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社交时代来临

图:不是我看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看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1989年,28岁的崔健唱着这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为中国人开启了一个新摇滚时代;也许从那时起,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就忽然快了起来,人们稍一不留神,就会看不明白,因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都变化太快。    曾经的王者Myspace,在2004年时将自己定义为音乐型社交网站,奥巴马还在上面开设主页为竞选总统造势,而如今只能面临被折价出售的命运;而刚刚上线才2周的Google+,其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发展潜力无限。    2004年上线的
Facebook,宣告了一个崭新的社交网络时代来临,迄今为止,Facebook的估值已经高达840亿美元天价;2002年成立、2003年开始运作的LinkedIn后来者居上,在2011年率先上市并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第二大社交网站。    作为互联网上的焦点以及真正价值所在,社交网络的价值正被一次又一次的挖掘,被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与颠覆,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创业者争相奔赴的蓝海,也是人们关注与争论的焦点所在。    有人说以商务社交为主要形式的LinkedIn发展潜力有限,还有人说LinkedIn将超越Facebook成为第一大社交网站,有人认为LinkedIn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土壤,还有人认为LinkedIn of China在中国前景无限……   
其实,所有的争论与评价都是浮云,不同的评论者都为自己倔强的观点而付出了代价,他们陷入了主观臆断的漩涡。而真正决定LinkedIn发展的,或者说决定社交网络的发展前景的,是这些不同社交网站对社交网络本质的把握——这取决于他们使用了怎样的社交关系。不同的社交关系,决定了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并进一步决定了这种类型的社交网站的未来。 社交网络的几种关系形态    社交网络的发源或者始作俑者来自于《六度理论》,该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发现并阐述了社交关系的重大价值,通过一定的关系链使人们得以
认识想要认识的人,从而为自己创造人脉价值。    回顾互联网上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从Myspace到Facebook,从facebook到LinkedIn,Google+,从曾经的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到如今的大街网、经纬网,虽然社交网站的形式多样,但其社交关系无非就这么三样:    1、 陌生人关系;   2、熟人关系;   3、拓展关系。    以Myspace、51.com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是典型的“陌生人关系”:前者是通过音乐为聚焦点来吸引陌生人人群,伴随音乐与歌手的魅力而迅速成长;后者是通过交友为聚焦点,伴随着年轻人的青春期与寂寞而成长。    以Facebook、校内网、开心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是典型的“熟人关系”:Facebook的首批用户是大学生人群,把握得是大学同学关系,后来向社会白领人群拓展,校内网是Facebook的忠实模仿与跟随者,也同样走出了一条先同学、后社会的发展路线,而开心网一开始就是同事关系,但无论是同学、同事还是身边好友,无一例外的是“熟人关系”。    以LinkedIn、大街网、天际网、经纬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是典型的“拓展关系”,它介于熟人与陌生人之间,换言之,就是把陌生人拓展成为熟人,把熟人拓展成好友,从而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创造价值。例如LinkedIn、大街网,其最显性的价值之一就是同时也是招聘与求职的工具。其次就是行业交流和商务拓展的平台    社交网络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关系的变革基础之上。笔者认为,Myspace、51之所以衰落,而Facebook、开心网之所以异军突起,主要是因为“熟人关系”战胜了“陌生人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变更中,社交网络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变革。    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或许刚开始是新鲜的、刺激的与好奇的,但是却都具有短暂性;而跟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长久的,也是我们立足于这个社会、生存与这个社会的根本所在。    而从“熟人关系”到“拓展关系”,笔者认为这是社交网络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熟人之间的互动只能维护日常关系,只有更好的拓展关系才能创造增值效应;也正是社交网络的二次变革,让更多的“熟人关系”开始向“拓展关系”靠拢,形成了一些兼具熟人关系与拓展关系兼具的社交网站,同时也给以拓展关系为主的商务社交网站最好的发展土壤;因此,有人认为LinkedIn将超越Facebook而成为第一大社交网站,Google+在2周内就拥有1000万用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需要LinkedIn的
