程年级)   ==|

======== 为IT菜鸟起飞铺跑道,和学生一起享受快乐和激情的大学 =======

时间: 2024-09-08 09:17:05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进展及最终目录的相关文章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目录

近日,由于咨询来信的增多,已经感到逐渐回复力不从心.而读者所提的问题,有不少在"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中已经解答过.有人提出的几个问题,可能是分散在几封信中.我在做让自己不得闲的重复工作. 然而,让读者逐封浏览专栏中的文章并不现实,现在的积累已经很多,就连我对此很熟悉的人,时时想重新整理目录,但却不敢擅动,这个工作量不小.困扰之余,想到在我正在筹建的独立辅学网站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搜索功能,以及做一个向导,方便读者找到合适自己的文章.在网站能运营之前,维持现在的模式. 另一个是,拙作&l

写在《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修改稿提交之时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结束了第二次修改,我的主要工作算是结束,余下的事更多要由责编董苗苗完成了. 我将写博文视一日三餐,发微博.人人当吃零食,而写这本书算是赴宴吃大餐.我承认,我吃撑着了.退出餐厅,扶墙站定,该把这场盛宴作个记录. 开通新浪博客的时间忘记了,记忆中是开了博客,转载过几篇博文,鄙视自己没有原创又删除了.立正了写原创的原则,有了写作的念头,第一篇2008年12月14日. CSDN博客开通的时间在2007年11月23日,但长期闲置.等到2011年末,带着学生在新浪博客发博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稿目录

<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一审过后,决定:(1)删掉一些文字,缩减篇幅,降低成本,使读者能够以尽可能低的价钱看到书:(2)调整目录结构,确实下面的三级目录结构太庞大了,也显得乱了. 正在准备的二审稿的目录已经调整为12章,只到二级目录,希望能够给读者一种更清新些的感觉. 先公布一审稿目录,作为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作的纪念. 1 沦陷在大学里 1 1.1 迷茫的大学 11.2 说说大学这滩泥淖 31.2.1 泥淖和ní nào 41.2.2 大学,美丽而凶险的泥淖 41.2.3 大学之大

《逆袭大学》文摘——9.5 用算法和数学奠定专业基础

有不少读者给我来信,咨询的是关于数学和算法对学习计算机的意义.这样的话题,在我的专栏中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5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9.5 用算法和数学奠定专业基础 一个程序设计的初学者,在刚刚开始学习时,会认为编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没有语言,没有掌握好编程语言,写不出程序来.而后又知道熟练运用语言仅仅是学会了一种表达的方式而已,如同一个

走在《逆袭大学》的征程上

历时大半年的写作,半多时间的后期出版流程,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终于出版,并在China-Pub上首发销售了.承蒙厚爱,CSDN上的博友.身边的同事.认识的同行,尤其是和我相处过的学生,试读过和没有试读过的人们,给了这本书很大的期待和赞许.真正的挑战现在就开始,会有很多对作者我一无所知的人阅读这本书,能否如题名所言,实现对大学的逆袭,自认的正能量是否能够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动力,市场说了算. 长达一年多的出版过程告一段落,围绕题目,说点事.    china-pub | 亚马逊 

《逆袭大学》文摘——9.1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说明:在大学生普遍习惯应试模式的学习的背景下,我提倡大学生以实践开路,保证学习的效果,找到学习的方法,以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也不断有学生咨询如何开展实践,实践要做什么.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1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第9章 让专业学习更有效 9.1 一切让代码行数说话 程序设计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检验计算机技术学习成果的标准是实践,我

《逆袭大学》文摘——9.4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找到大学的节奏

说明:在校大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但应用能力的提高却也是一个大事.其实,基础和应用的本界限不应该是分得非常清楚的,许多同学犯了"两阶段论"的错误.只有二者交融,才能成就完美大学.不过,对于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也不必是采取相同的路线.在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中,在这方面写了不少文字,现将其中的9.4节全文摘录在此文中,以供参考. 更多话题,见<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正能量>全书目录. 第9章 让专业学习更有效 9.4 基础和应用的平衡中

《逆袭大学》文摘——7.1.2 中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启示

7.1 找寻失去的学习潜质 (主题)学习能力最强.进步最快的时期,是婴儿期.我们要像婴儿一般地去学习. 7.1.1 我们原本就有的学习潜质 引用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先生的著作<童年与解放>,儿童的三大学习潜质: 首先,辨认整体特征的能力是婴儿天生具有的自然能力. 其次,体验的勇气是婴儿的另一潜质. 再次,宽容而心无偏见,是婴儿的第三个原始创造特质. 7.1.2 中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启示 学习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至理名言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时时显现.我从我的学生成功的学习中获得灵感,进而将之

《逆袭大学》半拉子自序

随着<逆袭大学>就要收笔,这顿写作的大餐简直快把自己自己撑死了.需要写一个自序,老想不好该怎么写. 一个思路,将自己从教经历写一写,再引出本书,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20个年头.在五年以前,绝对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会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在一年之前,将陆续写过的文字汇成一个上下两册的集子共享出去,方便给我能影响到的学生,以及一些还愿意看我的文字的同行阅读.那时我想,可能有一天,我会出一本指导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