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是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工作是讲究投入产出比的工作,这也是测试用例设计的指导思想。
测试用例有度的概念,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讨论道德为例:道德意味着过与不及之间的状态。面向测试用例,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测试目的;相同的机构也可能有不同测试目的,可能是测试不同区域或是对同一区域的不同层次的测试”
下面就列举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方面面,看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测试目的,如何把握测试用例设计之度。
颗粒度:
颗粒度的粗细,有无标准?什么是粗?什么是细?
1、以功能点划分?
仅仅覆盖所有的功能性需求为粗?
仅仅正向覆盖所有的功能需求(功能、性能)为粗?
正向/负向覆盖所有的功能需求(功能、性能)以及正向覆盖性能需求为粗?
正向/负向覆盖所有的需求为细?覆盖到产品包,涵盖兼容性、升级、安装、易用性为细?
2、以STEP划分?
每条用例有一个STEP为粗,三?五?十为细?以上为细?
以测试设计思路的体现?
只采用正向为粗?只采用正/负向为粗?考虑应用场景为细?考虑业务逻辑为细?
3、以数量级?
百条?千条?万条?
4、以数据覆盖?
等价类是粗?穷举是细?
每个人、每个机构判定测试用例粗细的标准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的答案。所以测试用例颗粒度的粗细,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标准。
尝试用图示来表示颗粒度粗细的常规概念:
测试用例颗粒度粗、细的特点是什么?
用例设计分析:
粗颗粒度面向宏观,面向正向的功能点、大的功能模块和整体性,体现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细颗粒度面向微观,面对具体的一个个功能点的正向/负向逻辑,体现测试用例的细节和完备性。
面对测试执行人员:
粗颗粒度用例不容易被测试新手执行,因为很多约定成俗的操作、现象,甚至行业术语都不清楚。细颗粒度用例相对较易被测试新手执行。
覆盖度:
粗颗粒度覆盖度可能小于细颗粒度用例(粗颗粒度只覆盖全部正向和部分负向,细颗粒度覆盖全部正向、负向、其他等);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粗细用例均覆盖全面,但是深度不同。类似下雨的降雨量不同,对农作物(产品)的意义不同。
可维护性:
毫无疑问,测试用例和需求的匹配,测试用例本身的维护是大多数团队的工作难点重点,粗颗粒度便于维护,方便和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细颗粒度用例,越细越不容易维护,维护成本过大,特别是需求频繁变更会导致不可维护。
类似的概念,比如自动化测试环节,GUI不停改变导致的脚本重写类似。
时间:
粗颗粒度构架和评审的时间较短,适合周期较紧的项目;细颗粒度构建和编写的时间较长,适合周期宽松或更倾向于质量的项目。
资源:
粗颗粒度占用资源较少(人力、评审、会议室等),适合小团队或同一团队多项目模式;细颗粒度占用资源较多,适合大团队或单一项目模式。
风险:
毫无疑问,粗颗粒度用例的风险是漏测,存在很大概率漏测的风险,依赖于测试人员的个人素质;细颗粒度也存在漏测,不过相对更可能是测试人员自己的想当然跳过用例不执行。
细颗粒度用例最大的风险就是可维护性,或者投入产出比。
本文出自seven的测试人生公众号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