几点理由    一方面,以LinkedIn、Google+为代表的商务社交网站在国外大红大紫;另一方面,以“拓展关系”为主的商务社交网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中国人是否需要这样的商务社交模式呢?   
首先,从社会形式来看。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同学关系、上下级关系要相对牢固一些,中国人被“忠、孝、义”的儒家思想贯穿几千年,与以基督的宗教文明为约束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各种家庭关系、主从关系的关系链要更加深厚与牢固一些;而相对于社会各行各业来说,各种明关系、暗关系也是无处不在、见缝插针的,或许在西方金钱是首要的,而在中国社会,你回发现比金钱还重要的是关系。因此,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中国社会对关系的依赖程度都远远超过西方国家。    其次,从“拓展关系”来看。正是因为“关系”在中国的深度与广度,其实中国人比其他国家更需要拓展关系。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拓展关系”找到实习职位,经理人通过“拓展关系”顺利跳槽,员工通过“拓展关系”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商人通过“拓展关系”而制造商业项目……稍微夸张点说,中国社会只要你有关系,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没有关系则寸步难行。    最后,从拓展关系的滋生土壤来看。虽然中国社会的关系链深厚而宽广,虽然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关系被证明牢固的存在着,但是把这种关系放置于互联网上,这种关系还能延续吗?我们能否借助互联网工具而更好的拓展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对于中国较为复杂与广泛的“关系”来说,至少有几种关系正当壮年,目前最有发展前景:例如以行业招聘为主的社交网站,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国外的LinkedIn,在国内是大街网,还有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商务社交Google+。    无论从社会形式、用户需求还是滋生土壤来说,中国人都需要LinkedIn,需要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关系”,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拓展关系”为主的中国商务社交网站发展稍微滞后,这可能是由
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国情所决定的。但是在强大的社会现状以及用户的迫切需求面前,相信这类商务网站将为在短期内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他们的名字有:大街网、经纬网、天际网、腾讯朋友等等。 社交网络被重新定义    Facebook在2004年刚刚上线时是一家照片分享网站,之后推出开放平台后才成长为当今的第一社交网络;Myspace刚刚成立时也是一家以音乐分享的网站,之后在2007年发展到顶峰后才慢慢衰落;社交网络一直处于创新与再创新、创造与颠覆的过程之中。即便在商务社交网站具有大好发展前景的今天,社交网络仍旧需要被重新定义。    而适合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的,除却已经淘汰的陌生人关系,最
合适的应当是熟人关系、拓展关系,以及二者的融合。腾讯朋友是一个典型的融合案例,作为从即时通讯工具衍生出来的社交网站,在继承了腾讯好友关系链之后,它兼具陌生人关系与熟人关系,从而得到高速成长。    2009年上线的大街网,同样也是“关系融合”的受益者。大街网以“熟人关系”(学生群体)作为切入点,但并没有延续Facebook等人人网的等传统SNS网站的发展路线,而是在熟人的网络上结合拓展关系,为用户提供招聘,商务社交拓展服务。大街网最像中国的LinkedIn,但又与其出身不同,从校园起家的大街,兼具熟人关系与拓展关系,从而成为国内最具特点的商务社交网站。    颠覆了社交网站发展路线的大街网,同样也颠覆着另一种互联网形态:传统招聘网站。2004年就在
纳斯达克上市的前程无忧以及智联招聘和
中华英才网,一直处于艰难的生存夹缝之中,好不容易跟随着中国互联网强劲增长,但却有遭遇微博招聘、SNS招聘等社交网站招聘的强力阻击。    原千橡首席营销官、商务社交大街网创始人王秀娟透露,早在2007年,校内网曾酝酿收购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三大招聘网站;当时的商务社交网站只是暂露头角,而传统网络招聘刚刚走下坡路,而时至今日,三大招聘网站的颓势已经注定,而来自大街网的数据则证明了社交招聘的崛起:截止2011年5月,其SNS招聘业务已遍及全国3000余家高校,活跃用户群超过600万。    从传统招聘到网络招聘,再到SNS招聘和微博招聘,从Myspace到Facebook,再到LinkedIn和Google+,一方面是社交关系从陌生关系、熟人关系到拓展关系在层层的演进;另一方面,崭新的社交网站层出不穷,各种不同的互联网模式不断涌现。在这个变化过快的时代中,如果想跟上时代、看得明白,那就得不断的创新与颠覆,不仅颠覆别人的、原有的,还得颠覆自己。而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全新的后社交时代即将来临。    后社交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没有这些传统社交网络的特征:偷菜、抢车位甚至于开放平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利于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工具与服务。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102927545 MSN:wangk1026@hotmail.com

