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移动办公日益兴起,网络开始引入低成本的互联网链路,网络拓扑结构日益复杂。而本地应用和云端应用数量丰富。因此,企业广域网管理比以往更复杂,成本更高昂。
传统的分支机构路由模式如同一座迷宫,分支机构IT管理人员穿梭其中,导致网络实施和维护非常艰难。此外,传统的端到端的网络解决方案往往会使闲置备用线路浪费,互联网程序性能体验变差,并且难以获得应用程序层报告,使成本增高,同时造成复杂的管理困扰。
因此,寻找一种解决当代企业网络管理遇到的新难题的方法成为企业网管人员迫切需要的,而SD-WAN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集中分配广域网流量,可以令企业简单地控制复杂的混合网络。
SD-WAN能带来什么?
SD-WAN的SD事实上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软件定义。那么SD-WAN能做什么呢?下面笔者就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SD-WAN会自动破解并分析应用流量,识别其来源,然后根据业务相关性与关键性,自动将应用分类,还可根据位置、功能等自动对终端用户群组和分支机构进行分类,并零接触配置新用户。
SD-WAN令企业可以轻松地从一个简化的集中软件平台管理你的整个WAN,经济有效地将路径选择和QoS运用到最关键业务的应用类别中。例如:VoIP可自动路由至优质畅通的网络路径、员工流量可与合作伙伴和客户流量分离开来、娱乐互联网流量可由最严格的防火墙服务来处理等。
SD-WAN可以帮助企业免除这些困扰。它能够实现全网络可视性管控,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五点支持。
首先,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网络架构选择。在SD-WAN架构中,广域网可以是3G/4G LTE、MPLS、互联网、以太网、Serial或WiFi服务的任意组合,企业可以根据办公室结构、数据中心分布,以及远程办公的需求自行组合适合自己的WAN。
其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SD-WAN系统可通过IPsec或TLS/DTLS加密来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保证数据安全。
再次,它还可以实现智能路径控制。在过去,企业会简单地将所有分支流量传输回主数据中心。SD-WAN系统可使用基于应用的流量导向,通过任一种传输选项来传输流量。它可利用性能路由或专有算法来确定转发偏好,以将流量发送到总部、备用数据中心或云服务供应商。
复次,它可以降低延迟。SD-WAN可帮助自动化创建网状拓扑接口来帮助缓解延迟影响,以及提高应用响应时间。如果最终用户在访问公有云应用,那么他们可以使用互联网连接和安全通道直接访问公有云应用,而不需要通过企业总部的WAN。
最后,它可以实现自动配置和管理。SD-WAN解决方案提供零接触式自动化配置,可远程快速运作,免去现场配置。此外,SD-WAN还使用基于云的控制器系统来简化配置,所有这些方法都可让企业无缝地进行设备替换。
按需分配 节约成本
作为领先的网络服务供应商,近期,天维信通联合Viptela宣布推出企业级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同时融合了天维信通的网络通信服务和Viptela的SD-WAN网关技术,将公共与私有IP连接技术融合起来。在此架构中,广域网可以是MPLS 、3G/4G LTE、WiFi、互联网、以太网等服务的任意组合。企业可根据办公室分布、数据中心分布、远程办公的需求、带宽要求、业务系统要求等配置适合自己的广域网络架构。
前文所说,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发展,而且要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发展。可能最多的支出就是IT改革和网络建设。既要节约网络建设的成本,又要确保业务快速发展。用传统方法很难实现。天维信通副总裁廖仲明表示:“这确实太难了。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和传统的技术来做,我们很难帮客户节约成本。我们建议客户换一个思路,高要求的应用还是用高成本的方法来实现,低要求的应用就用低成本的方式来做。”这样做使资源分配更加优化,利于业务部门的工作。
全盘兼顾
按照这种思路,天维信通可以帮企业节省成本,但是原有的用户体验会不会降低?网络应用还会不会快且稳定呢?Viptela亚太区渠道总监卢良坤表示:“还会像以前那么快,因为我们对低延时高稳定的应用还是用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而对没有那么高要求的应用会采用互联网执行。并且,如果企业仅用一条采用MPLS技术的专线的话,可能专线会断掉,而在SD-WAN架构下,一条专线断掉的话,其他的线路都可以作为备份运行,稳定性和可用性反而会提高。”
企业所有的应用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安全性、稳定性来运行的。按照卢良坤的说法,稳定性似乎不必担心了。但除了确保线路实时在线这种安全性外,数据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呢?廖仲明表示,天维信通的SD-WAN产品会默认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加密,用256位AES算法进行加密,安全级别较高。
在原有网络体验不变的情况下,除了节约成本外,天维信通帮企业客户实现了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的能力,提高了高要求网络应用的带宽,同时稳定地保证了网络传输速度。此外,利用SD-WAN软件网关,企业用户可以打通很多云平台,实现数据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继而进行数据分析,更好地分配带宽,管理网络等IT资源。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