时间: 2024-10-14 22:26:41

后社交时代来临的相关文章

大街网:引领后社交时代的商务趋势

放眼国内,以实名用户与真实商务社交关系为基础,以职业发展.商业拓展.行业交流为驱动的社交人脉网络平台大街网已经走在商务社交的前列.如果要画一个社交网络的发展图谱,大致可以有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交网络.互联网的飞 速发展给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门,人们的交际圈不在局限于地理位置和亲属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 缩短,这种好奇感与欣喜感使人们渴望与来自不同圈子的陌生人进行交流. 于是代表陌生人交友的社交网站应运而生,包括国外的Myspace和国内的51.com.第二个

云计算时代来临 微软后十年何去何从

云计算时代来临 微软后十年何去何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技术的发展也应了这句古话,总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集中了所有计算;而到了PC时代,计算能力则分布在每一台PC上;即将进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之后,计算能力又将走向集中. 分布式计算的PC时代,创造了微软;集中式计算的"云时代",创造了谷歌.与谷歌试图将所有计算和应用搬到"云"里不同,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平衡理念:"云"和终

后高考时代必备APP 社交、旅行都不能少

本文讲的是 :   后高考时代必备APP 社交.旅行都不能少 , 伴随着紧张的高考结束,高三党们终于解放了,在尽情补觉的同时,也少不了一起来嗨!在这个后高考时代,释放青春的激情,一起狂欢吧. 逃不掉的party,来吧! 高考后的学生党在大睡特睡之后,还有无论怎样都逃不掉的各类party,如何让聚会省事又实惠?大众点评似乎是首选. 电子优惠券.团购券已然成为年轻人吃喝玩乐的必备,结合查询附近,大众点评APP不仅实现了能随时随地打折优惠的体验,还能够帮助用户找到假期中最适合的餐厅.对比之前的版本,新

进入社交时代后,求职者的一切网络行为都有可能成为招聘方的参考信息

以前,找工作的过程很简单: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位,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发给招聘方,不安的等待着结果.而如今,进入社交时代后,求职者的一切网络行为都有可能成为招聘方的参考信息.在通知求职者面试之前,招聘方会通过搜索引擎或者职业社交网络来更全面的了解求职者,以确认简历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雇主和招聘者而言,搜索求职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他们了解求职者的第一步,而职业社交网站则由于用户完善的职业信息和社交动态而成为首选.招聘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在职业社交网站上,我很容易就可以了解求职者的在线状态,一个点击就可

薛光春:中国电子商务的后B2B时代必将来临

日前,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光春表示在未来的5-10年中,中国电子商务的后B2B时代必将来临,工业市场是电子商务的下一个爆发点.是否能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服务有效结合,将成为B2B电子商务的发展核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和消费品电子商务时代.尤其是最近两年中国消费品电子商务市场异常火爆,带火了淘宝.京东.当当等一系列B2C.C2C消费品电子交易平台.但随着大量品牌.批发零售商.电子商务平台.各类投资资金等的不断注入,消费品领域的电商竞争

2011年网站建设发展趋势报告(一) 后时代来临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大家好,我是寒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伙分享一些网站建设的信息,今天的话题是"网站建设2011年发展趋势", 篇幅有限,先写下头篇<2011--网站建设行业后时代来临>做个展开,权当作与大家相识的见面礼,更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一同交流更多更好的信息与经验. 本人从业新疆网站建设行业已经10年有余,想当初踏入社会进的第一家公司就是个建站公司,我从试用业务员做起,再做到业务经理,后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新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全方位竞争时代来临 智慧城市的诱惑与困惑

如若时间倒退几年,大部分企业恐怕将"智慧城市"定义为一场豪赌,虽然谁都知道赢面较大,但都迟迟不肯下赌注. 全方位竞争时代来临智慧城市诱惑与困惑并存 说其赢面较大,是因为中国必然要应对和解决城镇化引发的连锁反应,而不肯下注的原因则在于,一切终究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终究没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更无法预料其中将会遭遇何等的拉扯. 止步,驻足,观望. 这也如同中国城市中的百姓,抱怨糟糕的空气.拥堵的交通.被质疑的水源.无奈的高耗能,人们无一不在期待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加舒适.便捷,然而这种期待,在某种

互联网开启“后银行时代”

凤凰网 韩丹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言犹在耳,随着阿里余额宝横空出世,百度百发.腾讯理财通的相继推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它以摧古拉朽之势来袭,传统银行面临着被改变.被革命的局面.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幸见到发展凶猛的互联网如何深刻底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购物.社交.搜索.音乐.游戏.旅游...互联网几乎变革了人们所有生活方式. 从此种意义上讲,作为人们的需求之一,金融的变革也是必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时间节点来的比想象

大数据时代来临

前言:最近读了很多大数据分析的文章,感觉大数据时代来临.哈佛商业评论也开了一个新的栏目叫做"大数据".整理了一下所有收藏并准备记录的大数据分析文章,本文是最适合做第一篇分享的.文章以案例为支持,讲述了大数据分析的4个基本点.文章记录完后,yoyo也根据与英雄联盟数据分析组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一些对大数据分析的思考. http://blogs.hbr.org/cs/2012/10/getting_started_on_a_big_data.html Inspiration: Big dat